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在,見了陌生的人,不能喊“同志”。那麼現在呢,喊“小姐”的人往往被視爲另類,要麼不被人理睬,要麼遭人白眼,甚至會發生衝突。

  文/山野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佈】

  如果哪個人冷不防喊你一聲:“同志!”你是不是會覺得很詫異呢?反正我是。

  一天,我如往常一樣,端坐在座位。這時上來一位年齡偏大,一看就像是大山裏來的老者,上車之後,就朝着前面一位年輕人喊道:

  “同志,請你讓一下!”不但前面那位年輕人把人盯了半天,就是周圍甚至滿車廂的人都扭頭朝這邊望了望,就像是見了什麼珍貴出土文物似的。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說起這個稱呼,同志!可以說是耳熟能詳,婦孺皆知。見面互致一聲“同志”,很是有些特別、親切,無疑是拉近了雙方的距離。“親不親,階級分”嗎?曾幾何時,過去很尊貴很看重的“同志”竟然如老古董,喊這話的人竟然成了衆目睽睽之下的怪物?真是不可思議啊!

  古之稱謂,早已有之,“先生”“小姐”可能是最常見的了。“先生”自不必說,喊一聲“先生”,不僅被喊的人覺得被高看了一眼,聽着舒服,而且還顯示了喊人者的見識。不管被喊者有沒有文化素養和學識,都樂於接受。

  到了現代,更是突破了男女有別的界限,對一些有名望有傑出成就的女士也尊稱爲“先生”,如魯迅的夫人許廣平先生,著名作家冰心先生等等。尤其是許廣平先生,年少時讀文化名人懷念她的一些文章,總是把許廣平稱之爲許廣平先生。當時我覺得很詫異、驚奇,懵懵懂懂,不明其理。許廣平是女士啊,怎麼就成先生了?後來隨着社會閱歷的增長終於明白了這個道理。所謂“先生”者,並不在乎男女,有學問有知識有名望的人都可以稱之爲先生。

  先生這個稱呼倒是越來越風光,越來越受人聽,越來越受用。對於過去被打入另冊的文化名人,時過境遷,物是人非,現在讀這些人的著作,深受其影響,我總是畢恭畢敬稱之一聲“先生”,如胡適之先生、梁實秋先生等,藉此以表達自己的一份崇敬與尊敬之情。

  據說西人最看重別人稱呼他的不是什麼什麼長,而是先生。因爲今天是什麼什麼長,明天就不一定了,而先生則是永遠的。比如稱呼總統要說“總統先生”之類的話,由此可見一斑。

  對於現在交往的文化人,我卻更願意稱之爲老師。老師不一定親自教授過自己,也不一定非得是從事教書育人這個職業的人。所謂“師道授業解惑矣”只要有其所長,自己能夠從這些人身上學得一些知識,這樣的人就可稱之爲老師。夫子不是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嗎?

  與此相連的“小姐”,就大不一樣了。過去只有大家閨秀才可配稱爲“小姐”,“落難公子中狀元,小姐相會後花園”舊時才子佳人戲不就是這樣描寫的嗎?那麼現在呢,喊“小姐”的人往往被視爲另類,要麼不被人理睬,要麼遭人白眼,甚至會發生衝突。

  記得幾年前有次逛農貿市場,看見一位好像是從外地回來的中年男子向賣菜的中年婦女喊道:“小姐,你這個菜好多錢一斤?”那位賣菜的中年婦女白了他一眼,沒有作答。那位中年男子以爲別人沒有聽到,加大聲音又重複了一遍。中年婦女怒不可遏邊說邊往那位中年男子身邊衝:“小姐,哪個是小姐?你說哪個是小姐?”中年男子不知如何作答,只好逃之夭夭,連菜都不買了。

  現在你喊年輕女子爲“小姐”,別人多半以爲你有神經,要麼不理睬你,遭人白眼,要麼就如同上面一樣,尤其是在服務行業。何以?原來“小姐”成了專門名稱,特指某部分女性。所以不能再以爲是尊稱而亂喊一通了。

  現在,見了陌生的人,不能喊“同志”。如果喊“同志”,別人會覺得你太老土了,因爲除了非常正式的官方文件以外,已經很少有人這樣稱呼了。更重要的是“同志”這個詞也不是原來那個“志同道合謂之同志”那個意思了,那層隱晦的含義,與國人重視人倫的傳統觀念相悖。這樣的話,你還會再喊“同志”嗎?所以千萬不能亂喊“同志”。

  對女士更不能喊“小姐”,喊“小姐”要麼沒人理睬你,嚴重的更有可能受皮肉之苦。

  那麼喊什麼好呢?現在時興的,遇到男士喊“帥哥”,遇到女士喊“美女”“靚女”,不管年齡大小老少都行。不是有個小品說:喊美女,驚倒了一大片,連六七十歲老太太都不例外嗎?雖然有些誇張,但誰也不能否認她過去就不是美女?

  用現在流行的話來說,資深美女、著名美女也說得過去嘛!你說呢?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