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衆方面宣佈,計劃投資10億歐元購入江淮汽車集團50%的股份,並增持合資車企江淮大衆股份至75%,變革合資企業管理模式,同時投資約11億歐元獲得國內電池生產企業國軒高科動力能源有限公司26%的股份併成爲其大股東,以支持未來集團的電動化發展。作爲世界汽車三強企業,德國大衆擁有先進製造經驗與新能源化變革的堅定決心,大衆汽車集團CEO迪斯表示,大衆集團將把重點放在發展電動車上,未來5年計劃投資300億歐元,未來10年計劃生產2200萬輛純電動車。

原標題:“緋聞”坐實,國軒高科引強援入局

過去,雖有福特入股江鈴汽車、戴姆勒入股北汽,但拿到如此高的持股比例,大衆還是第一個。

“三角戀”也好,“炒緋聞”也罷,大衆集團突然出手,給持續震盪的A股市場帶來了一些新氣象。

江淮汽車8天7板,國軒股價再創新高。

瘋狂的走勢一度讓人懷疑,背後是不是有人在刻意炒作。

好在出身德國的汽車豪門沒有令廣大股民失望,它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小孩子才做選擇,大人全部都要。

就是大衆!

5月28日晚間至5月29日晨間,動力電池上市公司國軒高科、江淮汽車,以及德國大衆汽車集團先後發佈公告,坊間熱傳的重磅消息最終做實。

大衆方面宣佈,計劃投資10億歐元購入江淮汽車集團50%的股份,並增持合資車企江淮大衆股份至75%,變革合資企業管理模式,同時投資約11億歐元獲得國內電池生產企業國軒高科動力能源有限公司26%的股份併成爲其大股東,以支持未來集團的電動化發展。

圖片來源:網友

大衆入股江淮以及國軒高科的傳聞由來已久,最早均可追溯到2019年4月,但歷次傳聞均被官方否認。如今隨着消息塵埃落定,大衆在中國市場的新能源汽車佈局正式按下加速鍵。

“電動汽車發展勢頭迅猛,爲江淮大衆的發展帶來更多機遇,同時我們將與國軒高科在電動汽車電池電芯領域積極開展戰略合作。”大衆汽車集團CEO迪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如此說道。

此番對於江淮大衆增資控股,也成爲繼華晨寶馬、北京奔馳之後,國內汽車合資股比開放政策發佈後的又一案例。

大衆方面表示,將通過變革江淮大衆管理模式,推動合資企業業務向前邁進,進一步推進電動化戰略發展。

根據江淮汽車公告,在大衆實現對江淮大衆持股75%後,大衆將授予合資公司大衆集團旗下的主流品牌及一系列新能源產品,力爭合資公司在 2029 年間達到年產量35萬-40萬輛。

江淮大衆是江淮與大衆在2016年籌備成立的合資品牌,2018年4月推出了純電動車品牌思皓,旗下首款車型思皓E20X在2019年9月上市,但由於產品線短等原因,銷量遠不及預期。

當下,未來

事實上,早在江淮大衆成立之初,業內對這家企業就普遍不太看好。受限於技術因素,合資公司只能生產經由大衆調教的江淮產品,後來西雅特國產計劃出現變化,更是有不少人認爲:這樁政治聯姻走不長久。

不過結果卻出乎所有人的預料,事實證明,合資背後可拓展的空間真的很大,大衆也不愧是最瞭解中國的國際車企。

圖片來源:江淮大衆官網

可以肯定的是,不管是入股江淮汽車還是國軒高科,大衆都有一套屬於自己的商業邏輯。2019年,大衆在中國的累積銷量超過400萬輛,該成績得益於大衆所置身的結盟時代,這是由汽車產業整體轉型以及消費變化所帶來的。

在這之前,它曾依靠自己的內燃機車供應鏈體系,在中國建立了成熟且穩定的合資聯盟,同時擊敗或吸納了絕大多數競爭對手。2019年,大衆的市場份額接近20%,而所有中國自主汽車的市佔率爲39%。

隨着新能源時代的到來,汽車產業原有的供應鏈和價值體系都在發生改變。這要求大衆更新自己的合作模式。爲此,它選擇了國軒與江淮,這兩家企業或許不是行業中最頂尖的,卻都有自己的獨到之處,它們能夠幫助解決大衆在中國發展上的核心零部件問題。

儘管大衆之前和寧德時代也曾有過採購簽約,但主機廠對於自身掌控核心部件的要求和警惕從未消失。包括戴姆勒近期也在參與中國動力電池製造商孚能科技的IPO項目。當然,江淮在新能源汽車上多年自主開發的積累,也是現階段大衆所欠缺的。

根據大衆集團的未來規劃,到2030年,大衆汽車將向市場推出近70款全新電動車型,基於該集團電動化平臺生產的新能源汽車預計達到2200萬輛。

同時,大衆預測,自身僅在歐洲和亞洲對電池的需求量將增加至每年300Gwh以上。因此大衆集團必須保證電池的供給穩定可控,參股國軒高科將爲其提供重要的產業鏈保障。

圖片來源:國軒高科官網

值得一提的是,江淮汽車與國軒高科的總部均位於安徽合肥,且國軒高科一直以來都是江淮汽車主要的動力電池供應商。在實現了對兩者的同時投資後,大衆在新領域領域的業務開展無疑會更加順利。

決策背後

大衆集團在新能源汽車時代的佈局,並不侷限於南北大衆兩個方面。在中國,它還投資過一些涉及智能科技的初創公司,並且數量持續增多。

這是國際汽車集團普遍採用的投資策略,包括入股一些小型企業以獲得技術和更新的理念。過去這類投資主要集中在歐美地區,現在逐步出現在中國。某種意義上來講,它代表着產業鏈強弱關係在全球格局上的變化。

中國市場的許多經驗都曾給大衆以啓發,就包括一汽大衆所設立的捷達品牌。該品牌主打經濟性汽車市場,成立一年後在中國佔據了1%的市場份額,大衆正計劃將捷達出口到國外,並希望汲取來自捷達經濟型車的經驗,以便在東南亞等地區和豐田更好的競爭。過去我們常說,這是大衆的軟肋所在。

而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大衆更新希望開拓出與燃油車時代的不一樣的佈局,比如有更多話語權。

當然,這些變化均離不開汽車產業的股比開放。德國車企寶馬早在2018年就宣佈了增持華晨寶馬股比至75%,大衆此前曾傳出要調整在華合資車企的股比,但遭遇到上汽和一汽強烈的反應。當時就有專家預測,大衆很可能改變江淮大衆的股比。儘管後來的一切都談不上意外,但這畢竟是汽車行業少有的大動作。

過去,雖有福特入股江鈴汽車、戴姆勒入股北汽,可擁有如此高的持股比例,大衆還是第一個。這不僅是一家車企的商業決策,也是國企混改開放度的新註腳,甚至也可以將之解讀爲中德製造合作的更進一步。

新的挑戰

全國乘聯會祕書長崔東樹指出,在中國新能源車的黎明前黑暗期,安徽國資委的國企混改新模式體現了更大力度的對外開放態度,大衆的全面投資中國新能源車產業鏈也體現中國新能源車市場的世界重要地位。

“江汽控股的引入大衆汽車的戰略舉措,涉及國有資產的變動,這必然是安徽省,乃至國家層面的行政體系的審批認可。”崔東樹認爲,此次大衆入股,體現了競爭激烈下地方國資體系的清醒的認識,知道單靠自身實力的單打獨鬥的效果很難體現,“江淮是引進世界級資源的混改,都是在國家的國企改革的大思路下的混改新模式探索。”

作爲世界汽車三強企業,德國大衆擁有先進製造經驗與新能源化變革的堅定決心,大衆汽車集團CEO迪斯表示,大衆集團將把重點放在發展電動車上,未來5年計劃投資300億歐元,未來10年計劃生產2200萬輛純電動車。

目前大衆汽車主要挑戰包括經濟環境、日益激烈的競爭、匯率波動以及更嚴格的全球統一輕型車輛排放測試規程(WLTP)要求等。

中國新能源市場的競爭尤爲激烈,大衆也必然會加速進入這場電動車的決戰當中。爲全方位應對競爭,大衆在中國電動車市場必然會採用多元化的探索模式。在傳統汽車領域,一汽大衆和上汽大衆是車市的冠軍和亞軍,且長期包攬。南北大衆強有力的燃油車競爭力或將奠定大衆在中國的利潤基礎。

*圖片除特殊標註外,其餘均來源於攝圖網。

素材來源:

道哥說車:《大衆“東征”拿下國軒高科 下一步是入股江淮組建閉環?》

南方都市報:《官宣!大衆拿下江汽控股一半股權,增持江淮大衆股份至75%》

電車匯:《大衆計劃收購江淮控股50%股份,深化新能源業務合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