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克強表示,爲穩住現有就業崗位,政策能用盡用,投入的錢是最多的,規模性政策資金允許基層用於減稅降費,而且允許用於爲企業減房租、貼利息。在記者會上,就“未來幾個月是否會出臺更大規模的刺激措施”的提問,李克強回應稱,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推出了一個規模性的政策舉措,應該說是有力度的。

原標題:總理詳解經濟政策新思路,實現“六保”就實現正增長

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閉幕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出席記者會,就經濟政策、就業民生、疫情影響、中美關係等熱點問題回答了中外媒體的提問。

李克強表示,我們一定要穩住當前的經濟,穩定前行,但也要避免起重腳,揚起塵土迷了後人的路。但是如果經濟方面或其他方面再出現大的變化,我們還留有政策空間,不管是財政、金融、社保,都有政策儲備,可以及時出臺新的政策,而且不會猶豫,保持中國經濟穩定運行至關重要。

“中國經濟保持穩定、穩住基本盤,本身就是對世界的貢獻,而且會爲世界經濟恢復增長、實現發展作出積極貢獻。”李克強說。

5月28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出席記者會並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實現“六保”就會實現經濟正增長

發展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關鍵和基礎。

“實現了‘六保’的任務,特別是前‘三保’,我們就會實現今年中國經濟正增長,而且要力爭有一定的幅度,推動中國經濟穩定前行。”李克強在記者會上表示,今年沒有確定GDP增長的量化指標,但確定了保居民就業、基本民生、市場主體等“六保”的目標任務,這和GDP經濟增長有直接的關係。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表示,中國經濟目前確實受到了疫情影響,但越是這個時候越需要看長遠和大局,中國經濟基本面並沒有變。全年如果中國經濟能有一個正的增長,或者在此基礎上,爭取一個3%左右的增長速度,這從全世界來講,應該說都是非常不容易的。

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近期發佈2020年中期《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預計世界經濟2020年將下降3.2%。世界經濟將緩慢復甦。

在記者會上,就“未來幾個月是否會出臺更大規模的刺激措施”的提問,李克強回應稱,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推出了一個規模性的政策舉措,應該說是有力度的。

根據政府工作報告和預算報告,今年的財政刺激政策體現在,首先新增1萬億元赤字、發行1萬億元特別國債和新增1.6萬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政府總計新增舉債3.6萬億元。其次,延長階段性減免社保費等舉措,預計全年給企業新增減負2.5萬億元。另外,對企業金融支持也在加強,通過延長還本付息等舉措,來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

“過去我們說過,不搞大水漫灌,現在還是這樣,但是特殊時期要有特殊的政策,我們叫做放水養魚。沒有足夠的水,魚是活不了的。但是如果氾濫了,就會形成泡沫,就會有人從中套利,魚也養不成,還會有人渾水摸魚。所以我們採取的措施要有針對性,也就是說要摸準脈下準藥。不論是籌錢或者說錢從哪裏來,用到哪裏去,都要走新路。”李克強說。

新在哪裏?首先是發力方向不再是簡單地靠投資驅動,而是聚焦“六穩”“六保”,穩住中國經濟基本盤。

其次,今年財政資金使用方式也有創新。總理表示,我們強調政策資金要直達地方、直達基層、直達民生。新增的赤字和抗疫國債資金全部轉給地方,省裏面也就是“過路財神”,直達基層。

爲此,今年中央首設特殊轉移支付機制,初定規模爲6050億元,這筆資金將直接撥付給市縣政府,支持地方“六保”。

李克強表示,我們現在要採取一個特殊的轉移支付機制,這些錢要全部落到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落到社保、低保、失業、養老和特困人員身上,要建立實名制,這些都是有賬可查的,決不允許做假賬,也決不允許偷樑換柱。

爲市場主體紓困、穩就業

李克強在記者會上多次強調了市場化改革。他表示,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經驗表明,越是困難越要堅持改革,我們宏觀政策提出的穩和保是通過市場主體去支撐的,而且是圍着市場主體的困難和關切去做,這本身就是市場化改革的做法。

李克強表示,首先是要讓市場主體活下來。政策的真金白銀主要是爲市場主體紓困,激發他們的市場活力。真金白銀要確保落到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身上。這次政府工作報告說要留得青山、贏得未來,我們現在有1.2億市場主體,他們就是青山,留住他們,就會贏得未來。

李克強說,我們推出的規模性政策叫作紓困和激發市場活力,主要是來穩就業、保民生。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北京大學經濟政策研究所所長陳玉宇撰文分析,在這次疫情衝擊下,很多企業不是因爲自己經營不善、選錯了業務方向而遭受損失,所以必須幫助它們渡過難關。現階段,政策的主要目的就是要穩企業和保就業。

“一系列政策措施優惠力度大、受益範圍廣,有力支持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幫助各類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全國政協常委張連起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我國進一步出臺有溫度、有力度、階段性的助企紓困政策,加快推動各類企業復工復產達產和經濟社會恢復正常運行。通過制度性安排和階段性政策並舉,重點減輕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困難行業企業稅費負擔。

張連起表示,近年來,我國出臺的減稅降費措施是制度性、持續性的,比如增值稅改革、企業所得稅改革,疊加累積效應很大,企業減負會越來越明顯。在此基礎上,新政策的出臺給企業帶來更多減稅紅利。2020年減稅降費預計2.5萬億元。可以說,減稅降費在2019年創下2.36萬億元的歷史新高後,將再次刷新紀錄。

全國人大代表、福建師範大學經濟學院院長黃茂興表示,當前全球疫情蔓延,國內經濟發展面臨的風險前所未有,此時更需要依託經濟制度優勢爲國家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當前仍要更大限度地激發我國各類市場主體活力。

而面對新冠疫情所帶來的就業難題,李克強表示,要穩住現有崗位,創造更多新的崗位,並對重點人羣提供重點扶持政策。

受到疫情影響,與2019年的目標相比,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中設定的就業目標出現了一定幅度的下調。新增就業從1100萬人下降到900萬;城鎮調查失業率從5.5%上升到了6%,城鎮登記失業率也從4.5%提升到了5.5%。

李克強表示,爲穩住現有就業崗位,政策能用盡用,投入的錢是最多的,規模性政策資金允許基層用於減稅降費,而且允許用於爲企業減房租、貼利息。以及採取資助企業以訓穩崗的政策。同時創造更多新的就業崗位。對重點人羣就業有重點扶持政策,例如大學生就業羣體,今明兩年將持續提供就業服務等。

全國人大代表、上海社科院副院長張兆安表示,做好今年的“六穩”和“六保”工作,眼下最重要的就是讓新政策、好政策儘快落實落細。要把這次政府工作報告中所有推出的新政策和新舉措,快速高效地落實到整個經濟社會發展中去,精準施策。

消費、投資仍是發力點

需求不足是當前經濟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李克強表示,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衝擊,我們不可能輕車走熟路,只能是大車行難路。所以我們在政策上要注重創新。我們這次所採取的規模性政策,用了70%左右的資金比較直接地去支撐居民收入,因爲這樣做就可以促進消費、帶動市場。

目前,生產端的復甦快於需求端。4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9%,從上月下降1.1%轉爲正增長,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7.5%。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哲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消費復甦慢於供給恢復,未來刺激消費活力、打通供需的良性循環是關鍵。在前期金融支持、減稅降費等救助政策之後,企業的流動性得到了明顯改善。隨着復工復產和推進,企業的生產和盈利均進入恢復期,但消費端的恢復弱於供給端。

“如果不能推動消費與供給的同步復甦,企業的庫存壓力將會顯現,降低企業盈利改善的持續性。考慮到海外疫情仍具有較強的不確定性,海外需求萎縮對於中國出口訂單的滯後影響仍不可忽視。”劉哲說。

除了擴大消費,李克強表示,還要擴大有效投資,我們投資的重點是“兩新一重”,就是新型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和涉及國計民生的重大項目,要用改革的辦法,用這些資金來撬動社會資金的投入。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聯通研究院院長張雲勇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做好數字經濟領域的“新基建”有助於促進技術創新和生產力提升。在這類領域,要加大開放市場準入,更加依靠市場機制與企業行爲。

疫情壓力之下,中國優化營商環境的進度從未停滯。中國不斷加大國家級經開區、邊境(跨境)經濟合作區等示範區的開放力度,加強對外商企業的服務,修訂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等,指導地方全面落實外商投資法及其實施條例,切實做好服務以及外資促進、保護等各項工作。

劉哲表示,當前無論是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還是城市競爭力的提升,都不再是簡單拼政策優惠、拼資源儲備、拼成本低廉的階段,之後需要拼營商環境。營商環境的優化不是簡單一次性達標的問題,不是一陣風。優化營商環境是一項長期的、系統性的工程,是新經濟產業對於經營環境的新要求,關係到經濟發展質量、城市競爭力,以及產業轉型的進度。

張雲勇表示,5G是新基建最關鍵的領域之一,具有承上啓下作用,其發展將有效拉動投資,並促進各類數字經濟發展。對於5G未來發展,建議政府有序引導,從源頭上進行頂層設計、合理規劃,尤其加大稅費優惠支持力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