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標題或許很多朋友都會質疑,典韋的武力值怎麼可能排在許褚、顏良、文丑的後面呢?不過“鯨魚太像魚了”的武評結論從來都是靠譜的,如果三國演義原文中找不到確切的證據,絕對不會憑空捏造一個假想對三國武將進行排名。筆者爲什麼會這麼說,就是因爲在三國中出現了一個最可靠的對比人物,他就是徐晃。徐晃儘管沒有和典韋直接交過手,但是和顏良、文丑、許褚都有過鬥將單挑,至於典韋爲什麼會排名墊底,請諸公住下看。

當年曹操遷都許昌,楊奉和韓暹攔路,那時徐晃還是他們的人。徐晃率先出陣,曹操這邊令許褚相迎,兩個人之間的第一次鬥將就這樣發生了。原文中寫得清楚“刀斧相交,戰五十餘合,不分勝敗。操鳴金收軍。”曹操剛收了許褚,許褚也是急於要表現自己,而另一方面的徐晃也是要在主子面前救駕立功,所以兩個人絕對是拿出了百分之百的水平在對決,不過,的確是以不分勝敗收場嗎?並不是。

收兵後的曹操有言“吾今日在陣上,觀徐晃真良將也!不忍以力拼之,思一奇計招諭過來。奉、暹豈足道哉。”曹操的意思已經非常明瞭了,那就是自己退兵根本就不是因爲怕楊奉和韓暹,只是不忍力拼徐晃。從曹操的話中不難看出,許褚在與徐晃鬥到五十餘合的時候,許褚已經佔據了明顯的上風,而曹操之所以鳴金,是怕傷到徐晃。這些都是發生在曹操眼裏的,但是對於徐晃本人來說,與許褚之間的五十徐合單挑,似乎還沒到讓徐晃主動退走的步。那麼可以依此得出結論,如果許褚想戰退徐晃,下限的回合數應該初步定於五十個回合左右。

接下來看徐晃與顏良之間的鬥將單挑,那時曹操與袁紹對決,顏良提十萬之衆來對陣曹操。兩軍陣前,顏良率先出列,先斬曹營武將宋憲,再殺曹營將軍魏續,表現出了強勁的超一流武將水準。這時曹操急問誰還敢擋顏良,於是徐晃提大斧子衝了上去。原文中有言“徐晃出馬,與良戰二十合,敗回本陣。諸將慄然。”在顏良的大刀前,二十個回合徐晃完敗。那麼在這個二十個回合裏面,會出現徐晃沒有盡力的情況嗎?答案是不會。因爲在徐晃出陣前曹操有言“誰敢當之?”曹操爲什麼說“當”,而不說誰敢迎敵或誰敢前去一戰,似乎可以證明在顏良殺了宋憲和魏續以後,馬上就要衝過來了,如果顏良沒有要衝陣的表現,曹操不會用這個當字。

要知道顏良剛剛連斬兩員曹營中上將,此時曹操的軍隊士氣一定低落,而顏良軍的士氣一定高漲,在這種對比之下,一旦讓顏良率軍衝陣,那曹操不僅會敗,並且還會敗得很慘,所以徐晃是擔負着拼死力扛顏良的責任出陣的,他沒有理由不盡全力。而扛住顏良的二十個回合,已經可以說這是徐晃在面對顏良時的回合數上限了,如果徐晃再不敗走,會有受傷甚至是亡命的危險。徐晃確實是敗了,但是敗得有效果,因爲徐晃敗陣以後,曹操收軍,顏良也收兵回去了,沒有來追。因爲顏良通過徐晃已經明白,曹操的軍營裏至少有一個像徐晃這樣讓自己沒辦法迅速斬殺的一流將領。

徐晃不僅鬥過許褚和顏良,還和文丑有過單挑的對決。在關羽殺了顏良以後,文丑請命領兵來爲顏良報仇,可是還沒有衝鋒就中了曹操的計策,使得文丑的軍隊不戰自亂,這時曹操的軍隊殺出,文丑喝止不住自己的軍卒,只能隨着敗軍一起退走。這時徐晃和張遼來擒文丑,文丑先是兩箭將張遼的戰馬射翻,隨後來戰徐晃,文中寫“徐晃急輪大斧,截住廝殺。二將戰三十餘合,張遼去遠。徐晃見文丑後面軍馬齊到,晃撥回馬走。”爲什麼徐晃會急輪大斧,因爲文丑回馬並不是朝着徐晃去的,而是去殺沒有戰馬的張遼,如果徐晃這個時候不出來扛一下,張遼的故事應該就會在文丑的槍下結束了。

三十餘合的表現,是徐晃扛文丑的回合數上限還是下限,看下面的分析。徐晃扛文丑是爲了什麼,爲了救張遼,所以他必須得一直扛到張遼跑遠。那麼文丑後面軍齊到,是不是徐晃逃走的理由,並不是。因爲張遼和徐晃兩員將追擊文丑,不可能是隻有他們倆在追七萬的文丑部隊,必定有大量的曹軍相隨。如果徐晃不是敗退,那麼兩軍相見大不了是一場混戰,徐晃是沒有理由說自己跑掉是因爲看到了文丑的軍馬回來了,因爲在文丑於敗軍之中逆行來戰徐晃的時候,兩個人的身邊應該都是曹操的軍馬。以此來看,徐晃扛住文丑的三十個回合,已經到了徐晃的上限。

以徐晃爲例,可以清楚的看到,顏良的武力值大於文丑,而文丑的武力值大於許褚。那麼典韋呢?就要從典韋與許褚的鬥將單挑戰例說起了。許褚在演義中出現的首戰就是對陣典韋,當時兩個人從辰時鬥到午時,少歇後又鬥到黃昏,可以說是整整打了一天,但是勝負未分。第二天,許褚主動找上門去和典韋單挑,文中言“次日,壯士又出搦戰。”曹操讓典韋詐敗,兩人鬥三十個回合典韋退走。隔一日,文中言“次日,再令典韋引百餘騎去搦戰,壯士果出。”而後典韋將許褚引到陷坑,最終曹操抓住了許褚並讓其歸降。

從典韋和許褚兩個人鬥將的經過來看,首次一整天的單挑,許褚一定是佔據了微弱的上風。爲什麼這麼說,因爲當時的典韋是曹營中的將軍,而許褚只不過是一個草民,如果不是因爲在第一天中佔了上風,給了許褚能夠最終戰敗典韋的信心,第二天不會主動找上門去鬥武,第三天典韋引百餘騎正規軍到來時,許褚也不會出來得那麼痛快。再者,假如許褚和典韋首戰真的是平手,那麼次日和三日典韋詐敗時,許褚必然不會相信。一定是許褚在某些方面佔優的情況下,他纔會放心追趕。

以此能夠得出結論,許褚和典韋經過一整天的單挑(見於曹操定陶破呂布一章,有些朋友似乎不認爲典韋和許褚兩個人交過手),儘管兩個人的斤兩在伯仲之間,但是許褚必然已經佔據了微弱的上風,否則之後的二番戰、三番戰,許褚一者沒有理由那麼主動,二者也沒有可能那麼容易上當。而大家一直認爲典韋排在第三位,還是受到典韋護曹操戰死的一役影響,而典韋當時所做的一切,如果換成許褚一樣可以做到。

以徐晃爲依據,看典韋、許褚、顏良、文丑武力排名,典韋只能墊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