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在明孝陵的寶頂南牆上,刻着"此山明太祖之墓"七個字,有考古學家表示,這七個字是在民國時期被刻上去的,據說是當時明孝陵的管理員所刻,但也有人說,這是日軍入侵南京時,有人爲了提醒日本人這裏下葬的是朱元璋,故意刻給日軍看的,日本人大多熟悉中國文化,所以他們才並不敢太過放肆。雖然康熙對朱元璋陵墓的跪拜,更多是爲了政治需要,但朱元璋的震懾力,其實也不容小覷,甚至在康熙之後,到了近代社會,朱元璋的地位仍舊很高,比如孫中山爲了驅除外族,也曾前往明孝陵拜謁,並且表示"死後願向國民乞此一抔土,安葬軀殼爾",後來日軍侵華,在中華大地犯下無數罪惡,但日軍對明孝陵仍舊給予足夠的尊重。

明朝滅亡之後,清朝掌控了中國,雖然當時有許多"反清復明"的組織,比如天地會之類的,但清朝皇帝似乎有點"受虐傾向",比如順治帝就曾多次要求修繕明孝陵,這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陵墓,很多人覺得這或許是順治帝收買人心的手段,是想讓漢人徹底歸順清朝。

到了康熙時期,清朝同樣對朱元璋陵墓十分照顧,比如康熙六次下江南,有五次都去明孝陵拜祭朱元璋,而且還實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禮,當時隨行的官員有對康熙說,這"三跪九叩"的禮儀過重了,可康熙卻說:"洪武乃英武偉烈之主,非尋常帝王可比。"

可見康熙皇帝跪拜朱元璋陵墓,並不是爲了收買人心,或者說不完全是這樣,後來康熙還揮筆題寫了"治隆唐宋"四字作爲對朱元璋的評價,意思是說朱元璋的功績超過了唐太宗、宋太宗,可見在康熙心中,朱元璋是最有作爲的皇帝。

康熙題寫的"治隆唐宋"被人作爲石碑,被曹寅刻下來,如今還放在明孝陵附近,曹寅正是曹雪芹的祖父,因爲這一塊石碑,讓江南人對清朝的仇恨消了一大半,畢竟"揚州十日"是江南人民慘痛的經歷,康熙對朱元璋的跪拜,幾乎消除了這種影響。

雖然康熙對朱元璋陵墓的跪拜,更多是爲了政治需要,但朱元璋的震懾力,其實也不容小覷,甚至在康熙之後,到了近代社會,朱元璋的地位仍舊很高,比如孫中山爲了驅除外族,也曾前往明孝陵拜謁,並且表示"死後願向國民乞此一抔土,安葬軀殼爾",後來日軍侵華,在中華大地犯下無數罪惡,但日軍對明孝陵仍舊給予足夠的尊重。

如今在明孝陵的寶頂南牆上,刻着"此山明太祖之墓"七個字,有考古學家表示,這七個字是在民國時期被刻上去的,據說是當時明孝陵的管理員所刻,但也有人說,這是日軍入侵南京時,有人爲了提醒日本人這裏下葬的是朱元璋,故意刻給日軍看的,日本人大多熟悉中國文化,所以他們才並不敢太過放肆。

如今我們去南京明孝陵遊覽,必須要經過下馬坊,下馬坊是明孝陵入口處的石碑,上面刻有"諸司官員至此下馬"六個字,表示當時無人何人,經過此地必須下馬走路,皇親國戚也要如此,這是對明朝開國太祖起碼的尊重,這樣的禮節後來在康熙、乾隆時期仍舊保留。

朱元璋時代距離如今已過去了600多年,雖然明太祖的震懾力在逐漸淡化,但有些東西永遠會被後人銘記,比如朱元璋嚴懲貪官的手段,他勤勉爲國的操勞,還有他堅決抵禦異族入侵的決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