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們在經歷了快樂生活的幼兒園之後,馬上就該要面臨着步入小學的階段。而在如今這個時代,孩子上小學可不是如我們小時候那般簡單隨意了。家長們都覺得小學的教育將是一個孩子對未來學習能打下最好基礎的開始,所以估計所有的父母在爲孩子去選擇要去哪所學校也是操心不已的。

首先家長們覺得孩子都是在這個年齡段纔開始了他人生中不一樣的成長,那每個家長都不想自己的孩子在這人生的起跑線上有所落差。所以在面臨孩子要進入的小學校園,家長們的選擇那可謂是重中之重的,爸爸媽媽們必然是要多方打聽目前這個城市哪所小學的教育最好,哪所小學裏的老師最負責任等等這些都是家長們必然要去操心的。在和親戚朋友們的聊天中,很多家長也是相互討論着孩子該上小學的去向是怎樣。就是那些家長還沒到孩子該上小學的年齡也都已經開始焦慮小學的問題了。家長們的多方打聽和比較也是因現在的小學確實不少,有公立的私立的總是不少。其實,如今對於好的教育資源確實存在稀缺的現在,這是在哪個城市都是存在一樣的問題。

可是家長們也不必太過焦慮孩子上小學的問題,好的校園環境和好的老師肯定會對孩子的成長更有幫助,可關鍵還是要看孩子自身的學習態度。也許是因爲我曾經歷過努力爲自己孩子尋求好的學校和好的教育,總想着無論怎樣都必須要讓孩子能夠更好的成長。可後來我就覺得這種想法實在是有點太過"理想主義"了吧,畢竟不管學校和老師能給孩子帶來怎樣的教育,那都是當下的知識,而在孩子最主要的成長是他自身每一天努力學習的積累。因此我特別認同今天這篇文章的標題,"不焦慮不代表不努力,細水長流纔是真功底"。

回到主題來說,像上海這種大城市其實有很多家長都是外來這裏工作的人羣。他們沒有上海的戶籍,他們更多的人也不會有那種自帶重點幼兒園和小學的學區房。然家長們都會覺得公立的學校肯定是教育會好些的,總想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有更負責任的老師在,以爲這樣自己的孩子在學習上纔會有更好的成績出來。而結果卻是因爲各種的原因,最終可能自己的孩子並無法如願去到那種好的公立學校。那有些家長可能就改變了想法,不防讓孩子去民辦的學校試一試。

其實家長們在各個學校奔波後,那種擠破頭非要去公立學校的心態就慢慢開始平和了?一方面是根據各個渠道提供的信息,發現如今的公立小學錄取,不管是哪所學校基本上都是在百裏挑一。父母首先要帶着孩子去面試那些校領導不僅要看孩子的初印象,就連帶父母的最初形象也是會影響到孩子能不能就在這所學校。接下來就是對孩子一些簡單知識的基本問答,看孩子能不能答的好,甚至要信心十足答題,整體表現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所以有些家長已經開始不敢再抱太大的希望去特別好的公立學校,還不斷的要給孩子潛移默化講些公立和私立學校各有所長的思想。另一方面,很多家長願意選擇私立學校一部分的原因,是不想讓那些嚴格的所謂應試教育限制了孩子未來發展的可能性。但是爲了孩子以後再進入到小學生活能更快速的去適應高效率的學習,我們應該讓孩子儘早去過度比較的一些知識,那樣在之後幼升小的時候才能讓孩子更好的去表現。關鍵過早的接受一些知識可以讓孩子將來更容易接受小學的教育。所以對於即將要上小學的孩子,家長首要該給孩子提前做好些功課,不要讓孩子毫無準備的去。

一、家長要有好的思想

首先對於孩子要上小學這個事情,家長們先別表現的那般焦慮不安。這可能有點不太現實,因爲作爲父母哪能是不對自己的孩子萬般操心的。可是父母該知道本身孩子要面臨他人生的第一個轉折點就有點彷徨無錯,那你所若在孩子面前時常表現出對他學業的焦急來,這會很容易讓孩子內心受到影響的。可能這時的孩子也能夠理解一些父母的行爲,但不能說明你的這種現象是合理的。

畢竟小小的孩子還是很敏感的,父母的焦慮只會讓孩子更加的不安,可能還會導致在稍後去往小學的面試都不能正常發揮了。那爸爸媽媽們此時最該做的就是注意自己的言行,也要爲孩子多做些功課,讓孩子坦然去面對他即將要迎來的新生活。

二、讓孩子去更好的閱讀

多數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培養他的閱讀興趣和習慣了,閱讀是是完全可是增長一個孩子的知識和他的表達能力。我們該知道能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肯定是一個孩子最突出的表現,讀書纔是後來學習的一切準備基礎。然而也正是這個基礎可以讓我們的孩子少走了很多辛苦路,不同書中的知識總能讓孩子開闊出他不一樣的眼界來。那父母平日也該看些各種網站的書籍推薦、試讀一些很好章節也要去看一下那些讀者的反饋,然後再精心選擇出一些適合孩子們來閱讀的書籍。其實父母就該在一開始就去嘗試着去接觸各種類別的書籍來試探他自家的孩子對何樣會有更強烈的興趣。所以爸爸媽媽們記得每次買書都應該至少有五到十套不一樣的精彩書籍,一般就該三到六個月去精選一次最好。可以根據家長們的空閒程度來陪着孩子一起讀書,能讓他的進度一直在堅持着。

雖說書也只是個閱讀的工具,可最重要的是父母該是和孩子有大量的、固定的親子閱讀時間纔是。畢竟孩子始終玩兒心過大,他可能一段時間後就不再願連續閱讀了,那父母就該多陪伴着孩子,在旁及時的督促他,如此這般的堅持才能夠持續培養孩子對於閱讀的興趣。那到了一定的階段孩子就開始逐漸有了對閱讀更深層的興趣,我們便將講述閱讀部分轉化爲嚴格的學習閱讀。或許在經過大約兩年的時間積累,孩子應該已經可以對大部分的書籍進行自主的去閱讀,此時就無需父母那般的去監督和陪伴了。其實在幼升的面試部分那些校領導對於考察孩子的認字和閱讀能力時,已基本確定孩子在這個部分是不會有什麼太大問題了。

怎麼說呢,對於孩子需要上小學的問題,家長着實不需要太過的焦慮纔是。孩子的教育問題必然是最重要的,可也不是說好的學校或者好的老師就一定能把你的孩子教育的很好。最主要也是看我們的孩子本身是怎樣的資質,或者說孩子是不是熱愛學習,肯不肯去更好的努力學習。好的教育肯定一個老師可以給的,可是孩子能不能學出好的成績來,這肯定是這個孩子自身對於學習的認真態度來決定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