摘要:之後,他屢獻奇謀,在大家都認爲曹操必敗無疑的時候,甚至曹操陣營很多人都私下聯繫袁紹作爲後路的時候,郭嘉卻提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之說,不但振作了曹軍將士的鬥志,更助曹操擬定了遠期和近期的作戰目標。熟讀漢末三國曆史,對於郭嘉的印象,無論是從正史《三國志》、《資治通鑑》,還是從《三國演義》中獲悉,他就是漢末三國時代傑出的謀臣,是曹操最信賴的朋友,只可惜沒有追隨曹操一統江山,在半途就身患重疾而亡。

大家好,我們的文山說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郭嘉,字奉孝
熟讀漢末三國曆史,對於郭嘉的印象,無論是從正史《三國志》、《資治通鑑》,還是從《三國演義》中獲悉,他就是漢末三國時代傑出的謀臣,是曹操最信賴的朋友,只可惜沒有追隨曹操一統江山,在半途就身患重疾而亡。也就在郭嘉病逝的那一年,劉備請出了諸葛亮。所以,很多人都說“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那麼郭嘉真的有這麼厲害嗎?
曹操,字孟德
關於郭嘉的存在,想要知道對方厲不厲害,我們能夠找出最佳的證明,無疑是同時代的人是如何評價他的。《三國志》作者陳壽,三國西晉時代的人,他在在《郭嘉傳》內引入了《傅子》這段話:“嘉少有遠量。漢末天下將亂,自弱冠匿名跡,密交結英雋,不與俗接,故時人多莫知唯識達者奇之。”對郭嘉的評價很高。當然,最有說服力的,還是郭嘉的上司,曹操,曾言“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可見曹操是對郭嘉是多麼的寄予厚望,曹操麾下謀臣不勝枚舉,而郭嘉卻能得曹操的另眼相待,足見其謀略過人,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那麼郭嘉到底有麼“奇”呢?
這個可以從郭嘉短暫的一生來看,年輕的郭嘉就一直以“見識才幹高人一籌,被 人敬重”,諸葛亮27歲的時候出山,成爲劉備的座上客,備受器重。而郭嘉21歲就成爲霸主袁紹的賓客,可惜,郭嘉見到袁紹之後,就非常的不滿,看出了“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天下大難,定霸王之業,難矣!”就離開了袁紹,賦閒在家六年。
原本曾打算投奔袁紹,卻在見過袁紹之後,認爲此人難成大事,選擇了離開,並沉寂了六年,直到被好友荀彧舉薦給了曹操,才道“真吾主也”。而他除了有知人之明外,還頗有才能,曹操與他交談之後,曾說“使孤成大事者,必此人也”,這樣的評價,不可謂不高。
之後,他屢獻奇謀,在大家都認爲曹操必敗無疑的時候,甚至曹操陣營很多人都私下聯繫袁紹作爲後路的時候,郭嘉卻提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之說,不但振作了曹軍將士的鬥志,更助曹操擬定了遠期和近期的作戰目標。
不僅在官渡之戰前,料到了袁紹不會趁曹操征討劉備時出兵,料到了袁紹必敗,料到了孫策會死於刺殺,還在之後曹操征討三郡烏桓時,提出了輕騎出擊,攻擊不備,出其不意的戰略,使曹軍大獲全勝。只可惜,天疾英才,他年僅三十八歲,便英年早逝了。所以,他既沒能助曹操成大業,也沒能成爲曹操的託孤重臣,非常令人遺憾。因爲他本身的才能,再加上他病逝之後,功蓋三國分的諸葛亮才正式出山,因此有了“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的說漢,甚至很多人認爲,郭嘉是三國第一謀士。
之後,郭嘉數次表現其奇才的一面,在曹操征討呂布的時候,由於久攻不下,士兵疲憊,準備放棄。郭嘉出言相阻,勸曹操急攻,可破呂布,不久果然攻克下邳,擒殺呂布。更能預測千里之外的孫策,死於刺客之手。結果,又一次靈驗,孫策果然被仇敵許貢的門客所殺。
更奇的是官渡之戰後,尤其是袁紹病逝,曹操發兵征討袁紹殘餘勢力,連戰連捷。曹操麾下將領無不主張趁勢徹底掃蕩二袁。而郭嘉卻力排衆議,獨建奇策。爲曹操分析了二袁兄弟之見的矛盾,如果攻之則力合,緩之則必哄。建議曹操回軍裝做南向攻擊劉表之勢,“以待其變”。果然,曹軍剛回到許昌,袁軍生變的消息就已傳來。曹操乘機回軍北上,將袁譚、袁尚各個擊破,二袁一死一逃。因爲郭嘉的妙計,曹操輕鬆的佔據袁紹的地盤,平定北方,統一整個黃河流域!曹操幾乎每次出征,郭嘉都是隨從參謀軍機,行軍時以曹操是並肩而行,議事時也是和曹操同席而坐。每逢軍國大事議論紛紛時,郭嘉的計策總是正確的,並且他的策略從無失算,真正達到了算無遺策。所以曹操對他寄予了無限的希望,打算在平定天下之後,把身後的治國大事託付給郭嘉。
總之,郭嘉的死,無疑是曹操最大的損失,郭嘉死後僅一年時光,曹操便遭遇赤壁的大敗,天下一統又拖了數十年。可以說,倘若郭嘉能夠多撐兩年,很可能便沒有什麼三足鼎立了。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