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清朝时期就有很多中国人到南洋讨生活,尤其在经济出现危机或者有自然灾害和战乱的时候,就会出现一波“南洋热”。那时候的南洋仍处于被欧洲统治的时期,因此需要大量劳动力来建设,所以他们会在中国沿海招募国人当劳工,所以很多中国人为了致富就选择到南洋干活赚钱了。

?在清朝时期,人们常常会说“下南洋”,这个南洋指的就是中国南方以南的各个岛国,比方说菲律宾岛、马来西亚群岛这些。在清朝时期就有很多中国人到南洋讨生活,尤其在经济出现危机或者有自然灾害和战乱的时候,就会出现一波“南洋热”。
郑和下西洋之前,就已经有国人下南洋的情况出现了,但只是少数。下南洋真正风靡起来的是在元朝末年,大多是明朝的残余力量。
那时候的南洋仍处于被欧洲统治的时期,因此需要大量劳动力来建设,所以他们会在中国沿海招募国人当劳工,所以很多中国人为了致富就选择到南洋干活赚钱了。
荷兰在清朝末年的时候就曾在福建一带招募中国人,因此出现了大批中国人往南洋迁徙的现象,这些国人还建立起了一个国家,名叫纳土纳群岛。
近代时期曾出现过两次南下的大潮,分别是1860年和1950年,前后两次两下共计有两百多万中国人参加。
1860年,清廷正强力镇压农民起义,与此同时西方殖民者发现南洋有丰富的矿物资源,开采这些资源需要大量劳动力,于是乎他们把招工的目标锁定在中国东南沿海,为了招募到足够的劳动力为他们服务,他们除了光明正大招工,暗地里还搞小动作。就是拿钱收买穷苦人,让他们去诱骗熟人、绑架熟人到南洋去干活。
因此有很多没有保障的华人到南洋都是从事高危行业,光在开矿劳作中死去的华人就不计其数,也因此掀起华工的游行示威和抗议,经过国际舆论的声讨下,华工的待遇才有所改善。1912年,中国政府为了保护海外侨民,禁止各种不正当获取老公的手段,这就代表这华人到南洋不单止是当苦工,还能到南洋经商了。
后来中国战乱不断,下南洋的情况达到一个鼎盛状态。在这个时期中有不少华人因此致富,而因为前去南洋务工的人数不断增多,因此刺激了沿海城市的铁路和运输业的发展。南洋也因为大量华人的涌入、华人在当地从商,由此形成了一个与国外沟通的商业网络,当地经济也因此得到发展。
很多华人也从当年的矿工成为了矿主,如今很多马来西亚的锡矿都是由华人主持开发的。对此暹罗王室就称“宫廷的买卖要是少了华侨就不行了,因为中国人善于钻研还能吃苦。”
随着中国越来越富强,如今下南洋的华人已经非常少了,大批华人南下的情况几乎不会再有了,而过去南下的华人也熬出了头成为了当地的富翁之一,他们成为了当地经济的主导者。
据统计,在2016年东南亚往中国汇款的数额高达610亿美元,这种壮举也只有中国人才能做得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