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年來,專項治理工作成效顯著,《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行爲認定方法》《個人信息安全規範》等標準規範相繼出臺完善,用戶規模大、與生活關係密切、問題反映集中的千餘款APP經深度評估後進行了有效整改,無隱私政策、強制索權、無註銷渠道等問題明顯改善,APP運營者履行個人信息保護責任義務的能力和水平明顯提升,全社會關注和重視個人信息安全的氛圍基本形成。中新經緯客戶端5月26日消息,25日,APP專項治理工作組發佈《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專項治理報告(2019)》(以下簡稱《報告》),2019年3月起,評估發現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問題共計6976個,向256款APP的運營者通報問題,督促其完成1267個重點問題的整改工作,建議有關監管部門下架未落實整改要求APP共11款。

(原標題:APP專項治理工作組2019年成績單:256款問題APP被通報)


中新經緯客戶端5月26日消息,25日,APP專項治理工作組發佈《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專項治理報告(2019)》(以下簡稱《報告》),2019年3月起,評估發現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問題共計6976個,向256款APP的運營者通報問題,督促其完成1267個重點問題的整改工作,建議有關監管部門下架未落實整改要求APP共11款。

千餘款APP經深度評估後進行整改

《報告》顯示,當前,我國已經全面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近9億網民中手機上網比例高達99.1%,移動互聯網服務便捷、即時、普惠的特點在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APP)中得到充分體現。據不完全統計,移動互聯網應用商店上架推廣的APP有近400萬款,總下載量超萬億次。用戶每天在各類 APP上平均花費時長達4.9小時,佔用戶日均上網時長的81.7%。APP的廣泛應用,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民生等方面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與此同時,APP強制授權、過度索權、超範圍收集個人信息的現象普遍存在,未制定並公開隱私政策、未經用戶同意收集個人信息、未提供註銷賬號功能等不規範行爲屢見不鮮,個人信息泄露、濫用等情形時有發生,廣大網民對此反映強烈。

APP專項治理工作組指出,2019年1月,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四部門聯合發佈《關於開展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專項治理的公告》,在全國範圍組織開展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專項治理,併成立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專項治理工作組。一年來,專項治理工作成效顯著,《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行爲認定方法》《個人信息安全規範》等標準規範相繼出臺完善,用戶規模大、與生活關係密切、問題反映集中的千餘款APP經深度評估後進行了有效整改,無隱私政策、強制索權、無註銷渠道等問題明顯改善,APP運營者履行個人信息保護責任義務的能力和水平明顯提升,全社會關注和重視個人信息安全的氛圍基本形成。

來源:《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專項治理報告(2019)》

常用APP評估發現問題比例下降

《報告》稱,從千款常用APP評估結果看,發現問題比例下降,典型問題整改效果明顯,從2019年3月起,APP專項治理工作組根據網民舉報等情況,分六批次對下載量大、用戶常用的千餘款APP進行了評估。評估發現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問題共計6976個,向256款APP的運營者通報問題,督促其完成1267個重點問題的整改工作,建議有關監管部門下架未落實整改要求 APP共11款。同時,督促有關APP運營者整改的工作還在持續進行。

來源:《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專項治理報告(2019)》

《報告》稱,四類具體問題中,“無隱私政策”“一次性打開多個權限”“申請權限未明示目的”三類問題降幅明顯。下降幅度最大的“一次性打開多個權限”問題是指APP 將targetSdkVersion參數值設置小於23,進而導致一次性要求用戶打開所有申請的可收集個人信息的權限,否則不能安裝使用。至2019年底,該問題在常用APP中已經趨於歸零。隨着第五批、第六批評估範圍的逐步擴大,有個別下載量稍低的APP還是存在“無隱私政策”、“申請權限未明示目的”等問題。就“收集與業務功能無關的個人信息”問題來看,由於存在界定“無關”範圍的複雜性等問題,該問題目前發現比例較少,且處於波動階段,應當作爲後續治理工作的關注重點。

《報告》強調,APP專項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治理過程中,通過開展技術文件制定、檢測評估等工作摸清了個人信息收集使用現狀,加深了對問題成因的瞭解。就當下個人信息保護工作面臨的挑戰,以及下一步如何持續開展專項治理工作,APP專項治理工作組建議舉報受理和檢測評估工作有待持續開展,治理關注範圍有待擴展至移動全生態,持續監督技術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治理工作模式有待創新和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