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蘇聯剛剛解體的時候,世界上突然多出了一個擁有着相當強悍實力的"軍事強國",它就是烏克蘭。作爲蘇聯時期軍事力量以及軍工企業部署最爲密集的地區,烏克蘭在1991年之後分得了大量的軍事財產,其中包括超過1500枚以上的核彈頭以及配套的研發機構"南方"設計局(總部位於烏克蘭南部城市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冷戰時期曾經研發過R-36M這種超級導彈,也就是"撒旦"),黑海艦隊的大量主力艦艇以及配套的"大海""黑海"以及"61公社社員"造船廠,大量主力戰鬥機、轟炸機、運輸機,以及配套的安東諾夫設計局等等。

(烏克蘭空軍的蘇-27)

毫不誇張地說,但凡當時烏克蘭領導人有些野心的話,他們完全可以憑藉手頭上的這些裝備,一躍成爲在東歐乃至整個歐洲地區都有相當影響力的軍事強權,更何況烏克蘭還是整個東歐的糧倉,本身農業基礎就足夠好。可惜當時的烏克蘭一心只想投入西方的懷抱(事實上到現在也是這樣),直接導致其武功全損,經濟也遭遇了斷崖式下跌,當年農業工業都相當強大的烏克蘭時至今日已經淪落成了人均GDP只有1900美元出頭的歐洲第一窮國。

(烏克蘭空軍的蘇-25)

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的最新報道,目前烏克蘭正在試圖重新整合自己的武裝力量,首先就從空軍的裝備供應下手,以彌補在頓巴斯戰爭中烏克蘭空軍慘重的損失。2020年烏克蘭國防預算是37.5億美元左右,而在他們提出的空軍裝備更新計劃中,烏克蘭則計劃砸75億美元進去,拿出整整兩年的軍費來買新飛機,這種剁手精神也是世界罕見。

(烏克蘭曾經的第184近衛轟炸機旅的圖160)

烏克蘭空軍的採購計劃中可能包括瑞典的JAS-39"鷹獅"戰鬥機,美國的F/A-18E"超級大黃蜂"戰鬥機,F-16 Block 70/72戰鬥機等等,這些戰鬥機必須要擁有一定的對地攻擊能力,既能制空、又能轟炸,以便替換目前烏克蘭空軍的主力蘇-27、米格-29以及更老的蘇-24和蘇-25,他們的目標是重新整合出六個航空旅以及四個獨立的航空團,換裝計劃預計會在2035年前完成。其面臨的隱患在於:如果這份烏克蘭空軍的裝備採購計劃不能隨着時間的推移而更新的話,那麼大量現在尚且能夠發揮重要作用的"4++"代戰機到了15年之後必然是"服役即落後",烏克蘭依然會面臨俄羅斯的"降維打擊"。

(烏克蘭正在拆解圖-160)

烏克蘭空軍在1991年蘇聯剛剛解體的時候,擁有300架蘇-27和米格-29戰鬥機,250架蘇-24和蘇-25攻擊機,900架各型直升機,除此之外還有以伊爾-76、安-22、安-124爲首的大量戰略運輸機,甚至是蘇聯戰略航空兵的"三駕馬車"(也是當今俄羅斯戰略航空兵的三駕馬車)圖-22M系列、圖-95MS和圖-160戰略轟炸機。單單是圖-160就有19架,烏克蘭空軍堪稱當時的全球第四大空軍!

(圖-160戰略轟炸機)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俄羅斯擁有的圖-160中有超過一半都是蘇聯解體之後以各種方式從烏克蘭購買的。質量高、規模大而且擁有全套航空研發生產維護體系的烏克蘭空軍在上世紀90年代的實力簡直是驚人般的存在,沒想到在瘋狂敗家的情況下,僅僅用了很短時間就迅速衰敗,從蘇聯解體之後到2006年之間,烏克蘭銷燬了手中40餘架圖-22M"逆火"以及圖-160。2006年1月27日烏克蘭空軍最後一架圖-22M3被銷燬,徹底結束了其戰略轟炸機部隊的歷史。

(烏克蘭正在拆解"逆火")

最近20年以來,烏克蘭並沒有善待蘇聯給他們留下來的遺產,而是通過各種變賣的方式將其浪費的一乾二淨。到了今天烏克蘭的航空工業已經不足以支撐他們研發新戰機了,僅僅是維護保養都相當困難。如今這些象徵着烏克蘭空軍曾經輝煌的產品只能在形形色色的博物館中管中窺豹一番,事實上不僅僅是航空工業,烏克蘭在地面裝備生產和船舶建造上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