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事,乖巧的孩子往往最受人喜爱.

不过,心理学家们发现,乖,其实并不是一个良好的品质。越是乖巧,长大后越有可能能出现心理问题。

为什么会这样呢,是什么导致了从乖巧到危险的转变?主要是因为以下原因。

(1)乖巧的本质是“揣摩”

想要做到乖巧,必须得会察言观色,善于揣摩他人的情绪。只有了解到他人的需求是什么,偏好是什么,才能一直迎合别人。

而迎合别人,肯定要舍去自己的喜怒哀乐。而情绪不会自己散去,只会被压抑,从而影响到一个人正常的心理成长。

而且,这样的人很容易产生一个严重的问题:自我意识淡薄,因为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总是把别人的需求,别人的偏好摆在第一位。慢慢的,他们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

长期以往,就容易缺乏自信,变的敏感,自卑,把别人的需求作为人生的第一追求,形成严重的讨好型人格,自然容易出现问题。

(2)乖巧的背后是被压抑的需求

什么是乖巧?顺家长心意的就是乖巧。这种评价,没有考虑孩子的想法,而是建立在家长的喜怒哀乐上。

所以,这种乖巧,是建立在压制孩子的情感需求上的。而心理需求这种东西,就像是水流一样,堵不住的。

哪怕自己意识不到,但是有些东西还是会不知不觉地影响他们,进而引起一系列问题。越压抑,最后的爆发越凶猛。

所以很多成年人会有所谓的“执念”,比如说特别喜欢吃某种零食,玩某种玩具。这种情况很可能就是曾经被压抑的需求带来的影响。

结语:

很多乖巧的人,可能一生都很难过的幸福。

不过,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并愿意去改变,去找回自我,去为自己而活,我们的心理也能慢慢的恢复正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