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於處於哺乳期的嬰幼兒,如果家長採用母乳餵養嬰兒的方式,那寶寶患分泌性中耳炎的風險就會低一些,且餵養時間越長風險越低。分泌性中耳炎的日常注意事項,大家要注意聽哦,日常的防護對寶寶來說是很重要的哦。

我有個小患者同時有鼻竇炎、扁桃體與腺樣體肥大,合併發生分泌性中耳炎。我就對他採取,中藥調理配合霧化的方式。一年後,這個小患者的鼻竇炎,分泌性中耳炎就完全治癒了,腺樣體從堵塞90%縮小到50%,也不打呼嚕了,呼吸非常通暢。治療結果是挺不錯的,但這個過程啊其實比較曲折反覆,中間有段時間孩子父母以爲症狀消失了就不治療鞏固,結果又復發,找我複診後,我反覆叮嚀才又堅持下來。消除症狀其實用不了太久,但要真正解決病根、調理體質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三天打魚兩天曬,家長累孩子也受罪,所以家長不能看到孩子狀況稍微好轉就掉以輕心。

很多家長可能想不到寶寶腺扁體肥大,還會導致聽力下降。有的寶寶年齡小,當他聽力下降的時候,不會說不會表達,可能只是表現在最近這段時間不認真聽講了,或者電視機的聲音越開越大等。等家長髮現的時候寶貝已經得了分泌性中耳炎了。那當孩子得了分泌性中耳炎了又該怎麼辦呢?

大部分分泌性中耳炎是有自愈傾向的,如果分泌性中耳炎是無症狀,也就是沒有感染、沒有變應性疾病、也沒有腺樣體扁桃體肥大的話,大多數是可以在3個月內自行緩解的,即使是持續3個月以上也不需要過多幹預,但是有30%~40%的兒童會復發,且5%~10%的患兒病程可持續1年或更長時間。

我們要以定期觀察預防感染惡化爲主。定期觀察,是爲了確保鼓膜的完整,因爲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有時,可能會伴有鼓膜炎症。其實,對於沒有語言或學習障礙風險的兒童來說,觀察一段時間的潛在危害非常小,雖然在中耳積液消退前患兒可能出現聽力下降的情形,但這也都是正常現象,父母與孩子在對疾病有充分認識的情況下,就不會過度擔心了。

分泌性中耳炎的日常注意事項,大家要注意聽哦,日常的防護對寶寶來說是很重要的哦。

首先寶寶在患病初期會因聽力障礙不願意與人溝通,這時候爸爸媽媽就應主動與寶寶耐心溝通,消除寶寶的心理障礙。

其次是要寶寶加強身體鍛鍊,增強體質,平時也要注意清潔衛生,注意保暖,預防感冒。

平時寶媽寶爸要注意室內空氣流通,常開窗戶通氣,使寶寶保持鼻腔通暢。

如果帶孩子去游泳,孩子游泳的時候要避免將水咽入口中,以免水通過鼻咽部而進入中耳引發中耳炎

媽媽要注意寶寶的飲食管理,減少肥甘飲食,忌食或少食辛辣燒烤油炸的食物。

家長應該主動學會中耳炎的相關知識,積極預防並治療鼻及鼻咽部相關疾病。對於經常發生上呼吸道感染,或者有鼻咽部相關疾病的寶寶,一定要定期進行耳鼻喉的體檢,10歲以下的孩子要定期進行篩選性聲導抗檢測。對於處於哺乳期的嬰幼兒,如果家長採用母乳餵養嬰兒的方式,那寶寶患分泌性中耳炎的風險就會低一些,且餵養時間越長風險越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