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後漢的士兵以爲桓溫要撤兵,就放鬆了警惕,最後被桓溫的士兵打了個措不及防,成功的攻破了城門,最後皇帝李勢只能投降。大敗後漢軍,桓溫也自此戰成名,後漢皇帝李勢潰敗逃亡,並一口氣跑了90裏地,後來還是被逮到乖乖的投降了。

三國是歷史上有名的亂世,曹操和劉備等諸侯在東漢衰落後,接連發展起來。他們爲爭奪霸主地位,四處招兵買馬一連征戰了幾十年。最終,曹操建立了曹魏政權,劉備建立的蜀漢政權,孫權建立的東吳政權,成三國鼎立的狀態。不過,這種情況並沒有持續多久,野心勃勃的司馬懿最終篡奪曹魏江山,成了三國中最大的贏家。司馬懿的後人建立晉朝以後,因爲內鬥和上位者太過昏庸的關係,很快就走向了衰落。

很快就發生了五胡亂華,中原地區被割的零零碎碎,分爲了很多個小國,但是強者只有十六個。

佔據江南一帶的國家是東晉,在那時的東晉正在一步步走向衰落,眼看着就要滅亡了,但是這時國家裏有一位很有野心的臣子,當然,他也有足夠的才華能撐得起他的野心,而且他還掌握着國家的大部分兵權,他就是桓溫。桓溫野心極大,有才華有謀略,日夜都想着要吞併周圍的國家來壯大本國的勢力,雖然有野心,但是他的野心沒有遮住他的眼睛,他還是知道自己弱小,不能去攻打強國的。於是,他就把矛頭指向了那些軟柿子。而在衆多軟柿子裏,他又瞄準了後漢。

因爲,後漢統治者李勢是一個昏庸無用的皇上,國家的士兵也猶如一盤散沙。於是桓溫產生了帶兵消滅成漢政權的想法。

在他出兵之前,他的軍師爲他想出了一個計策,就是讓他進行突然襲擊,如此一來,勝算也會更大一些。於是恆溫採用了軍師的計策,率領自己的1萬大軍奇襲成漢國都。

可是,李勢雖然昏庸,但是也不是喫素的,當他看見恆溫的架勢,立馬調集周邊的部隊防守城門,桓溫再厲害,他此刻面對的是一個國家,實力相差十分的懸殊。

桓溫害怕了,於是決定收兵,他以將軍的身份,下了一道撤軍令,準備退到相對安全的地方,躲避後漢部隊的鋒芒。沒想到傳令兵卻把退兵的信號打成了進攻,就這樣桓溫的士兵們聽到進軍的命令,伴隨着號角聲一鼓作氣的拼殺了上去。

而後漢的士兵以爲桓溫要撤兵,就放鬆了警惕,最後被桓溫的士兵打了個措不及防,成功的攻破了城門,最後皇帝李勢只能投降。

大敗後漢軍,桓溫也自此戰成名,後漢皇帝李勢潰敗逃亡,並一口氣跑了90裏地,後來還是被逮到乖乖的投降了。而桓溫乘勝追擊,將後漢軍殘部打的落花流水,公元347年後漢滅國,桓溫則風風光光的回到了京師建康(今南京)。而桓溫滅漢的戰爭是歷史上少有的因烏龍傳令而大勝的戰役,真是無敵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