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來源:時代財經
5月15日,平安好醫生公告稱,由於王濤先生的個人原因,董事會決定其不再繼續出任本公司董事會主席、執行董事、首席執行官,決定自2020年5月15日起免去王濤先生的上述職務。同時,董事會委任方蔚豪先生出任執行董事、臨時董事會主席、首席執行官,自2020年5月15日起生效。
5月19日,平安好醫生髮布補充公告,表述則變爲了:由於王濤先生履行管理職責未達到董事會預期,經董事會決定,自2020年5月15日起免去王濤先生董事會主席等職務。
另據報道,在王濤被免職後,公司董祕、首席運營官(COO)、首席產品官(CPO)、首席技術官(CTO)等管理層也已被全部免職,由平安集團指派的新管理層已到崗接任。
“不論是因爲什麼原因更換高管,換帥對公司的影響最終取決於新高管能否幫助公司產生新的價值。”如是資本董事總經理、如是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張奧平21日向時代財經表示。
高管集體換帥疑雲
公開資料顯示,王濤在2013年加入平安集團,於2014年3月至2016年6月出任平安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開始佈局互聯網移動醫療。在加入平安好醫生之前,王濤曾在美國微軟總部、創維、金山軟件、阿里巴巴等公司任職。
2014年8月,王濤帶團隊創立平安健康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即平安好醫生。2018年5月,平安好醫生在港交所上市。根據平安好醫生2019年財報,王濤持股492萬股,佔比0.46%,目前市值在5億多港元。
“其實在王濤被免除職務之前的4月21日,公司剛好召開週年股東大會,因重選退任董事而被委任的包括王濤,當時在六位董事會成員重選時,反對王濤重選的股東有約2.36%,爲六位重選董事之中,反對票數最高的一位成員。倘若股東及管理層認爲未能達到預期的表現,爲甚麼週年股東大會仍重選他爲執行董事。除非王濤在短短一個月以內,做了公司董事會認爲十惡不赦的事情,否則被免職務的原因及疑點實在太多了。”雪球上的一位投資者表示了此番質疑。
“管理層換帥的原因一般有幾種,因爲高管發生重大失誤或讓公司遭受重大損失;與股東層意見理念不合、薪酬激勵上出現分歧;在公司的長期發展戰略上或戰略轉型後,一些老高管跟不上節奏,無法爲公司提供足夠的貢獻。像最後一種情況,公司一般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公司的發展需要新鮮血液的加入,這對公司後續的發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如是資本董事總經理、如是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張奧平21日向時代財經表示。
“換帥的一個比較主要的原因,往往是管理層達不到股東對他的業績預期,或者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導致雙方產生了一些矛盾或者不和諧。”茂榕資本總經理錢立明21日向時代財經表示。
錢立明認爲,對一個公司來講,換帥可能產生兩種結果:如果新接任者能力很強,可以迅速把公司帶到一個新的發展軌道上,這肯定是最好的;如果新接任者能力比較弱,或者因爲一些客觀原因,不能給公司帶來更好的發展,甚至會引起公司內部的動盪,“這種情況也是比較多見的。”
張奧平認爲,“不論是因爲什麼原因更換高管,對公司的影響最終取決於新高管能否幫助公司產生新的價值。”
“獨角獸”是否名副其實
在互聯網醫療領域,平安好醫生享有“獨角獸”、“行業第一股”等諸多盛譽。2018年5月4日,平安好醫生正式實現港股上市,成爲互聯網醫療領域第一家上市公司。然而,這背後卻是平安集團近乎瘋狂的補貼和支持。
2019年財報顯示,平安好醫生的前五大客戶分別爲平安壽險、平安產險、平安健康險、平安銀行、平安養老險,這五大“平安系”客戶貢獻的收入佔總收入的39.7%。在關聯方的重大交易中,向平安好醫生購買產品和服務的公司達15家,其中12家公司直接冠以“平安”的名頭。
股權結構層面,公司主要股東包括安鑫有限公司、樂錦煊有限公司以及願景基金。其中安鑫(平安集團全資子公司)直接持有平安好醫生41.27%股權,樂錦煊直接持股12.06%,股權比例相當集中。另外,公司IPO上市前曾獲軟銀集團投資,通過旗下的遠景基金以4億美元的價格換得公司6.30%的股份。
“平安好醫生過於依賴平安集團,可能會對公司未來發展造成不利的影響。”行業資深分析人士魏維(化名)21日向時代財經表示。
成立短短5年間,平安好醫生已經成爲國內最大的互聯網醫療平臺。財報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平安好醫生的註冊用戶數達3.15億,平均付費用戶轉化率爲4.0%,日均諮詢量72.9萬。公司自有醫療團隊達1409人,簽約合作外部醫生5381名,合作醫院數超3000家,其中三級甲等醫院超1900家,合作藥店數目9.4萬家,覆蓋中國32個省,375個城市。
目前,平安好醫生旗下有四大板塊業務。2019年財報顯示,在線醫療收入8.58億元,毛利率44.2%;消費型醫療11.12億元,毛利率36%;健康商城29.02億元,毛利率8.1%;健康管理與互動1.93億元,毛利率81.6%。
從表面上看,平安好醫生擁有令人羨慕的流量數據,各項業務營收狀況也十分良好,但它們卻並沒有給公司帶來多少效益。事實上,自2015年以來,平安好醫生連年處於虧損狀態。財報顯示,從2015年到2019年,公司虧損額分別爲3.24億、7.58億、10.02億、9.12億和7.34億,5年累計虧損近40億。
“的確,平安好醫生有別人難以模仿和掌控的資源,但是在經歷過跌宕起伏的發展週期之後,只有具備靠自身服務和產品獨立生存的能力,才配稱得上真正的‘獨角獸’。”魏維表示。
積極佈局“生態圈”戰略
“疫情肆虐下,無疑爲互聯網醫療企業們帶來了巨大的流量紅利,但本身這個行業尚不成熟,尤其是在盈利模式上。在線問診的費用在去掉分成後,難以完全覆蓋運營成本。互聯網醫療企業需要尋找盈利上的第二曲線。”張奧平表示。
張奧平認爲,“互聯網醫療的未來趨勢一定會與AI技術相結合。優質醫生的資源、以及醫生的時間精力是稀缺的,很難滿足海量的用戶羣體,所以需要AI技術提高診療效率和質量,解決醫師力量供給不足的痛點。”
“互聯網醫療公司難以盈利,這是由它的行業特性決定的。因爲之前的互聯網醫療主要還是基於消費互聯網的消費醫療,流量很貴,所以很少有盈利的公司。”錢立明表示。
雖然在線醫療表面的核心競爭力是“得病患者得天下”,但是在中國當下公立醫院佔據絕對優勢、醫生多元執業受限、醫療資源配置失衡,真正的邏輯在於得醫院和醫生才能獲得病患。
“隨着政策的放開,互聯網醫療有可能變成真正的醫療,包括跟公立醫院的HIS系統對接,包括可以直接在互聯網上開藥並且報銷,包括醫保的認可,是極有可能實現盈利的,而且用戶粘性也會更大。”錢立明認爲,“互聯網醫療的重點是在醫療,但現在的互聯網醫療還只是一個工具,未來應該加強醫療的特性,跟線下醫院更緊密地進行結合,纔可能有真正的發展前景。”
近年來,平安好醫生也在積極探索與線下醫療機構合作,以實現核心能力線下賦能。2019年12月,公司與福建省福州市衛健委合作,建立區域互聯網醫院服務平臺並擁有運營權。未來,福州區域互聯網醫院平臺模式有望全面推廣。
公開資料顯示,方蔚豪於2012年8月加入中國平安集團,參與創建了平安租賃公司,在醫療健康領域,他積極落實平安集團“醫療健康生態圈”戰略,建立平安健康(檢測)中心。2019年初,方蔚豪出任平安醫保科技聯席董事長兼CEO,截至2019年末,平安醫保科技各項業務已覆蓋全國200餘個城市,服務超8億參保人。
摩根大通研報認爲,新任董事長方蔚豪有助於平安保險整合其醫療生態體系的策略部署,將使包括平安好醫生在內的三家旗下公司在互聯網醫療、資訊科技、醫院業務上更加協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