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國殺對判定牌可以控制的也就前後兩個神棍司馬和張角,郭嘉能收但不能控。荀攸如果是空手牌,則本技能100%發動。

1、荀彧(王佐之才)
【驅虎】——出牌階段,你可以與一名體力比你多的角色拼點,若你贏,則該角色對其攻擊範圍內另一名由你指定的角色造成1點傷害;若你沒贏,他/她對你造成1點傷害,每回合限一次。
【節命】——你每受到1點傷害,可令任意一名角色將手牌補至其體力上限的張數。
曹魏首席謀士(主持戰略方向),堪比張良蕭何的智者,統籌曹氏後方,戰略大方向把握得當,後勤供應萬無一失,自身德業清高。連司馬懿都對他推崇備至,常稱:“書傳遠事,吾自耳目所從聞見,逮百數十年間,賢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
驅虎:取自演義中驅虎吞狼之計。荀彧先使二虎競食之計,誘使劉備殺呂布,劉備不受,又使驅虎吞狼之計,就是用天子命令使劉備攻袁術,然後徐州空虛,誘使呂布攻劉,此計遂成。遊戲中驅虎技能有點像借刀殺人,實際演義上也像。至於拼點,那就是遊戲上的事情啦。條件是必須與體力比自己多的角色,則是體現與虎相搏。拼贏則成功驅虎,拼輸則爲虎所傷。
節命:這個技能是對他的悲劇結局作一個總結,是不惜以性命以守漢臣之節的意思。很多學者都傾向於荀彧是曲線救國。漢朝將倒,是時僅曹操是有志向、有能力挽救殘漢。因此荀彧只能選擇他,攻滅羣雄,但隨着曹操本性逐漸流露之際,曹荀之間的矛盾亦逐漸加劇,終於,曹操要當魏公,踏出篡漢第一步(其實赤壁前廢三公,自當丞相總攬一切已經是第一步了,只是尚未挑戰皇權罷了),荀彧退無可退,毅然反對。看似無奈的自殺,實際上是慷慨就義。
荀彧死,第二年,曹操再無阻礙,榮登魏公。而“節命”技能則爲傷一血讓人補滿手牌,頗有此意味。
至於曹操和荀彧倒不一定是絕配,只能說是一箇中等的配合,當然啦,這兩個人後期交惡嘛。反而荀彧和劉備是一個很好的配合,劉備要復漢,荀彧也要復漢,荀令君死前是否後悔了呢?不過話說回來,或許在荀彧眼中,劉備只是一個地方政權,反賊一名而已。然而劉備卻對荀彧念念不忘,在孫權刻意將荀彧死訊傳入蜀中後,劉備曾罵:“老賊不死,禍亂未已”。
2、荀攸(曹魏的謀主)
【奇策】——出牌階段,你可以將所有手牌(至少一張)當做任意一張非延時錦囊牌使用,每階段限一次。
【智愚】——每當你受到一次傷害後,可以摸一張牌,然後展示所有手牌,若均爲同一顏色,則傷害來源棄一張手牌。
曹魏首席謀士(主持戰術方向),一生十二奇策,助曹氏平天下。荀攸作爲曹軍的謀主,跟隨曹操幾乎在每一場重要戰役作戰,攻張繡曹操不同意他的意見,幾乎大敗。之後每計必從。水淹下邳破呂布。官渡之戰更是奇策迭出,先是以運動戰襲殺顏良,再以利誘策略一舉斬殺文丑,後又用計破襲袁軍運糧隊,並又在緊要關頭看準許攸和張郃的先後來降可信。荀攸實爲官渡之戰的第一功臣。後擔任魏公國的尚書令,爲大魏元勳。這裏注意一點,歷史上的荀攸是很支持曹操稱公,組建魏公國的,並不是演義中的步其叔叔後塵。
奇策:荀攸一生十二奇策,技能中荀攸可變成的非延時錦囊也一共12種。而荀攸也是繼老年諸葛亮之後第二位使用了與遊戲趨勢(以手牌多爲強勢)逆行的思路。“奇策”完了之後的荀攸基本就是空手牌(當然順手、五穀、無中等除外),但也是削減手牌,減低荀攸的防禦力。而逆行的思路以及防禦力的提升就體現在第二個技能“智愚”。
智愚:這個技能的典故是取自荀攸的生平性格。曹魏五大謀士個個性格不同,荀攸不太愛說話,且非常守密。曹操也說荀攸是外愚內智、智可及愚不可及。因此插圖的荀攸明顯就採用這種風格。技能內容也是這樣,同樣秉承魏國賣血流,受到傷害後發動技能。效果是需要展示所有手牌給別人看,有點“愚”的感覺,然後再反擊對手。正如上段所言,這個技能反映了逆行思路。荀攸如果是空手牌,則本技能100%發動。手牌越多,發動反而越難。
3、郭嘉(早終的先知)
【天妒】——在你的判定牌生效後,你可以立即獲得它。
【遺計】——你每受到1點傷害,可摸兩張牌,將其中一張交給任意一名角色,然後將另一張交給任意一名角色。
曹魏着名謀士,此君委實鬼神莫測。荀彧極少對戰術發表意見,他自己也甚少隨軍,荀攸與程昱則主要負責戰術的建言,僅偶爾對戰略發表意見。而郭嘉則無論對戰略或戰術都有不少的建言。戰略上對孫策袁紹的判斷等,戰術上則是水淹下邳等。對於曹操宿敵劉備的處置,則明顯高於程昱。劉備來投時,程昱則已看穿此人的厲害,勸曹操殺之,而郭嘉則同意曹操意見,不能殺。待日後曹操欲放時,程昱固然不同意,而郭嘉也不同意:既不可殺,又不能放。水平高程昱一籌!
天妒:三國殺遊戲中有一獨特概念:判定。許多人說三國殺取自BANG,不知道這個也是否借鑑還是獨創呢。判定,也就是運氣、命運。也就是OL上司馬懿念念不忘的“天命”。
這張天命牌,司馬能代,張角能換,郭嘉卻能收!表示着他能窺探天機,因此即使在三國志這本史書上,郭嘉的預測能力也是神得可以!最經典的就是,他料測孫策必死於刺客之手,果如其言。當時曹袁正對持於官渡,危急萬分,倘若他料錯了,又或者即使料對,只要孫策死的時機不對,那三國曆史真可以改寫了。孫策不同於劉表,他的用兵水平,可能未及曹操老練,但論迅猛、果變絕不在曹操之下,決非袁紹劉表等輩可比,而他也正是要北伐曹操!所以郭嘉這一次預料,真是神一般的存在。
遺計:取自演義的遺計定遼東,不對公孫施以壓力,讓其自行解決二袁。遊戲中傷血給牌,正是此計體現。
4、王異(決意的巾幗)
【貞烈】——在你的判定牌生效前,你可以亮出牌堆頂的一張牌代替之。
【祕計】——回合開始階段開始時及回合結束階段開始時,若你已受傷,你可以進行一次判定,若判定結果爲黑色,你觀看牌堆頂的X張牌(X爲你已損失的體力值),然後將這些牌交給一名角色。
王異是曹魏將領趙昂的妻子。趙昂本不出名,因與楊阜一起抵抗馬超,其舉甚壯,得以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一小筆,但其決心也是妻子王異幫他下的。爲擊敗馬超,王異先是向馬超妻子楊氏示好,窺準時機起事後,馬超手裏有趙昂夫妻的兒子趙月爲人質,王異絲毫不理,拼着馬超殺害兒子,仍然堅持與馬超對陣,甚至自己親自到達前線,將首飾勞軍,病指揮作戰。我一直覺得另一張在風雪除下自己耳環的王異畫得更好,標識更明確。
貞烈:這表現王異不信天命。三國殺對判定牌可以控制的也就前後兩個神棍司馬和張角,郭嘉能收但不能控。王異作爲凡人,也是不能控,但其不信天命,設計者便賦予他能再判一次。本來設計者Virgopaladin的原作是:全場角色遇到判定,王異都能讓他們重判一次,這就有效剋制馬超,符合典故,不過鑑於王異已經過強了,便在此處改弱,而且也能減少詢問次數。這也算是典故性和遊戲性的一次衝突,而最終典故性要向遊戲性低頭。
祕計:趙昂的守軍在祁山抵抗馬超時,王異曾獻上九條祕計,使馬超無可奈何。遊戲中,王異如果1血,技能最大限度發動時,由上回合結束階段摸的2張加上1血殘留的1張牌共3張,本回合開始階段摸2張,摸牌階段摸2張。回合結束階段摸2張,則一整個回合下來共運用9張牌,剛好對應9條祕計。這裏順便提一下,設計者Virgopaladin是魏國的忠實FANS,對於魏國人物的提煉和感覺絕對是非常優秀的。
5、張春華(冷血皇后)
【絕情】——鎖定技,你即將造成的傷害均視爲失去體力。
【傷逝】——棄牌階段外,當你的手牌數小於X時,你可以將手牌補至X張(X爲你已損失的體力值且最多爲2)。
張春華是司馬懿的妻子,雖然她一生都在魏國,但嚴格來說她不能算是魏國人,因爲所做的事情均爲晉朝建立作出貢獻。且其稱號冷血皇后也只能說是晉的皇后,決不能是魏的皇后。
絕情:這個技能將所有具備賣血傳統的魏國文武一次克到盡,那也是因爲她一生在培養曹家的掘墓人。連選擇兒媳也很有講究。公元234年就在司馬懿和諸葛亮對決的最後一年,司馬師陰謀毒殺妻子夏侯徵,這場陰謀不知是否與張春華有關?
傷逝:老實說這個技能我是至今還沒很能理解它的典故符合性,按技能名字,作者的本意應該是要表達當張春華逐漸老去,司馬懿對她負心的景象。
本卷存疑問題:
1,郭嘉、程昱、曹操三人對劉備的態度都是不同的。分別是:既不放也不殺、殺之一了百了、先是不放最終放了。曹操最後都沒有采納兩大謀士的建議而放過了這個一生勁敵,究竟爲何?難道截擊袁術就只有劉備才能做到嗎?這個真的不是理由啊……
2,司馬師毒殺妻子夏侯徵(夏侯尚與曹真的妹妹所生的女兒),史書只稱夏侯徵知丈夫“非魏純臣”,究竟因何而知?難道夏侯徵發現了什麼祕密?但當時還是234年,還遠遠未到司馬氏弄權的時候,甚至司馬懿有沒有這個念頭都說不準。不過這年剛好就是司馬對決諸葛的最後一年。究竟中間有些什麼?
3,司馬懿201年被徵不出,207年郭嘉死,208年立馬就出(雖說是曹操放了狠話),有沒有必然聯繫性?有陰謀論認爲司馬一開始就想取而代之,這個有點牽強,但是不是完全沒有理由?還有司馬懿究竟是何時有篡魏的心態,還是至死都沒有(或者說留給兒子,隨他們自己決定),只是純粹掌權?
4,郭嘉料孫策死這一神奇事件恐怕是衆所周知的。不過由於當時太過關鍵,袁紹大軍壓境。孫策如果不是那年被刺,只要遲那麼一點,曹操可能不保。郭嘉這一料未免太巧合。許貢家客的事,我常認爲是郭嘉和陳登安排好的,或者至少知道這個情報。而且也有史料說陳登早就暗中聯絡好孫策的敵對分子,“圖爲後害”。因此完全可以推斷或許是他倆搞的鬼。另外,既然孫策要謀襲許縣,卻又在東邊廣陵派孫權攻打陳登,這不是打草驚蛇麼,還是試探戰?而孫權敗後,孫策北圖的計劃更加密鑼緊鼓,正準備大舉興師忽然被殺。這一個過程怎樣猜想才合情合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