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栓動步槍到了這個時候,就是搶奪戰爭優勢的前行士兵們,以機槍的火力爲掩護,進行一對一射擊的得力武器。那時考慮到栓動步槍需要進行多次裝填,作戰的步兵人均攜帶的子彈數達百枚以上,每射擊五次就要重新裝彈,這使它在形勢緊張的戰場上就顯得十分雞肋。

對軍事比較瞭解的朋友應該都知道,自動步槍和栓動步槍經常被拿來作比較。半自動步槍在使用時更加方便,因爲它的機槍是自動從彈匣向槍管推送彈藥的,但是它需要進行重置才能被再次擊發。和栓動步槍比起來,半自動步槍確實要省不少事。雖然它的面世時間比栓動步槍晚,但也是爲了更好的滿足部隊的要求才被生產出來的,可以說它是更適合部隊的步槍。
但它的存在卻沒有完全將栓動步槍給淘汰掉,甚至於,還有一部分人覺得,在使用栓動步槍拉動槍栓讓子彈上膛,纔是一個戰士最有魅力的時候。而最奇特的是,從栓動步槍被製造出來之後,到現在,大部分的栓動步槍的彈容量都是5發,除了幾款栓動步槍做了改進,讓彈匣儲存量有所增加,但和半自動步槍的彈容量相比卻是遠遠不夠的。
雙方交戰,武器是非常關鍵的。裝備輸出的攻擊值越大,就越能幫助軍隊在戰爭中取勝。各國軍隊一直樂此不疲的研發新型武器,也是按照這種需要在進行。針對“百器之王”槍來說,在相同的條件下,能容納下更多子彈的話,就能更快的掌握戰爭的主動權,保護我方將士,我軍就更佔優勢。令人震驚的是,大多數栓動式步槍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一直沒有改變原來的彈容量,只有僅僅5發的彈容量。戰爭的規模是越來越大了,它已經配不上這種大規模的戰爭了,但是這種步槍還是戰場上的常見武器,這樣做的原因是什麼呢?
考證歷史可以發現,在上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之前,世界各國槍械的使用主流一直爲前膛槍所佔據,從名字就可以看出,這種槍支的裝填方式是由前面槍口裝子彈。由於這種裝彈方式毫無便捷、靈活性可言,使得前膛槍射擊頻率也大幅降低,士兵在裝填子彈時需要把槍支立起來,因此自己也必須直起身來,常常暴露自己所在方位。爲了減少士兵人員傷亡,後膛槍由此產生。它就是德萊賽發明的M1841針發槍。
另一個創新在於,它還是一種栓動式步槍。在射擊速度提升的情況下,火力也更加猛烈。士兵可以在臥倒、匍匐時進行彈藥裝填。暴露出來的肢體相對以往大幅減少,極大的提高了參戰士兵的存活率。但這種後膛槍才面世的時候,德萊賽M1841針發槍十分不受歡迎,很多士兵短時間內無法接受這種槍支,就連那些整天和槍支打交道的設計者們也一直對其挑刺。
在隨後的普丹戰爭中,前膛槍在有着壓倒性優勢的後膛槍面前十分遜色。栓動步槍開始成爲各國軍隊配備槍械的首選,並幫助這些軍隊在實際戰爭中取得了不少勝利。設計師們還在擴充子彈容量方面做考慮,爲它配備的彈倉,使它不需要射擊一次後就得立馬再裝填一發子彈。各國在子彈可裝填數量的控制上都相差無幾,維持着一個彈匣5發子彈的容量標準。
雖然栓動步槍在槍械史中有着漫長的發展過程,但在它之後問世的槍械們,被研發製造時使用的是更加先進的軍工技術。重機槍、衝鋒槍等代表着更高科技水平的槍械也隨之出現,這使得步兵可以使用的作戰武器質量也大大提升。那時考慮到栓動步槍需要進行多次裝填,作戰的步兵人均攜帶的子彈數達百枚以上,每射擊五次就要重新裝彈,這使它在形勢緊張的戰場上就顯得十分雞肋。
而在戰爭進行的過程中,武器的使用也是要滿足一定條件的。在進行火力比拼時,戰場上使用的核心武器就成了機槍,其他方面的作戰都是以這種武器爲中心的。栓動步槍到了這個時候,就是搶奪戰爭優勢的前行士兵們,以機槍的火力爲掩護,進行一對一射擊的得力武器。裝填一次射擊五次的頻率和士兵的作戰需求完美符合,所以各國在考慮栓動步槍的升級空間時,往往更重視在射擊部件等部位的投入,遠射程和高精確度纔是人們更想追求的。
栓動式步槍剛問世的時候,有很多國家並不認同它的價值。直到1914年,它才成爲各國步兵使用的主要武器。那個時候的栓動式步槍,在戰爭中發揮的作用無可替代,要在戰場上擊敵就必須在輸出上有很大的提高,而且一戰發生在工業革命時期,在技術的革新下,因此製造大量的栓動式步槍並不是件難事。
步槍能夠在相同的條件下能夠更快更狠完成擊殺任務,在戰場上也會有相應的變化出現,雙方士兵都在一個狹窄的溝裏作戰。士兵靠機槍防禦和進攻。用機槍掃射敵軍,奪下敵軍的領地,前排抵抗士兵倒下了。步兵要開始收人頭了,只要看到有幾個敵人聚在一起,就送他們應該手榴彈。這時,要把分散的敵人都給打擊掉,所以這個彈容量是經過精確計算的,沒有毛病。
大概就算是預言家也沒預料到,一戰結束沒多久,才過了20年,二戰又來了。二戰發生前夕,參與一戰的國家還在休養生息,根本沒有閒心開始武器方面的發展,整個槍械製造都被擱置了,其中也就包含了栓動步槍。再加上一戰的時候,很多國家還剩下了很多槍械彈藥沒用完,遇上二戰爆發,這些東西又可以來發光發熱了。
部隊即使用的再麻煩,也不能拿出錢來,給栓動步槍換新彈倉,丟掉還能用的栓動步槍。所以栓動步槍在這段時間內,都非常相似。只有英國的李恩菲爾德步槍是個例外,其餘國家的栓動步槍還是隻有五發的容彈,連使用彈夾供彈都一模一樣,有了彈夾的供應,可以一次性裝彈5枚,和以前的相比,也節省了很多時間,他們願意重新升級栓動步槍的慾望更低了。要是真想提高射速,不如直接配置半自動步槍。
衆所周知,栓動式步槍有相當多的優點,但缺點也是不能被大家所忽視的。大部分國家希望能提升射速,減少士兵的換彈時間,所以半自動步槍因此而生, 它不需要拉栓就可以實現子彈的射擊,既提高了射速,還能讓士兵避免重複的拉栓操作,浪費更多的體力。但這是不同於之前的全新設計,已經完全不同於栓動步槍了。半自動步槍已經出現很長一段時間了,依然未曾替代栓動步槍的地位,還是由於,那個時候的半自動步槍在子彈和槍膛的貼合設計上存在着很大的問題,所以也影響了半自動步槍的射擊精度。
也許你會想到,難道不可以將半自動步槍的精度進行提升,再讓栓動步槍退出歷史的舞臺嗎?如果想要半自動步槍提高精準度,不僅需相當強的技術能力,還得有較強的經濟能力。就算最後可以研發出像栓動步槍一樣高精度的自動步槍,也會由於價格原因,導致沒有部隊能夠承擔這筆費用,而放棄生產。
栓動步槍在射速及裝彈等方面是非常落後於其它槍械的,要想與他們進行較量,就要時刻保持自己的優勢並不斷優化升級,纔可在衆多槍械中脫穎而出。瞭解過步槍的人都知道,栓動步槍的高精度是非常優秀的一個特點。就目前而言,此結構更多的運用在狙擊步槍上。在無數次推演及實戰的數據彙總中,設計師進行數據分析瞭解到,5發的栓動步槍穩定性更強、精度更高。如果想要更好的改變栓動步槍的性能,就是對於重量等一系列數據進行改變,而士兵拿上步槍後負重感的改變,可能會影響步槍的穩定性、靈活度等。雖然現在超5發的型號已產生,也不會使其成爲主流而被大批量生產。
在二戰歷時近6年終於結束後,各個參戰國通過休息整理恢復了一定的社會生產力,對武器裝備的熱情又重新燃起。栓動步槍經過多方改進後,在各方面的性能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只說威力這一點,以前在說栓動步槍的時候,總會提一句威力很大,這句評價如果要仔細考量其實是站不住腳的。
像二戰時還在使用的,製造時間比較早的栓動步槍,已經很老舊了,裝配的也是基礎款的子彈,你要說它威力大,它自己估計都不信的。現代栓動步槍則不一樣,使用的子彈是量身定做的,這是一些帶有自己特色的子彈,就算大小尺寸都是一樣的,內在卻是特別設計的,在高精確度射擊方面具有無可取代的作用。爲保持現代栓動步槍精確度和平衡性的水平依然不差,5發彈容量的設計被保留了下來。只不過舊式栓動步槍的彈倉都比較老舊,填彈很不容易,很僵硬,所以原來的彈倉也被換掉了,現在使用的都是能整個拆下的,於是在填彈方面,栓動步槍也得到了更好的改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