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人在學習的時候,都只講求不求甚解。也就是說,他們只求知道個大概,而不求徹底瞭解。雖然說學無止境,我們沒辦法將天下的學問盡數掌握。但若在學習的過程中講求這樣一種不太靠譜的原則,那明顯就沒有辦法掌握到學問中的精華部分了。

尤其是在學習古詩詞的過程中,要想完全搞清楚詩人和詞人真正想借詩詞表達的情感和意思,那就必須將詩詞句中的字詞都喫透纔行。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離離原上草”中的“離離”的意思。因爲,知道它的真正意思的人可並不算多!


一說到“離離原上草”這句詩句的時候,肯定有不少人會立即接出“一歲一枯榮”這句詩句來。沒錯,這兩句詩句本出自同一首古詩,那就是《賦得古原草送別》。而且有傳言稱,這首詩之所以到現在都還這麼出名,主要跟它最開始出名的原因有比較大的關係。

原來,這首詩的作者白居易當年曾攜此詩去找大詩人兼名士顧況做鑑賞。剛開始的時候,顧況因爲看不上白居易這個年輕人而給予了他較低的評價。但是在讀了白居易呈遞的這首詩後,他一下子爲眼前這位桀驁不馴的年輕人的才華所折服。


後世之人逐代受顧況等人對白居易這首詩的評價的影響,可以說一直對這首詩予以極高的重視。尤其是到了現代,相關部門更是將它收入到了小學生必學的課本之中,使其成了人們從小就要接觸的一首古詩。只不過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已經改名爲《草》的《賦得古原草送別》,只收錄了原文中的前四句詩句罷了。

也就是說,《賦得古原草送別》原本一共有八句詩句,具體內容爲: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而很多人從上小學時就開始學的《草》,內容僅爲《賦得古原草送別》這首詩全篇內容的一半。


之所以會有這種情況出現,其實主要是因爲前四句詩句堪稱經典。再加上小學生們的年紀尚小,理解起原詩真正要表達的離別之意略顯困難,自然經過相關部門的研究,就會選擇直接截取該詩最爲出名和精華的部分來供孩子們學習和閱讀了。

不過即便很多成年人對此詩也頗爲熟悉,在提及詩首的“離離”二字時,也照樣還是會對它的意思產生比較大的好奇感。有人說它是用來強調離別之意的,也有人說它只是固定搭配形式,沒有太實際的意思可言。時間久了,越來越多的人都開始對這首詩產生了相應的疑問。

單說一個“”字,那作離別之意是可以被理解的。但若將這種意思直接放回到“離離原上草”這句詩句中來看的話,那就有些解釋不通了。要知道,“原上草”怎麼看也是個名詞,若將“離離”解釋爲離別之意,那它跟“原上草”似乎也挨不上邊。

其實,“離離”二字在此詩句中有盛多貌之意。說白了,它的存在就是用來形容“原上草”的長勢非常好,又多又茂盛。而且不光白居易寫的這首詩中有用到過它,我國古代的其他詩詞文章中也普遍存在它的身影。


這個時候,可能很多人就會問道:既然白居易所寫的這首《賦得古原草送別》是一首送別詩,那將“離離”二字作“形容草長勢良好”之意來解釋的話,似乎就無法突出送別詩該具備的悲涼和憂傷之情了。

其實,白居易所寫的這首詩,不僅要突出送別之意,還要突出另外一層含義,那就是歌詠生命的不息特點。再加上下文中有“萋萋”二字和“晴翠接荒城”這一詩句做呼應,就在無形之中達到了將這兩層含義融會貫通的至高水平了。


怎麼樣?閱讀完上述內容之後,你是否已經搞清楚“離離”的真正意思了呢?如果沒有的話,建議多閱讀幾遍,然後好好體會一下。畢竟有句古話曾說過,“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嘛!

其實,除了白居易所寫的這首詩中存在有爭議的詞彙和句子外,我國現在已知的其他古詩詞中也存在這樣一種情況。如果大家對此較爲感興趣的話,那就建議在瞭解白居易所寫的這首古詩的同時,也去了解一下我國古代的其他詩詞內容吧!

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