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口中含七粒米,情節出自《三國演義》,他命楊義將屍體坐放於大龕中,口含七粒米,足下點長明燈,祈願的是將星不墜,能繼續鎮守蜀漢的江山。而古人的書都比較嚴謹,肯定有借鑑依據。
其一、古代喪葬習俗。古書有云:登遐,飯含珠玉如禮。人死後,按照等級口含對應物品。書中又言:君用梁,大夫用稷,士用稻。而諸葛亮是丞相屬於士大夫,口含米符合階級。
其二、如他自己所說。如此則將星不墜,陰魂自起鎮之。《三國演義》當中的諸葛亮乃神人,死後都要算計司馬懿。爲了怕自己病死引起混亂,讓司馬懿有機可乘。
口中含米是代表着自己尚可喫飯,腳下點明燈代表着自己在思考軍務。自己死後,天上將星必定降落。爲了讓司馬懿不敢追來,諸葛亮必須裝出來自己尚還在人間的假象。
其三、七爲陰數。古人對於七特別看中,比如七月的鬼節。人死後的第七天是回魂夜,要爲亡魂做最後的送別。做法事要滿七七四十九天,方可圓滿等等。
只能說諸葛亮爲什麼要含七粒米,不是準葛亮“本人”的想法,而要看羅貫中怎麼想的。只能說之所以爲七粒米,是因爲當時的喪葬習俗還有神怪傳說,給了羅貫中一定的影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