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初釀

燕京的夏日,烈日炎炎,樹木在太陽的炙烤下,蔫蔫的耷拉着葉子,沒有一絲生氣。然而,宰相府卻沒有絲毫暑意,人來人往,熱鬧非凡,六十多歲的老丞相耶律履,滿面紅光,精神抖擻,旁邊夫人懷裏的小兒更是惹人注目,一雙大大的眼睛充滿了靈氣,好奇的看着這個陌生的世界。

耶律老丞相看着夫人懷中小兒,喜憂參半地說:“吾年六十而得此子,吾家千里駒也,他日畢成偉器,且當爲異國用。”於是,他據“雖楚有材,晉實用之”的典故,給小兒起名“楚材”。也許這就註定了耶律楚材的一生,本爲遼之貴族,卻爲金之朝臣,最終又爲蒙古帝國的建立殫精竭慮,耗盡了一生。

01

少年的耶律楚材是快樂的,身爲契丹的貴族,即使幼年時父親就已去世,也不會影響他的快樂成長。在母親的精心照顧下,年少的楚材就已長的高大健壯,英姿勃勃。

耶律家世代居於燕京,當時的燕京雖是金朝的天下,但漢文化早已深入,濃厚的儒學氛圍,讀書知禮的耶律家風,使年幼的耶律楚材對漢文化產生了深深的情感。而且,他不僅喜歡詩文,對於天文、地理、律歷、術數及釋老醫卜等都有涉獵,小小的他就可以說是才華卓著了。他曾在詩中寫道,“安得夔龍立廊廟,扶持堯舜濟斯民”,這也是傳統漢文化的“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寫照。

他身爲宰相之子,完全可以不必努力,就可以得到不低於省掾的職位。但少年楚材自有他的追求,不想靠着祖輩的功績來博取功名,決定自己參加科考,當時參加殿試的有十七人蔘加,當金章宗詢問時,而只有他的回答最得聖心,因此被授予了掾職,之後任爲開州同知,開始了他在金朝的政治生涯。

02

他自幼喜佛,曾在《琴道喻五十韻以勉忘憂進道並序》中寫道:“予幼而喜佛,蓋天性也”,可見他天生的佛緣。他經常出入寺廟,與僧侶們談禪論道,“看盡人間萬卷書,較量佛法宗難如。”

公元1215年,蒙古軍隊佔領了燕京,金朝主帥服毒自殺,原來的太平盛世好像一下子就不見了,昔日繁華的燕京城陷入了一場滅頂之災,城中大火月餘不息,曾經精美的亭臺樓閣轉瞬間變成了廢墟,只剩下殘垣斷瓦和屍橫遍野。

年輕的耶律楚材親眼目睹昔日溫馨幸福的家成爲了如夢泡影,曾經立志報效的國成了他鄉,他的心亦隨之冷了,滾滾紅塵他已不再留戀,也許青燈古佛纔是他的歸宿。他去了,去了那個只有暮鼓晨鐘、梵音嫋嫋的古剎,昄依在北方著名曹洞宗禪宗師萬松行秀的門下,成爲了他的一名俗門弟子,從此有了“湛然居士”這個稱號。

當年嗜佛書,經論窮疏箋。公案助談柄,賣弄滑頭禪。

一遇萬松師,駑駘蒙策鞭。委身事灑掃,摳衣且三年。

在行秀的教誨下,他專心致意、苦蔘禪法。“冒寒暑、無晝夜者三年,盡得其道”,三年的參禪悟道,他的心徹底安定了下來。

03

多年的征戰,錯綜複雜的朝廷政事,使成吉思汗這個曾經的草原霸主也越來越感到疲於應付,他急需一個有智慧、有學問的人來幫助他。這時他聽說了耶律楚材,這個才華橫溢、滿腹經綸的前朝舊臣。

初見時,這個身材高大、英姿勃發的年輕人,已然讓成吉思汗眼前一亮,尤其是他那漂亮的長鬍子,更讓成吉思汗欣慰,此後,他就叫他“吾圖撒合裏”,意爲“長髯人”。

成吉思汗曾對他說:“遼金世仇,朕爲汝雪之。”他卻回答:“臣父祖當委質事之,既爲之臣,敢仇君耶?”他認爲祖父、父親都是金朝的臣僕,他怎敢仇恨。他的回答讓成吉思汗十分讚賞,加之他精通天文、律歷、術數、占星等,是不可多得之人才,於是成吉思汗讓他伴其左右。

陰山千里橫東西,秋聲浩浩鳴秋溪。

猿猱鴻鵠不能過,天兵百萬馳霜蹄。

年輕的耶律楚材被雄才偉略的成吉思汗所折服,他的雄心壯志也再次被點燃,隨着這位偉大的君主,他踏上了漫漫西征的路途。

04

他憑着滿腹才華和卓越的政治能力,在蒙古國的政壇上佔有了一席之地。成吉思汗臨終前,曾經對窩闊臺說:“此人是天賜我家,以後軍國大事,都可以委託於他。”

窩闊臺在位時期,他被任命爲中書令(宰相),多年來他對儒學的推崇和對漢文化的喜愛終於可以付諸實踐。在他的建議下,積極推行儒學,恢復科舉制度,保護儒學人才。

他派人多方尋找,訪得孔子五十一代孫孔元惜,襲封衍聖公稱號,使此稱號得以沿襲,並修復了孔廟,建立了國子學,用漢文化教育民衆。1238年,在他的建議和推動下,進行了“戊戌試選”,據說當時選取了4000多人,這些入選的儒士好多都成爲了元世祖忽必烈朝的名臣。

精藍道觀已重新,獨有庠宮尚垝垣。

試問中州士君子,誰人不出仲尼門。

他所鍾愛的儒學終於得以了發揚光大,但這並不是最終,他還要儘自己所能來保護這些儒家才子們。他建議把每個地方的工匠、儒、釋、道、醫卜等人,給與一定的照顧,並引薦儒士進入仕途。在他的努力下,一大批文人志士被保護了下來,使中原悠久的傳統文化得以傳承。

05

人生終難一帆風順,窩闊臺之後,乃馬真後臨朝,與他政見多有不合,加之他屢次參劾皇后寵信之臣,終於,他被排擠在權力的漩渦之外,他再次陷入了消沉之中。1244年春夏之交,他在憂憤中離開了這個紛亂的世界。

他一生爲蒙古帝國的建立和漢文化的發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離世的消息一經傳出,傾國悲哀,許多蒙古人痛哭流涕,更有衆多的漢族士大夫含淚憑弔。

“忽報臺星坼,仍傳薤露新。斯民感天極,灑淚叫蒼旻。”

因他的離世,蒙古國數日內不聞樂聲,大家都在紀念這位功勳卓著的政治家。至順元年,元文宗追贈他爲經國議制寅亮佐運功臣、太師、上柱國、追封廣寧王,諡號“文正”。

06

花界傾頹事已遷。浩歌遙望意茫然。

江山王氣空千劫,桃李春風又一年。

橫翠嶂,架寒煙。野花平碧怨蹄鵑。

不知何限人間夢,並觸沉思到酒邊。

沒有人知道他這首《鷓鴣天》是什麼時候寫的,只是從詞句中感到無盡的蕭瑟,曾經意氣風發,一心爲天下蒼生着想的耶律楚材,其實也會“並觸沉思到酒邊”。但終不能磨滅他爲中原文化傳承所做出的巨大貢獻,及爲元朝建立奠定的政治基礎,他將被世世代代的人們永遠記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