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私立學校和公辦學校出現摩擦時,教育行政部門肯定傾向於公立學校。私立學校不僅面臨同類私立學校的競爭,還面臨公辦學校的打壓。

昨日,浙江一私立學校初中生的家長找到該私立學校的校長。兩者發生了爭執,家長甚至要打這位校長。是因爲孩子在學校受了委屈嗎?是學校培養的不好嗎?不是,恰恰相反,因爲學校培養得好,這個孩子被本市的一中提前錄取。那怎麼還差點打了起來?因爲孩子不願意去一中,家長認爲是私立學校從中作梗阻撓。一個學校的最高領導竟然要被校長打,太讓筆者震驚了。

然而,這不是一個偶然事件,而是招生大戰中的常見現象。


在私立學校衆多的廣州、浙江、上海,小學、初中私立學校的學位很難求,大家卻不願意去私立學校的高中,爲什麼?原因很簡單,因爲私立學校高考成績遠不如公立學校。在高考中能戰勝公立學校的私立學校很少,僅有極個別幾所。

究其原因,有以下幾個主要的方面:

1、優秀的師資難招。高中老師校內校外補課機會多,私立學校開除的薪資吸引力並不大。私立學校高中優秀的師資較少,而新畢業的老師經驗不足,直接影響教學水平。

2、生源不夠好。中考招生大戰激烈。公立學校有政策上的扶持和傾斜,再加較長的歷史底蘊和以往的高考成績,家長比較信賴。私立學校辦高中,家長信賴度不高。即使是私立學校自己培養出的優秀初中生,也大量地流失。

3、高考比中考難度大。中考科目少、內容少,對學生能力素養要求較低,相對簡單,出成績較容易。所以私立學校初中很快就能打出品牌。而高考科目多,內容多,對學生能力素養要求高,出成績難。當然,也有私立學校挖來優秀的學生,迅速在高考上打出名氣的,帶來生源質量提升的,但是很少。而且也需要持續挖尖子生,付出代價比較大。

4、競爭激烈。私立學校不僅面臨同類私立學校的競爭,還面臨公辦學校的打壓。當私立學校和公辦學校出現摩擦時,教育行政部門肯定傾向於公立學校。就是在平時的各種教育教學比賽中,私立學校的老師想拿好的名次和獎項也比較難,想成爲名師也比較難。公辦學校的老師就比較容易。

5、家長認可度不夠。在家長的心目中,還是比較信賴公辦學校。而且私立學校學費較高。在同等情況(如成績名次相同)下,家長肯定選擇公辦學校。除非私立學校能把公立學校拉開相當大的差距。

所以,儘管私立高中在教學模式、服務意識、硬件、軟件等方面可能比公立高中先進,但想迅速打出品牌還是很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