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最好在出生後3周內接受檢查。有時篩檢異常,並不表示是聽力障礙,如確定有問題,可及早治療。平常要注意寶寶是否有正常聽力表現。

對於孩子當他生後,家長可以按照下述各項在各個年齡段進行自我評定,只要沒有相應的行爲表現,耳病常識,則應該懷疑孩子的聽力有問題。

1個月 眨眼、驚醒、聽到聲音停止動作。

2個月 跟他講話有反應;睡覺時聽到大聲能性醒;對突如其來的聲音能有所覺察,如靜下來、不笑不動等。

3個月 開始能側耳聽聲,對不同的聲音有不同的表情。眼睛與頭部有偏向聲音的定位意識。

3~4個月 頭能開始轉向聲源方向(4個月開始),兩眼能轉到同一方向。

4~5個月 對叫他有反應,能夠辨別出母親的聲音。

5~6個月 頭能輕快地轉向聲源。

6~7個月 在電視機換節目時有反應,如靜下來眨眼睛等。

7~8個月 對動物的叫聲也開始有反應;開始能注意到雨聲、車聲;能聽懂一些話,如說“再見”,他能招手等。

9個月到1歲 會叫“媽媽”;頭能轉向下面或側面尋找聲源,對他唱歌會手舞足蹈。

1歲到1歲半 能按成人簡單的指示行動,當父母說孩子身上的某些部位, 如“頭頭”“鼻子”“小嘴”等名稱時他已會指點。

1歲半到2歲 會說一些話,並能轉頭自如地尋找聲源。

2歲到3歲 能明白物品功能,能聽懂許多的指令,如跳、喫、帶帽等。2歲以上的孩子的聽力水平接近成成年人,語言能力發展較快。

父母經過反覆細心的觀察,如果得不到肯定的結論,

請立即帶孩子到專門機構(如醫院耳鼻喉科或聾兒康復中心),進行聽力檢查。

先天性耳聾患兒最好能在1歲左右植入人工耳蝸,因爲在這個時間段手術不耽誤孩子的語言發育,也不用進行額外的語言訓練。

1歲時接受人工耳蝸植入術效果是最好的,如果在1~3歲期間植入人工耳蝸,術後需接受語言培訓;5~8歲後接受人工耳蝸植入術的患兒,則需要進行更長時間的聽力語言訓練,而且效果不太好。因此,家長應按規定給新生兒進行聽力篩查,如果發現有聽力問題應及時就診。

人工耳蝸是一種微型電子裝置,通過手術的方法把特殊電極植入耳朵裏,可終生放在裏面不用更換,耳朵外面只要戴一個像耳背式助聽器形狀的互感裝置,可使失去聽覺能力的耳朵重新恢復聽覺功能。國外統計植入人工耳蝸的成功率在95%~ 99%,只要術前做好檢查與評估,手術的成功率與術後重建聽覺是十分有把握的。

另外,兩歲以下耳聾患兒推薦由患兒的家人在自家康復,但要定期到醫院人工耳蝸植入中心進行患兒聽覺語言評估,兩歲以上的患兒推薦到各康復中心進行聽覺語言康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