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在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小人国存在吗?

是否还记得《拇指姑娘》中那个睡在胡桃壳里娇小可爱的小女孩?是否曾幻想着自己的身边也可以出现一个小精灵,能够带我们步入一个梦中的奇幻乐园?或许是对那些童话故事的向往,瑞士画家玛丽恩·海滋(Marion Hyz)用她的画笔,绘制了一个绚丽多彩的小人国世界。那么还犹豫什么,和我一同进入这个奇妙国度吧!

玛丽恩的小世界

玛丽恩就读于瑞士的一所多媒体艺术学校。她进入学校后,不断磨练、完善着自己的绘画技能,并用Photoshop绘制着一个全新的奇幻世界。玛丽恩将一些生活中的日常用品作为场景,并以自己的形象塑造了一个小巧的人偶,顿时,一个奇妙的世界诞生了。

画中的小姑娘身高只有正常高脚杯大小,而生活中的日常小物在她的手中也变得不再那么普通了:吸管变成了潜水时的呼吸管,茶杯也可以当作浴盆,棉棒是野外探险时的梯子,绑在一起的瓶盖可以拿来漂流……当然,除了日常玩乐、冒险,小姑娘偶尔也会变身为厨娘,操控着硕大的餐具,做着美味的甜品吃食。

玛丽恩创作的小人国,丝毫没有巨物所产生的压抑与恐惧,反而充斥着各种温暖与欢乐的氛围。亮丽的高饱和度色彩,搭配上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情节,画面清新且温暖,像极了我们孩提时听到的童话故事,强烈的代入感瞬间让我们也融入到这个比例失衡的世界里。缩小版的我们,突然平添了无限的可能。而画面中那些生活中的常见物品,也为幻想中的世界增加了许多真实感,使得我们有了站在上帝视角重新审视这个世界和自己的机会。

变小?变大?不变!

实际上,以“小人国奇遇”为题材的艺术或文学作品由来已久。《格列夫游记》中的小人国、《霍比特人》中的精灵与矮人、《龙猫》中的众多小龙猫和灰尘精灵、《千与千寻》中的小煤球……无论故事创作的背景,还是故事本身的设定,通过缩小故事角色的常规比例,来形成一个崭新的虚拟世界架构,简单而有效,成为众多奇幻文学、影视作品创作的不二法宝。或许,换一个视角来重新审视我们这个习以为常的世界,或者以一个与众不同的奇妙身份来重新演绎一下有些乏味的生活,总是观众们愿意津津乐道的事情。

被缩小的身躯,被放大的世界。设想,当我们从现实世界跳脱到这个奇幻世界时,仿佛呼吸都会跟着时空的变化而渐渐急促起来。随着视线高度逐渐降低,身边的一切开始变得越来越大。我们如同戴上了放大镜,以前被忽略的所有细节都变得无比清晰。而当一切变得比以往更加清晰之后,我们开始会变得兴奋与好奇,看看这里、碰碰那里,然后便是对以往事物的联想与重新审视。此时,一些以前从未明白的事情开始有了答案。兴奋之余,我们继而会对这样的视角变换开始了进一步的思考:世界没有变,变得只是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

而当我们的视线开始飞速上升,以往的事物开始越变越小的时候,我们也只是再一次用不同的方式又看了一次这个世界。所有的激动、欣喜、疑问、释然都源于我们对习惯的突破。视觉感受如此,心理与思想层面的感受亦是如此。

小人国效应

从某方面来说,我们都是视觉动物,视觉为我们认识这个世界提供了绝大部分信息。然而,我们同时又是有思想的人,所谓的“看待”并不是如何去看,而是如何去思考。视角的变换亦可以让我们心中的感受产生如此巨大的波澜,更何况是思维方式的变化。

生活给了我们很多美好,也为我们出了很多难题。面对这些难题,我们固然不能施展魔法,让自己变大或者变小,但我们却可以变换思维的方式。很多时候,我们不愿轻易地做出改变,却美其名曰“个性使然”或者“坚持原则”。但其实,这只是一种思维惰性。而思维惰性产生的原因无非是一种对未知的不安全感。所以,这个时候想一想“小人国的奇遇”,我们要做的仅仅只是在思维方式上来一次“精彩而又安全的探险”。在探险中我们会从更多的角度看到那些难题的“全貌”,而解开难题的线索就藏在其中,距你可能只有咫尺之遥。

一次这样的“探险”过后,思维的世界又被你开出一片疆土。这时你会突然发现,你的世界更加宽广了,“小人国效应”就这样真的在你身上发生了。

无论是天马行空也好,异想天开也罢,对生活的重视给予了我们更多的惊喜与期待。变化的视觉感受、变换的思维方式,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精彩着我们的生活。像玛丽恩·海滋一样,小人国的童话仍会以各种方式流传下去。而来一次真实的小人国之旅并不难,我们无需变小,只需让我们的世界更加宽广!

眼缘艺志 第502篇献给生活的艺术礼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