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然董仲舒對天命思想也有創造與突破,這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提出“災異遣告”,另一方面,天命不僅指上帝的旨意也包括道德和衍生萬物的氣。一、董仲舒的天命思想。

漢代思想的建樹是多方面的,和神話有關的也是層出不窮。例如在漢代儒家思想體系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應、天命理論和神權政治;道教思想中的長生不老思想和神道理論;讖諱中和神話有關聯的神學唯心主義思想。
一、董仲舒的天命思想
董仲舒思想是以天人感應爲內容和特點的唯心主義目的論。天人關係是其哲學思想探討的基本問題。分析董仲舒的思想,首先要對他的“天論”進行分析。
董仲舒的主要著作中,有一系列的天命鬼神思想。董仲舒所講的天和神靈、道德、和自然有關。董仲舒很想把這三者完美地融合起來,統一在一起,但是他終究沒有很好的完成這一命題,因爲本身這三者就各有特性,分屬不同領域。
我們首先來看神靈之天。
王者必受命而後王。王者必改正翔,易服色,制禮樂,一統於天下,所以明易姓,非繼仁,通以己受之於天也。這些說法基本上是先秦以來傳統天命觀的沿襲,其範圍主要限於論述君權神授。當然董仲舒對天命思想也有創造與突破,這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提出“災異遣告”,另一方面,天命不僅指上帝的旨意也包括道德和衍生萬物的氣。因此,董仲舒“受命”論,不僅指人格神的命令,也指先天的道德的稟賦,還指“氣”的稟受:
先天的道德的稟賦:
氣的稟受:
萬物都是“受命”的,所謂“天者,萬物之祖,……陰陽與天地參然後生。”這裏“天命”都指氣的稟賦。
董仲舒的自然之天的觀點:
這裏所講的天道指的是陰陽有規律的運動、並且週而復始,春夏秋冬不斷輪流更迭。這裏的天道好像更接近科學意義上的解釋,但是董仲舒的儒家思想中包含着深奧無比的神學體系,因此董仲舒牽強附會把他稱爲天意:
天道何以變爲天意?古時候,人們無法真正區分自然知識和宗教之間的區別,他們往往混雜在一起,董仲舒的本意是要消除這種混雜,他的意圖是好的,但是恰恰走反了,他要用神學去消除“自然”,但是秦漢時期自然知識的迅速發展,例如天文學、醫學的發展,使自然知識本身已經具備了強大的影響和力量,是要神學根本無法把它消解。這正是董仲舒的天命思想體系相互混亂和矛盾的重要原因。
接下來,我們看董仲舒的道德之天:
董仲舒的道德之天是指一種道德原則,而且境界很高,是一種“無極之仁”,他不是上帝,也不是物質。正是這種“無極之仁”的存在纔有陰陽五行的運行、自然的更迭和人世社會的變化。所以董仲舒認爲人物關係,人人關係,物物關係歸納起來無外乎君臣關係、父子關係、夫婦關係等倫理的關係。這種倫理關係有受仁、義、禮、智、信支配。這種道德化、神祕化的道德決定論是董仲舒天命思想的本質特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