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說到古代的強盛的王朝的時候,我們都是知道自然是漢唐了,因爲面對着北方強大的遊牧民族的時候,都是能夠給與他們最強大的打擊了,尤其是漢朝在經過了幾代君主的休養生息之後,纔在漢武帝的反擊下打得匈奴丟盔棄甲,更是出現了很多歷史上優秀的名將了,但是戰爭中雖然漢朝的國力強大,依然會有漢軍武將被俘或者無奈投降的情況出現的,但是這些降將卻很少被匈奴人殺害,反而是給與他們厚待,甚至娶妻生子了,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我們都知道匈奴和漢朝是世仇了,從白登之圍開始,漢朝忍氣吞聲了六十年,雙方沒有什麼大戰發生,直到漢武帝即位,結束了和親的政策,雙方都想置對方於死地,來來往往打了幾十年,但有一個奇怪得現象,就是匈奴很是優待漢軍投降或被俘的將領,不僅許予高官厚祿,甚至能成爲一個小部落的首領,這樣的情況不是一個兩個了。

比如漢武帝時期的投降了匈奴衛律、李陵、李緒和李廣利等人,衛律被封爲了丁靈國王,李陵被封爲了堅昆國王,李緒在投降後由於爲匈奴訓練軍隊,漢武帝以爲是李陵乾的,結果將李陵全家斬首,李緒也被李陵派人刺殺了,李廣利則是被衛律所殺,按照雙方世仇的情況,匈奴應該殺掉這些漢軍降將的,而且漢將並不是真心歸屬匈奴,像李陵、張騫、蘇武等都是迫於壓力,一有機會就逃跑。

其實匈奴這麼做,也是有很深刻的原因的,首先他們需要漢人的文化和技術來提升自己的生產、經濟、文化和軍事實力,這樣纔有可能永遠解決自己的內需問題,要知道匈奴這個民族是一個遊牧民族,這個放牧就是要靠天喫飯了,而在與漢人的爭鬥中,匈奴人嚐到了漢人物質豐富和文化先進的甜頭,對於未開化的匈奴人來說的確是個驚喜,他們仰慕漢人的這種文化,渴望得到漢人的尊重。

其次就是殺一個漢將容易,但亦意味着喪失一個人才,可以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漢人瞭解漢人的作戰方式,“師夷長技以制夷,漢人治漢,會大大增加對漢作戰的勝率,同時起到瓦解漢軍鬥志的作用,漢武帝殺李陵全家以及閹了司馬遷也都是爲了穩定軍心的作用,而且還可以利用這些漢人訓練軍隊,畢竟漢人的將軍打仗是很猛的,像李陵就是一個名將了,最重要的就是他們懂得大量的兵法,這個是匈奴這些遊牧民族缺乏的,不要說匈奴了,就是滿洲剛剛興起的時候,還不是照着《三國演義》當成兵書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