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把法家思想,理解成现代的法治社会,那就大错特错了。古代的法家思想,不光今天不适用,即便在古代,它很快也表现出了弊端,并非哪个人强行阻止了法家思想的传播。虽然秦王朝靠法家思想崛起,但是,如果我们把法家思想当作灵丹妙药,那简直就是笑话。


中国近代的没落,也不仅仅是儒家思想的问题,而是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的大环境,颠覆了原有的社会秩序,中国被迫走向推倒重建。

法家思想等于今天的法治社会吗?

我们别被“法”字迷惑,认为法家就等于法制,二者虽然有相同之处,但是核心内涵截然不同。

1.法家思想的内核

法家思想的核心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干掉封建等级社会,建立以皇权为核心的帝制社会。它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

①推翻西周分封制结构


法家思想诞生的基础,就是对封建等级社会的彻底反思,是诸子百家思想流派的一种。因此,它从一开始就是基于对西周分封制的弊端,一次彻底的否定。

法家认为,分封制导致了卿大夫特权阶级,是他们阻碍了国家意志的集中。所以法家发对儒家的修补术,主张推倒重建,打破分封带来的等级社会,实行“编户齐民”。

②建立以皇权独裁政治结构

在法家思想中,全社会只有一个特权阶级,即皇帝(王)。它主张中央集权和皇权独裁,不允许其它任何特权阶级的存在。皇帝的意志就是法律,皇帝的命令也代表国家意志。所以,法家的法,其实就是以皇权利益为中心的维护体系。

③以法律维护皇权利益


易中天先生在概括法家思想时说,法家有两面三刀,所谓两面就是“赏罚”二柄,所谓三刀就是“势术法”三个工具。

势,是指皇帝通过权势,建立起来的至高无上的尊崇地位;术,是指皇帝驾驭臣下的手段和方式;法,是指按皇帝意志建立起来的社会运行规则。

可见法家思想的核心,就是打破封建结构,建立皇权独裁,并为此服务。

2.法家之“法”,与今“法”差异

①目的性不一样

法家只为一个人服务,今天的法治社会,是为了全社会的公平,以保障每一个公民的合法权益为出发点。这二者在立法基础上,存在天壤之别。


②制定主体不一样

法家的法就像橡皮泥,其立法过程缺乏严肃性,一切以皇帝的利益,甚至喜好为出发点,随意更改,且对皇帝无效。

西汉酷吏减宣就说过:古代法律怎么来的?不就是王说的话嘛,所以皇帝的话就是法律。

我们发现,古代的官员执法,或多或少都有奉承皇帝意志的成分,往往因此曲解法律。当皇帝的命令与完全相左,甚至皇帝违法时,法律立即失效。

现代法律有专门的立法机构和程序,真正确保了法大于人,跟法家的法不可同日而语。

③执行主体不一样


同样,现代的法律有专门的执法机构,且保持相对独立性。古代社会不是这样,官员一人身兼公检法,甚至还具有司法解释权。

3.法家之法不符合历史潮流

由此可见,法家之法完全与现代法律精神背道而驰。这种所谓的法治,怎么可能代表历史的潮流,与现代法制社会相提并论?

法家之法,缔造的是帝制结构社会,它不可能适应现代的要求。不光如此,法家还提出“贱民”、“愚民”、“残民”的思想,严重损害了社会基层普通民众的利益。这就是秦法为何最终毁了秦王朝的重要原因,他不光不符合现代社会要求,也不适应帝制社会的发展要求。

法家思想为何能造就强大的秦朝?


有人可能要问,以法家思想治国的秦国,为何能那么强大,并兼并了六国呢?

说法家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是向前看的历史观,如果向后审视,法家思想所缔造的政治结构,当然要比封建制结构先进得多。

西周为何走向天下大乱的格局,就是因为分封制的等级结构社会出了问题,法家思想所架构的政治生态,就是对封建制的推翻重建,其先进性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①消除了等级特权阶级

分封制下,每个人的身份是固化的,如果你是平民,你一辈子都没有政治权利,如果你是奴隶,你连人生自由都没有,而且你的后代也是如此。而贵族阶级天生就是特权人物,全社会都围绕特权阶级服务,哪怕他们都是饭桶。


法家思想干掉了这个特权阶级,意义重大。

②减轻了人民负担

随着特权阶级的覆灭,对普通民众来说,等于没有了盘剥自己的婆婆,人民只需要对中央政权负责,避免了各种各样的苛捐杂税。毫无疑问,老百姓负担的减轻,是社会生产力解放的前提条件,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

③创造了更公平的社会机制

法家思想构造的社会,除了皇帝,都叫“编户齐民”,所有人(除了奴隶)都具有相同的政治权利,都有出仕的机会。比如秦国,以军功爵为标准,想做官想升迁,一切看军功,从而激发了秦人的战斗力。

秦国的官员们不像六国,六国还停留在世袭阶段,秦国就已经进入论功、比才学的阶段。其先进性不言而喻。


当然秦国的法治还有其它很多优势,不一一列举,这就是秦国强大的原因。所以,我们要正确看待法家思想,它既具有相对于封建制的优势,又不具备现代社会发展的适应性。与前面比,它是先进的,与后面比,它又是落后的。

我国近代落后是儒家思想的问题吗?

回到题干,假如我国一直用法家思想治国,抛弃儒家思想,我们会在近代落后吗?答案其实基本清晰了。

1.法家思想与近代国际社会相比,没有先进性

这一点,前面已经阐述,不再赘述。

2.儒家思想不是中国近代落后的根源

首先我们得承认,儒家思想是维护帝制统治结构的工具,因此它要对近代社会的落后,承担一定的责任。


其次,我们要看到儒家思想的发展,也有其积极意义。儒家思想包含三个层面:一是维护等级社会上下尊卑的工具;二是融合社会各阶级矛盾的有效手段;三是个人道德修养的进步阶梯。

在这三个“功能模块”中,各有利弊,我们不能因为狭隘的西方进步论,否定儒家思想的积极作用。时至今日,儒家思想在世界各国都得到了广泛的学习和推崇,这就说明,它的正面意义要远大于负面作用。

其实任何一个思想,都存在与时俱进的变更状态,否则就会被淘汰,比如法家。儒家思想诞生之初,夫子企图以它实现对西周制度的修复和回归,结果失败了。而后来的新儒学,则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所以被统治阶级所推崇。

时至今日,儒家思想的精髓,依然发挥着巨大作用,比如孝道,你能说过时了吗?我们可以抛弃孝道的某些不合时代潮流的做法,但是精神内涵永存。比如忠,我们可以抛弃落后的封建愚忠,但是忠于民族、忠于国家,甚至为人的忠信思想永远不能背弃。


3.农业文明落后于工业文明,是我国近代落后的根源

其实近代社会中国的落后,不是那个思想所导致,而是环境使然。中国是典型的农业文明社会,它是工业文明发达之前,人类社会最先进的生产方式。由此我们才诞生了,以农业文明为基调的诸子百家思想。

物极必反,当一种模式发展到极致,必然会带来内部变革和外部威胁。当更先进的工业文明,敲开精致的农业文明之时,我们才发现另一片天空。

哲学家分析认为,无论是游牧文明,还是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决定它的是自然结构条件,而不是思想。相反,是某一种文明,决定了思想基础。

中国是世界上三大原生农业文明发祥地之一,从人类社会诞生起,它就已经赋予了中国缔造人类农业文明的使命。所以,当工业文明到来时,我们肯定会显现出局促,甚至产生极端的自我否定。


可是我们又发现,工业文明也仅仅是人类发展的一个阶段,接着信息时代到来,后面智能时代又来到。这些眼花缭乱的变化,必然会促进新思想的诞生。

所以,不要搞反了逻辑关系,儒家思想不是我国近代落后的根源,把法家思想当做救世工具,既没弄清楚法家思想的本质,有没看懂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我们更应该有理由坚信,我们缔造的思想文明,让我们比任何一个国家更具优势,去迎接新一轮的人类社会大变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