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環套》 楊小樓 飾 黃天霸

《連環套》這出老戲,若從清朝的咸豐同治年間算起,迄今已有100多年的演出歷史了。當初國劇宗師楊小樓以一條聲如裂帛的好嗓子,把此戲演成了“武戲文唱”的典範。此後諸多著名的武生、花臉、武丑演員不斷聯袂合作,成爲演員常演、觀衆愛看的劇目。

《連環套》

李少春 飾 黃天霸

袁世海 飾 竇爾墩

葉盛章 飾 朱光祖

到了上個世紀的50年代初,全部的《連環套》卻沒有人敢動了。當時以李少春、袁世海、葉盛章領銜的新中國實驗京劇團的“三巨頭”,如果貼演此戲,則正是觀衆心中的黃金組合最佳人選。惜乎未能如願。記得李少春還在《新戲曲》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文章,說自己“經過學習,提高覺悟,以後絕不再演《天霸拜山》一類壞戲。”

《盜御馬》 金少山 飾 竇爾墩

此後的京劇舞臺上雖然還不時看到竇爾墩的《坐寨•盜馬》-折,但黃天霸和朱光祖卻被趕下臺來。原因很簡單:竇爾墩是農民起義的英雄好漢,而黃天霸是賣身投靠的漢奸走狗。在那個年代,但凡歷史事件,一被罩上“農民起義”光環,那絕對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單就京劇來論,如其內容含有“誣衊農民起義”的戲,一律不許上演。一時間有關黃天霸的系列劇目,以及《雅觀樓》《祥梅寺》《珠簾寨》等“顛倒歷史黑白”的“有害”劇目,統統被塵封起來。整出的大戲如此,就連戲裏的唱詞中牽涉到農民起義的邊兒,也是過了粗籮過細籮。例如《甘露寺》裏喬國老的一句“曾破黃巾兵百萬”,爲了保住這出戏能夠通過演出要求,改成了“鞭打督郵他氣衝牛斗”,避開了黃巾起義的敏感話題。

《盜御馬》 侯喜瑞 飾 竇爾墩(吳化學 攝)

現今沒有了那麼多的顧慮,包括“天霸拜山”在內的全部《連環套》照演不誤。對戲裏的人物性格、行爲之褒貶也似乎用不着多說了。可筆者冥頑,偏想弄出個子醜寅卯來,就試着分析一番此戲裏的幾位主要人物:先說說一直被當作光明磊落的高大英雄形象的竇爾墩,其實他本身就是一個草寇式的山大王,再貶一點說,就是土匪。原本戲裏的唱詞寫得很清楚——“將酒宴擺至在分金廳上”、“河間府爲寨主坐地分贓”。後來爲了維護竇寨主的英雄形象,“分金廳”改成“聚義廳”、“坐地分贓”改成“除暴安良”。可不知道這位大英雄除過什麼暴、安過哪家良?他與黃三泰的結怨應該是倒退二三十年前的舊事。那時三河縣的縣令彭朋,敢於和大惡霸武文華作鬥爭,也應該算是清官,但因此遭到無端陷害。此時的黃三太已是江湖名家,在黑白兩道上全都有些面子。“指金鏢借銀兩”之舉,向山大王們借錢搭救清官也稱不上是敲詐勒索,“損有餘以奉不足”而已。你竇大寨主不肯開面兒,也無關緊要,可非要和黃某人搞個“比武較量、一見高下”纔行。及至雙方見面比武(老戲裏有出《李家店》演繹這段故事),年輕的竇爾墩不幸被年紀比他大得多的黃三泰用“甩頭一子”打中了左膀,雖屬輕傷但總算是敗了。在江湖路上這不是件小事,可也夠不上殺父奪妻滅門不共戴天的血海深仇。竇爾墩如果真是光明磊落的英雄好漢,首先應該承認自已經師不到學藝不高,老實服輸。如不認輸,可在傷愈之後再約時間重新再比試一回。倘若覺得丟了面子,在江湖上難以繼續混下去,乾脆急流勇退,也是一條出路。可他呢,非得報仇不可。在20多年後,終於找到了一個機會。可又不採取光明正大的手段,而是使用“盜竊”、“殺人”、“誣陷”的卑劣行徑,並且在作案得手之後還喜洋洋地唱道“御馬到手精神爽”,對屈死的兩個更夫說“自有那黃三泰與你們抵償”。請問這類嫁禍於人的惡劣手法是男子漢大丈夫所爲嗎?

《盜御馬》 蘇連漢 飾 竇爾墩

看來竇爾墩不單是個典型的小人,而且還是個渾人。當年在李家店比武較量之時,黃三泰就已經不小了,又過了那麼多年,即使他還活在世上,也該是個殘年老人了。誣賴他是“夜入御營、殺死更夫、盜去御馬,並留下書信一封”的“大膽賊人”。明眼人一看就應當認清這是嫁禍於人的拙劣伎倆。可那位“奉旨口外行圍獵”的“太尉梁千歲”就更渾,此公不問青紅皁白就把這檔子無頭案推給了黃天霸,來了個父債子還,甚至於把當朝宰相和漕標總鎮兩員朝廷命官也給搭了進去。活脫一個權傾朝野的劉瑾再世。

《連環套·拜山》

孫毓堃 飾 黃天霸、侯喜瑞 飾 竇爾墩

黃天霸禍從天降大難臨頭,只能糾集部下的鐵桿弟兄們四方打探,僥倖尋訪到連環套,喬裝爲鏢局押運貨物的保鏢人,見到了竇爾墩。經過一番舌槍脣劍的交鋒,幾經周折之後,黃天霸亮明瞭真實身份,把竇寨主逼得理屈詞窮,最終約定比武見分曉。

《連環套》

馬連良 飾 黃天霸 郝壽臣 飾 竇爾墩 王長林 飾 朱光祖

此後的事態發展,黃天霸的鐵哥兒們朱光祖起了重要作用,他憑着一身輕功夫,夜入連環套,並用蒙汗藥把竇爾墩迷倒,權衡利弊之後,他沒殺了竇爾墩,而是來了個“插刀盜鉤”的招數,拿走了他使用的兵器,使竇爾墩完全陷於被動,最後不得不認罪服輸。

《連環套》 郝壽臣 飾 竇爾墩

黃天霸終於找回了御馬,交差了事。可他身後的厄運就更爲嚴重了,幾十年之後,他被戴上了一頂“漢奸”的帽子,趕下了戲曲舞臺。其實黃天霸出身綠林,後來投靠了官府,爲清廷效力,一番鑽營當了個漕標副將,是個相當於團職的中下級軍官。那時候清軍中的八旗兵佔少數,大多數是以漢族爲主體的綠營兵(後來又有了湘、淮軍等以籍貫爲主體的漢族武裝部隊)。這和日僞時期的“皇協軍”的性質大不一樣。若說黃天霸是“漢奸”,未免言重了!

《連環套》 金少山 飾 竇爾墩 周瑞安 飾 黃天霸 王福山 飾 朱光祖

在1957年,文藝政策一度放寬,鬆了鬆“緊箍咒”,演出了一部分禁戲。此時的四郎准許探母,烏盆可以喊冤,天霸也能夠拜山了。

《連環套·拜山》

李萬春 飾 黃天霸、裘盛戎 飾 竇爾墩

這期間李萬春演出過《四霸天》,講的是黃天霸是如何由綠林中人歸順施士倫的故事,自然帶有批判成份;蓋叫天和楊盛春演過《惡虎村》,此戲對黃天霸更爲明顯地批判其“賣友求榮”陰暗心理;1957年4月李萬春與裘盛戎、1962年3月高盛麟與裘盛戎曾經分別合作演出過全部《連環套》,精妙絕倫已成了千古絕唱,幸喜留下了珍貴的錄音資料。

《連環套·拜山》

高盛麟 飾 黃天霸、裘盛戎 飾 竇爾墩

可不久之後,風向又變,這些劇目,被視爲“氾濫的毒草”,戲裏對黃天霸的批判也被說成是“小罵大幫忙”,從此又被封殺了20多年。

《連環套·拜山》

楊小樓 飾 黃天霸、劉硯亭 飾 竇爾墩

現而今,沒有了那許多的禁忌,劇目放開了。可四郎楊延輝在舞臺上經常探母,累得個不亦樂乎。相比之下黃天霸就消停多了,除了偶爾去連環套拜拜山外,其它的戲均沒見演出。其實黃天霸的系列劇目很多,如大、小“八大拿”等,都是拿強捕盜的“警匪武戲”,都很火熾熱鬧,其主題大都是扶正驅邪、懲辦土豪惡霸的。如果能趁拿得起這類戲的老藝術家健在之時,搶救出一批來,一來可使年輕的演員多學些戲,能有用武之處,二來排這類戲用不着在服裝佈景之上大投入。挖掘演出傳統戲,是踏踏實實地振興京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