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29日,貝因美股份有限公司(貝因美,002570)公告,股東恆天然乳品(香港)有限公司(簡稱:恆天然)擬以集中競價或大宗交易方式合計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30675600股,佔公司總股本比例3%,減持原因爲股東自身資金需要。對於此次減持,恆天然向澎湃新聞記者回應稱,“現在我們將在貝因美中的股權視爲一項純粹的金融投資,出於財務需要,我們每月都會重新評估我們在貝因美的股權佔比,這一評估是完全基於當時貝因美的股價來進行的。

原標題:貝因美遭第二大股東恆天然不停的減持:只剩純粹金融投資關係

恆天然在不停地減持貝因美。

5月29日,貝因美股份有限公司(貝因美,002570)公告,股東恆天然乳品(香港)有限公司(簡稱:恆天然)擬以集中競價或大宗交易方式合計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30675600股,佔公司總股本比例3%,減持原因爲股東自身資金需要。

此次減持將於本公告披露之日起15個交易日後的3個月內進行。至於減持價格區間,將根據減持時的市場價格及交易方式確定。

當天,貝因美髮布的另一份公告稱,近日收到恆天然的告知函。截至2020年5月29日,恆天然已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累計減持公司股份約1022.51萬股,約佔公司總股本的1.00%,佔其減持前持有股份的6.75%;通過大宗交易方式累計減持公司股份2045.04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2.00%,佔其減持前持有股份的13.50%。此次減持計劃實施完畢。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9年8月開始,恆天然對貝因美進行了多次減持,持股比例自18.82%降至目前的11.82%,但仍爲貝因美第二大股東。

對於此次減持,恆天然向澎湃新聞記者回應稱,“現在我們將在貝因美中的股權視爲一項純粹的金融投資,出於財務需要,我們每月都會重新評估我們在貝因美的股權佔比,這一評估是完全基於當時貝因美的股價來進行的。”

那麼,曾經親密的合作方,是如何發展至“純粹金融投資”的關係,並不斷減持的呢?

公開資料顯示,貝因美創立於1999年4月,2011年4月12日,貝因美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浙江貝因美科工貿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陸深圳中小企業板上市,2014年2月8日,該公司名稱變更爲貝因美嬰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前三年,貝因美維持了高速的增長,在2011年至2013年期間分別實現營收47.27億元、53.54億元、61.17億元,分別同比(較上年同期)增長17.34%、13.28%、14.24%;歸母淨利潤分別爲4.37億元、5.09億元、7.21億元,分別同比增長3.48%、16.59%、41.54%。

但從2014年開始,貝因美的業績出現疲軟和下滑,當年營收爲50.49億元,同比下降17.46%,實現歸母淨利潤0.69億元,同比大幅下降90.45%。

爲了提振業績,貝因美在2015年引入了合作方恆天然,後者以18元/股的價格收購貝因美1.92億股,總計近人民幣35億元,成爲貝因美第二大股東,佔總股本的18.82%。通過合作,恆天然不但通過貝因美銷售旗下安滿奶粉品牌,雙方還合資收購了澳大利亞達潤工廠的股權。

但合作三年多,恆天然對業績始終不見起色的貝因美也失去了信心,並在2018年年底提出了“要重新評估所有投資,主要資產和合作夥伴關係”的想法。

時間進入2019年,恆天然在陸續減持貝因美的同時,也收回了安滿品牌在中國的分銷權,回購了其在澳大利亞合作工廠——達潤工廠的股權。漸行漸遠的關係,也讓恆天然對貝因美的合作僅剩下“純粹金融投資”的關係,未來還有繼續減持的可能。

另一邊深陷泥潭的貝因美因連續業績虧損面臨退市的風險。爲了保殼,貝因美展開了一系列自救,包括高管“換血”和變賣資產,終於在2019年轉虧爲盈,但其代價是公司的淨資產一路縮水。

貝因美2019年年報顯示,其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7.85億元,同比增長11.83%,實現歸母淨利潤虧損1.03億元,同比大降350.73%,摘帽僅一年的貝因美,在2019年又再次陷入虧損的局面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