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曹操身世問題。1、曹操原姓氏到底是不是夏侯?
2、究竟曹操的原姓氏是什麼?
答: 曹操父親曹嵩是十常侍曹騰的養子。什麼叫常侍?就是太監。所以很有可能曹嵩本來姓氏並不是姓曹,這就是爲什麼有很多人提出他姓夏侯的原因。曹嵩官至太尉,所以不大可能無人知其身世來歷,而是由於某些原因,導致陳壽稱他:“莫能審其生出本末”。如果真的無人能審其生出本末,那麼曹嵩能夠做曹騰的養子,必然有很特殊的原因。想做權傾朝野的常侍的養子,途徑並不多。一是曹騰故人,恩人的後代,或者與曹騰祖上或曹騰本人有特殊關係的人。二是曹嵩之生父或祖世襲高官,投靠太監。三是十常侍利益集團或曹騰本人的特殊擁躉中極個別人(例如幫曹嵩暗殺了不少對手的殺手)給予的特殊待遇。其中第三條並不是完全搞笑,最直接的證據就是所有資料都衆口一詞的說:曹嵩的身世在當時就搞不清楚。身爲太尉(漢時中央掌武事的最高官員),有沒有可能搞不清楚他的身世呢?如一,二條所述之情況,史學家完全可以光明正大的寫下來嘛。只有身份特殊或有特殊原因的人才不願意被人知道自己的身世。
二、曹嵩之死。有兩種說法,到底是哪種?
1、曹操派泰山守應劭迎嵩,陶謙領兵至,曹嵩以爲是應劭人馬不防,於是讓陶謙殺害。
2、陶謙派張鎧領200人護送,賊等見財起意,殺嵩一家。
答:陶謙殺害曹嵩,這個十分明確。
第二種說法史料極少,且不能自圓其說,顯系親陶謙作者的一面之詞。
第一種說法受到衆多中立史料的支持。
三、呂布之勇1、呂布究竟是不是三國第一猛將?
2、呂布爲什麼初期會任文職?
答:第一點,如果沒有《三國演義》這部書,今天就沒有這麼多的三國迷,數百年來大家對三國品頭論足,《三國演義》功不可沒,三國話題超過了清朝、東周、隋唐,原因何在,主要就是因爲有了《三國演義》這部書。
第二點,太多的人認爲《三國演義》就是“三國”,而像相關史書《三國志》、《後漢書》、《資治通鑑》、《九州春秋》、《雲別傳》等等這些書裏面交待的“三國”他們從來就沒有聽說過,他們只知道“三英戰呂布”,關羽張飛在《三國演義》中都那麼猛,那對付關羽加張飛的呂布自然就成了三國第一猛將啦~
對於呂布是否三國第一猛將不必過於在意,權且一笑待之~ 另,呂布應是文武雙全,現在的溫侯廟裏的呂布,大部分是一手持戟,一手挽卷。
四、顏良之死
1、關羽殺顏良究竟是在兩軍交戰時還是關羽單騎衝入陣中刺殺顏良?
2、如果後者成立,顏良陣中將士當時都在做什麼?眼睜睜看主將被殺?
答:應該是關羽單騎刺殺顏良,但不是衝入陣中。古代打仗先要先弓箭手射住陣腳,排列陣型,將領交鋒,需要互通姓名,然後開打。演義說:“關羽出戰,顏良方欲問時,因赤兔馬快,措手不及,被關羽一刀刺於馬下而死。 ”就是你正打算問我是哪個,我騎的馬速度太快了,一眨眼到了你眼前偷襲成功。開頭說了古代打仗先要先弓箭手射住陣腳,弓箭最遠也就7,80米吧,優秀的馬衝刺100米也不過幾秒鐘而已喲!人類都跑10秒內了!人家河北名將顏良死的冤枉啊! 歷史傳記:“建安四年,袁紹以顏良、文丑爲將率,簡精卒十萬,準備攻許,次年兵進黎陽,遣顏良攻白馬。曹操北救,以荀攸計分兵渡河,引袁紹西應,自率輕兵掩襲白馬,顏良倉猝逆戰,遂被關羽擊斬。 ”
不論演義還是歷史傳記,都可以清楚看到河北名將顏良是在促不及防的情況下被關羽所殺的。
五、官渡之戰曹操軍的兵力
1、三國志說袁紹軍十餘萬,曹兵不滿萬人,是不是真的?
2、曹操青州兵三十餘萬,官渡生死戰時,爲什麼不用青州兵?
答:1,應該說得是官渡戰場的兵力,袁紹十餘萬是沒錯的,但是曹操至少在官渡戰場有三萬兵力左右,不然不能相持那麼久。
2,曹操擇百萬黃巾精銳中的三十萬兵力是沒錯的,但是有過一次呂布濮陽之亂,糧盡則兵散,只能遣散大部免遭混亂,前三國羣雄割據擁兵自重者不計其數,但是因無糧無外敵而自滅者也數不勝數。因一次呂布之亂的缺糧,導致大部分兵員被解散改爲屯田。所以早就沒了三十萬青州兵的數目
六、赤壁之戰
1、赤壁之戰的規模大小。
2、赤壁之戰到底是曹操自己退兵,還是戰敗而還呢?
3、赤壁之戰的聯盟軍主力是孫權軍還是劉備軍?
答:1、赤壁之戰,兩方參戰人員之和超過十萬,但是並未發生過大戰。
2、主要是曹操準備不足,判斷無法消滅東吳,而自己退兵。當然,也由於準備不足,一些小規模的戰鬥喫了虧。
3、盟軍主力爲孫權軍,劉備受孫權指揮。
七、文若之死1、曹操爲什麼最後跟文若出現矛盾。
2、文若到底是什麼死的?
答:根據〈三國志〉記載,建安十七年,董昭主張曹操應進爵國公,加九錫,“以彰殊勳”。文若不以爲然,他認爲曹操“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曹操得知後頗不滿意,從此二人出現了裂痕,最後文若竟抑鬱成病,“以憂薨”。〈魏氏春秋〉則記載說:“太祖饋彧食,發之乃空器也,於是飲藥而卒。”
其實“以憂薨”也罷,“飲藥卒”也罷,都說明文若的死與這次嚴重的**分歧有直接的關係。文若不同意曹操進爵國公,以“忠貞”、“退讓”、“愛人以德”進諫。可以說是書生氣十足。曹操雖然自己不稱帝,但卻要爲兒子代漢掃除一切障礙曹操絲毫沒有讓步,他建安十八年稱魏公,建安二十一年做魏王,實現了自己的夙願。
八、曹丕篡漢1、漢獻帝禪讓是不是出於真心或是因爲曹家勢力太大主動讓位?
2、曹丕是不是有過威脅獻帝的行爲?
答:1、主要是因爲曹家勢力太大,說獻帝出於真心並無根據,雖有禪讓形式並不能說明什麼。
2、曹丕即使沒有過此種行爲,那些擁曹派也會有意無意地有過類似行爲。
九、趙雲之迷
1、趙雲的年紀。
2、趙雲能力問題。
3、趙雲是不是受劉備信任?
答:1、年齡不可考。三國裏的很多著名人物都不能考其年齡,劉關張也是如此。
2、趙雲能力基本稱職。
3、劉備讓趙雲主內事,肯定十分信任趙雲。
十、魏延謀反之迷1、魏延是不是真的謀反?
2、問題1成立的話,魏延是想自立爲王嗎?
3、爲什麼大臣都幫楊儀說話?
答:1、魏延謀反之說顯然是其政敵誣陷。
2、他有點腦子都不會想去自立爲王。
3、大臣基本都是諸葛亮的親信爪牙,楊儀也是。自然幫楊儀說話。
十一、後主之迷
1、後主不戰而降是怕死還是怕連累百姓?
2、後主雲:此間樂,不思蜀也。是出於真心還是別有用心?
答:樂色而已。蜀軍主力在姜維率領下絲毫無損,竟然下令全體投降,我靠,什麼主啊?豬啊!這裏有趣的是:公元263年,魏國分三路進攻蜀漢,魏將鄧艾抄小路攻入蜀中,劉禪派諸葛亮之子諸葛瞻阻擊鄧艾。諸葛瞻在綿竹戰死,魏軍進而逼近成都,後豬投降。這多象當年魏延提出的萬人偷襲潼關定天下之韜略啊!!!
十二、關羽襄樊戰爭之謎1、爲什麼關羽要發動這場戰爭?
2、于禁之敗真的是天災嗎?
答:1、當時曹魏東西兩線作戰,兵力喫緊,襄樊地區極爲空虛。關羽的地盤狹小,有要求擴大之必然。
2、于禁三萬人蔘戰,被漢水衝了軍營,大家跑到高處躲水。關羽有一萬多水軍,乘船來攻,于禁沒有還手之力,就投降了。所以,于禁之敗是天災。但也不全怪天災,如果關羽沒有水軍,則關羽也一樣被淹。可見,在水網地區,水軍也是很重要的。
十三、諸葛亮之謎1、劉備真的有三顧隆中嗎,是誰先去見誰的?
2、諸葛亮的軍事才能。
答:1、有三顧行爲,但之前諸葛亮可能先見過劉備。我想隆重些,就把這個三國志的搬出來了,劉備去見的諸葛亮。
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
2、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宜分爲兩部分來評價:在治理軍隊這方面,較強;在指揮作戰方面,較弱。
十四、張繡之迷
1、張繡宛之戰究竟是因爲真的受辱還是早有預謀?
2、張繡真的是病死的嗎?
3、如果問題2被否定,那麼張繡究竟是怎麼死的?
答:1、預謀的可能性不大。但張繡對曹操不滿肯定不限於“受辱”一件事。
2、關於張繡,三國志裏也寫到過受辱反叛。但有的資料寫的是他是怕曹操圖謀自己。依我個人見解以及結合社會實際情況,應該是怕曹操圖謀自己,因爲一個女人反叛?曹操是實際的皇帝,要個臣子的親戚女人算什麼?犯得着嗎?
PS:曹操遠征烏丸,張繡隨軍出征,應該是水土不服病死的,一起病死的還有郭嘉,另外還有一說是曹丕一次怒罵張繡害死了哥哥,要找他算賬云云,年代久遠,張繡又官職卑微,難得真相。
十五、合肥之戰迷雲1、張遼真的以800餘人擊敗了比自己軍隊多出100多倍的吳軍嗎?
2、如果人數不是800,究竟張遼當時有多少軍隊呢?
答:1、800只是敢死隊的數量。張遼用這八百名軍人乘吳軍懈怠突然出擊,挫敗了東吳的銳氣。後來,東吳攻城又久攻不下,因爲懼怕曹軍大部隊來源,就撤了軍。由於仗着人多,認爲魏軍不敢來追,未作任何防範,又被張遼率軍追擊,打得大敗。
2、張遼當時的兵力是七千。
十六、曹操殺呂伯奢一家之迷
我個人認爲這個是真事。易中天也認爲有。不過三國志(非演義)中沒有這個事。
《三國志·魏志·武帝紀》稱''董卓表太祖爲驍騎校尉,欲與計事。太祖乃變易姓名,間行東歸。''在這段話的下面,裴松之援引了三種材料,現開列如下:
①《魏書》雲:''太祖以卓終必覆敗,遂不就拜,逃歸鄉里,從數騎過故人成皋呂伯奢,伯奢不在,其子與賓客共動太祖,取馬及物,太祖手刃擊殺數人。''
②《世說新語》雲:''太祖過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備賓主禮,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圖己,手劍夜殺八人而去。''
③孔盛《雜記》雲:''太祖聞其食器聲,以爲圖己,遂夜殺之,既而悽愴曰:寧我負人,無人負我,遂行''。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