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01,對古代勢力的行動。公元1571年也就是日本歷史上的元龜二年,他無所顧忌地燒燬了延歷寺,奪取了該寺的領地,與該寺同夥的周圍勢力也被付之一炬。

織田信長的軍事力量與經濟力量在掌握了像京畿地方與堺那樣的富裕的城市後,其自身的實力就遠超過了其他大名。這時,他面前有三個大敵:一個是擁有多領地和僧兵的大寺院與神社。作爲傳統的聖地,擁有很強的權威。如不清除這自古以來的大勢力,不管是誰都是無法統一天下的。另一個就是與他身份一樣同爲大名的一些勢力,特別是近江淺井一族、越前朝倉一族等等。最後一個敵人就是在北陸、東海地區的一向一揆,他們掌握着每個村莊,是一支直接妨礙大名統治村民的力量。而且,這三個勢力在反織田一族這點上又是同盟,並與不滿自己的將軍一族相勾結。

01,對古代勢力的行動

公元1571年也就是日本歷史上的元龜二年,他無所顧忌地燒燬了延歷寺,奪取了該寺的領地,與該寺同夥的周圍勢力也被付之一炬。這樣,古代勢力最大的據點就一舉被滅亡了。繼之,經周密準備後,公元1573年又包圍了將軍一族居住的府邸並使其投降。支持將軍家族的京都商家六七千戶,一戶不剩全部被燒燬。這一年的7月,足利一族的統治者在京都舉兵,結果被信長輕易擊敗並廢除了將軍職位。日本歷史上著名的室町時代就此結束。這在日本歷史上有重要的意義。信長又不容喘息地幾乎同時消滅了朝倉一族和淺田一族。

02,對其他大名的行動

從此以後信長一方面鎮壓一向一揆,另一方面則又做好了與軍事實力強大的武田一族決戰的準備。公元1575年,聯合了德川家康,在長筱地區以決定性的優勢擊敗了武田一族的軍隊。會戰證明,即使精銳的騎馬武士大軍也不是以火槍隊爲主力的步兵集團的對手。因此,這就成爲促使大名的戰術與軍制要爲之一變的先聲。

這一變革,就如信長那樣是以擁有下述的經濟與社會條件爲前提的,即擁有能調配大量火槍與彈藥的經濟力,此外,領國的生產力高,階級分化有發展,能使很多領民脫離農村,從而能使步兵隊保持常備。武田一族不具備這樣的客觀條件。於是公元1582年在日本歷史上輝煌一時的武田一族就被長的軍隊所滅亡。對延歷寺和大名們,信長是經過周密準備的,集結了在質和量方面具備壓倒優勢的兵力,一舉進行決戰而將他們打倒。

03,對一向一揆的行動

對於遍及廣闊地區男女羣衆團結一致的一向一揆實力,就算是他也不能輕易平息下去。信長從公元1571年起就向伊勢國長島地區進攻過,但卻屢遭大敗。公元1574年,他不問男女老幼,將幾萬人用殘酷的刑罰處死,並以講和作爲藉口攻其不備,才勉強將這股“可怕”的勢力鎮壓下去。

在1573年滅亡朝倉一族以後,在越前設置了屬於自己管轄的副守護。根據史料的記載,當時的農民們卻認爲:與其讓武家當地頭忍氣吞聲,不如讓僧人當領主暢所欲言。從當地人民考慮,農民們不是爲了本願寺而是爲了他們自己,這也可以看出當時日本社會的矛盾有多麼嚴重。

在諸多因素的影響下,以本願寺派到領地管事的寺侍爲首領,於公元1574年發動農民起義運動,把織田一族設立的副守護打敗。本願寺雖將寺侍委爲副守護,但本願寺想取代織田一族領有大量領土的企圖又使農民失望了。結果,農民與僧侶之間的矛盾加深,終於發展成混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