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媒體透露,在今年三月底,一架執行任務的蘇27SM3戰鬥機墜海)

雖然現今的俄羅斯早已經不是當年的前蘇聯,在歐洲方向,俄羅斯對歐洲的威脅等級也遠遠遜色於當年的前蘇聯,但是,因應當年前蘇聯軍事威脅建立的北約似乎並不願意放過俄羅斯,在不斷和俄羅斯加深關係的同時,北約和俄羅斯的暗戰,對俄羅斯的打壓威脅,一刻也沒有停止。在近日北約就試圖打撈一架墜海的俄羅斯新型自用戰鬥機,並意圖通過這架戰鬥機獲取俄羅斯的部分軍事機密,爲此,北約不惜在俄羅斯的眼皮子低下派出蛙人部隊參與行動。但是俄羅斯也毫不示弱,直接發射深水炸彈炸燬了這架墜海戰機殘骸,在識破北約陰謀的同時還打破了北約方面的妄想。而在現實中,通過打撈他國墜海的軍事裝備來獲取他國的軍事機密的案例比比皆是,在冷戰時期,當時的美國甚至祕密打撈過前蘇聯的核動力潛艇,還得到一些有價值機密。

(這架蘇27SM3當時正在跟蹤一支北約艦隊,墜毀地點在克里米亞半島以西50公里,北約和俄羅斯都試圖打撈這架戰鬥機)

北約搶奪殘骸,俄羅斯直接發射深水炸彈

據俄羅斯媒體報道,俄羅斯駐克里米亞半島相關部隊在近期宣佈,由於氣象條件不允許,俄羅斯已經放棄打撈墜海戰鬥機殘骸的努力,俄羅斯將會發射深水炸彈將該機的殘骸完全摧毀。而這架墜海的戰鬥機就是俄羅斯自用、從未出口的蘇27SM3型,該機應用了很多俄羅斯航空最新的技術。據稱在今年三月底,這架蘇27SM3型戰鬥機參與了跟蹤附近海域活動的北約艦船的行動,在當時,北約的艦船編隊正在克里米亞半島附近海域演習,期間很可能還向這架蘇27SM3戰鬥機發射了電子干擾波。但是,也未必是受北約艦船發射的電子干擾波影響,這架參與行動的蘇27SM3戰鬥機因故墜毀,墜毀地點就在克里米亞半島以西大概50公里的海域,此處海域屬於黑海的一部分,水深大概有80米。隨即,北約和俄羅斯都開始了殘骸打撈行動。

(蘇27SM3據稱是俄羅斯自用從未出口的蘇27系列最新改進型,蘊藏衆多俄羅斯軍事機密,其中還涉及到蘇35的部分技術,俄羅斯當然不敢讓這些技術隨同蘇27SM3殘骸一起落入北約手裏)

這架墜海的蘇27SM3戰鬥機是俄羅斯的戰鬥機,無論從何種角度考慮,俄羅斯快速展開打撈行動都是合情合理的,可是北約也開啓打撈行動似乎就不那麼光明正大了。而且,據媒體發佈的消息,北約艦船打撈這架蘇27SM3型戰鬥機的決心似乎還不小,北約方面甚至動用了蛙人部隊。而北約的這種做法,顯然也是另有目的,是衝着俄羅斯的軍事機密去的。

衆所周知,任何一個國家的軍事裝備的一些性能和設計,對他國來說都是需要絕對保密的。由於機密信息傳輸的需要,各國的軍事裝備也都有自己獨特的、不能爲外人知道的一些機密設計,比如戰鬥機上搭載使用的防空識別設備,以及相關的信息等。在歷史上俄羅斯其實也喫過這方面的虧,當年前蘇聯的米格25截擊機叛逃事件之後,前蘇聯就不得不緊急更換了整個空防部隊的防空識別系統。而北約之所以如此急切的想要獲得俄羅斯墜海的蘇27SM3戰鬥機殘骸,恐怕也是和獲取俄羅斯軍事機密的想法有關。

(當年米格25戰鬥機叛逃後,前蘇聯空軍被迫更換了整個防空識別系統)

而且,據已經公開的信息顯示,除了防空識別這類機密信息之外,這架墜海的蘇27SM3型還蘊藏着其他很多俄羅斯的機密科技。蘇27SM3型戰鬥機是俄羅斯運用新技術改進升級的蘇27系列戰鬥機系統,該機大量應用俄羅斯最新的航空科技,據稱還包括蘇35戰鬥機系統使用的一些技術和科技,包括航電系統和發動機技術,而這些技術對俄羅斯來說,也是絕對機密的,絕對不能落入西方和北約手中。同時,蘇27SM3型戰鬥機還是俄羅斯空天軍現役主力裝備之一,該機在經過改進之後,整體性能據稱達到美軍F15C型的水平,俄羅斯當然很有必要確保該機的機密不外泄,否則,俄羅斯自己也將會付出代價。在這樣的背景下,從一開始,俄羅斯就在積極的主動打撈這架蘇27SM3戰鬥機,意圖完全阻斷該機攜帶的機密落入他國的可能。

(爲了防止防空識別系統祕密被外國獲取,俄羅斯在2005年用數十枚深水炸彈炸燬了一架墜海的蘇33艦載機)

但是,據媒體發佈的信息顯示,由於事發海域惡劣的海況持續不斷,俄羅斯的打撈行動一直沒有太大進展。雖然與此同時,北約的行動也受到海況的影響,但由於北約的科技水平明顯超過俄羅斯一些,俄羅斯也極爲擔心北約領先自己獲得蘇27SM3戰鬥機殘骸,繼而獲得俄羅斯航空機密。而且,北約艦船在事故現場對俄羅斯的干擾、騷擾也嚴重影響了俄羅斯的打撈行動。在這樣的背景下,俄羅斯干脆一了百了,直接用深水炸彈炸燬殘骸,完全解決問題。在歷史上,俄羅斯也曾這樣行事,效果還不錯,省錢還省力。在2005年,俄羅斯蘇33艦載機就向墜入海底的另一架蘇33艦載機殘骸發射了幾十枚深水炸彈,炸燬了這架墜海的蘇33艦載機殘骸,以防止蘇33艦載機的防空識別系統落入他國手中。而和蘇33相比,蘇27SM3要先進很多,俄羅斯更加不會讓該機殘骸落入他國手中。

(號稱爲開採海底錳結核資源建造的格洛瑪·勘探者號巨輪,其實所有設計都是爲了打撈前蘇聯沉沒的核潛艇,藉助這艘船,美國也打撈到前蘇聯K129核潛艇的一部分)

搶奪戰鬥機殘骸算什麼,美國在冷戰時期還搶過前蘇聯的沉沒核潛艇殘骸

和此次事件中的北約軍事力量相比,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在搶奪他國墜海裝備殘骸方面也更加的明目張膽,在此前就有媒體報道,在中國長征五號火箭某次的發射失利之後,美國就動用各種力量去搜索打撈墜入太平洋方向、澳大利亞附近海域的長征五號和衛星殘骸。也是在太平洋方向澳大利亞附近海域,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中國首次洲際彈道導彈實際測試中,根據參與者的回憶紀錄顯示,美國當時也沒少使壞,也曾經想要搶奪中國洲際彈道導彈的設備艙。而在這些之前,美國還曾經祕密打撈過前蘇聯因故沉沒的核動力潛艇,雖然最終這次行動被美國媒體攪黃,但美國藉助此次打撈也確實撈到不少好東西,尤其是關於前蘇聯核潛艇技術的一些機密信息。

1968年3月8日,前蘇聯正在執行任務的K129號核動力潛艇在美國太平洋島嶼瓦胡島周邊海域沉沒,這艘潛艇攜帶有前蘇聯的潛射導彈和核彈頭,以及核魚雷。美國海軍珍珠港附近的監聽站最早獲悉了此次事故,隨即,美國開始了祕密打撈行動。

(如果不是美國媒體,前蘇聯的K129潛艇很可能就會被美國完全獲取,圖爲當時美國洛杉磯時報爆出的震驚世界大新聞,“美國打撈到一艘蘇聯潛艇”)

在1968-1973年間美國人使用深水海底考察設備研究了K129號的狀況、位置,並且最終得出了可以打撈的結論,隨後美國的祕密打撈計劃開始。爲了能夠瞞天過海騙過前蘇聯,美國成立一家空殼公司與一傢俬人企業聯合開始行動,宣稱是開採海底錳結核資源,美國甚至還大力宣傳錳結核資源的商業前景。隨後,專爲“錳結核開採”建造的巨輪開赴事發海域,打撈行動正式開始。但是,由於下降過程中打撈器撞上海底岩石機械臂出現裂痕未被事先發現,在K129潛艇被從5000米海底拉到1500米水深之時,機械臂和潛艇折斷,只剩下潛艇頭部被勉強吊取,被美國獲得的K129殘骸大致相當於K129全部的三分之一。可是,也就是這一段艇體也讓美國獲益良多,有說法稱美國從中獲取了核導彈,還從一具屍體手中得到了一份關於前蘇聯海軍核系統操作方式的報告紀錄。只不過,對於這樣的結果,美國人並不滿意,美國想要獲得更多,尤其是前蘇聯的加密通信設備和密碼本,在隨後,在美國總統更迭之後,打撈行動繼續。

(在當時的報道中,洛杉磯時報甚至還做了個打撈示意圖,隨即前蘇聯宣佈在事發海域開啓無限期軍事演習,將會擊沉任何無關船隻,美國的後續打撈計劃終止)

但是,一件意外事件徹底打亂了美國的計劃。前文提到,爲了瞞天過海,騙過前蘇聯的情報系統,美國選擇了一傢俬人公司參與行動。可是,這傢俬人公司的老闆的辦公室卻在1975年7月的一個晚上被盜,而且,居然還先後出現兩夥盜賊,還居然發生火併。隨即,這個辦公室成了刑事案件現場,而最先到場的媒體則發現了這個辦公室裏存儲的關於打撈前蘇聯核潛艇的計劃。法國媒體最先曝光消息,美媒也跟着大量報道,事態一下子鬧大了。

受到高層嚴厲訓斥的前蘇聯海軍時任司令隨即下令在事發海域開啓無限期軍事演習,擊沉任何無關船隻。而後,迫於前蘇聯壓力,美國最終終止行動。

而由以上就可以看出,打撈他國墜海裝備殘骸的價值還是很大的,忽視這個問題,對於任何大國來說都非常致命。試想,如果當年美國的第一次打撈行動沒有發生意外,美國獲取了整個K129核潛艇殘骸,前蘇聯的損失會有多大。而對此,至少俄羅斯已經吸取教訓。(CMN)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