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穩外貿,更好地利用國際規則維護貿易結算秩序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張燕玲(中國銀行前副行長、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對外貿易的鏈條非常長,出口商從產品推介到拿到訂單、簽署合同,從獲得銀行貸款到購買生產原材料,從合格產品出廠到運輸至收貨人處。直到出口商全額收到貨款,一筆業務纔算了結。出口商才能按時償還銀行貸款,支付供貨商貨款、工人工資並享受稅收優惠。以上最關鍵的一步是安全收匯。這不僅關係到企業經營利潤的實現、正常支付業務費用、及時償還銀行貸款和企業擴大再生產,也關係到國家國際收支平衡。

近年,由於一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和去全球化思潮,新冠肺炎疫情又使全球企業經營風險上升、商業信譽下降、支付風險加大。毀約、拖欠貨款現象較多。一些不良進口商會找各種藉口,遲付、拒付貨款甚至提出罰款,國際信用評級機構已經下調了一部分企業的信用評級。

今年全國兩會沒有提出全年經濟增速具體目標,主要因爲全球疫情和經貿形勢不確定性很大。要化解這些不利因素,一方面要加強在國際上的話語權,利用現有國際規則保護自己;另一方面具體到每個企業要紮紮實實在每筆貿易中選擇最佳結算方式,保證收匯。

“加快推動企業復工復產,全力保市場,保訂單,保履約,降成本,防風險”,是各地的標準要求。我覺得應該加上保利潤、保收匯。目前國家出臺了很多保外貿政策,如稅務減免、金融的再貸款、再貼現、降低利率,貸款延期還本付息,對中小微外貿企業前景好的可協商再延期。這些政策增加了企業出口的積極性,但如果收匯這關沒把好,就會前功盡棄,徒增庫存、應收賬款和未達賬,進而增加企業的槓桿率。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出口賒銷(O/A)採用託收或買方售後匯款,造成一部分貨款不能按時到賬或成爲呆賬,這成爲困擾外貿企業的主要問題之一,特別是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時候更加突出。一些大中企業的槓桿率高的原因有一些是因爲不能按時收匯造成,銀行的不良資產中也有一部分是企業出口壞賬的原因。當前尤其需要選擇正確的結算方式,擴大第三方增信、例如信用保險公司擔保或交易銀行貿易融資,提供緩釋風險工具或完全轉移風險給銀行(賣斷)。

當前的形勢要求企業重商機,更要重視風險管控,對屬於企業專業短板的國際結算應該交給金融機構和專業人士來做。用信用證、保函或國際雙保理作爲結算工具,將有兩家金融機構在買賣雙方之間提供資信調查、資金融通、擔保結算、風險緩釋等金融支持。因爲國際貿易的複雜性,在上述金融產品結構中,境內外兩家銀行共同承擔一筆業務風險,買方的銀行比賣方更瞭解買方,反之亦然。所以能保證交易支付始終在正常的軌道上進行。一旦出現偏差可及時保全資產。因爲這些結算方式和流程使用“共同語言”,即國際統一慣例。僅憑科技手段掌控信息流、物流,採用商業信譽賒銷,盡職調查做得再好,都會受到地理半徑的限制。上述貿易金融工具都有逆週期特點,ICC5月5日發佈的《2019年貿易登記報告》顯示,雖然國際貿易金額下降了2%,但是跟單國際貿易金融收入增長了6%,賒銷貿易金融收入下降了4%。報告預計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不確定性將在中短期內維持對跟單貿易金融的需求增長。

國際貿易結算規則制定的兩個重要組織是國際商會銀行委員會ICCBC和國際保理商聯合會FCI(以下分別簡稱BC和FCI),我國在這兩個機構中都有重量級代表。

在BC中有擔任諮詢顧問委員會委員的劉雲飛和執行委員會委員的徐珺。全球只有中國銀行這一機構有兩位女士同時在國際貿易結算規則制定和貿易糾紛解決的權威性機構擔任要職。在FCI我們也有位副主席是建設銀行的孫劍波。值得一提的是這屆FCI東北亞地區總監林輝曾長期在交通銀行任職,上任後推進這一地區的國際保理業務很給力。

作爲負責任的貿易大國,我國外貿企業在維護國際供應鏈、支援各國抗疫物資中作出巨大貢獻。我國專家在上述國際組織應對疫情所做的政策指引、規則闡釋中發出聲音,受到尊重。

在複雜多變的後疫情時期,在“一帶一路”國家間的貿易結算體系的創新過程中,全球以人民幣作爲國際結算貨幣的交易將不斷擴大。更好地利用國際規則維護貿易結算秩序,貿易金融將發揮更大作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