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農禮樂般般會,手腳心神件件優,九州踏遍歸玄圃,花果山中一老猴。”這是陝甘寧邊區參議會副參議長謝覺哉在1944年9月1日贈給給蔣維平的詩。

蔣維平何許人也?是我軍歷史上唯一參加過清軍、北洋軍、國軍、八路軍,解放後授銜的軍人。光聽這麼多頭銜,就知道蔣維平的人生經歷有多麼豐富了,更加傳奇的是老先生參加八路軍時已經六十高齡了。

一、三度從軍、戎馬半生,是病急亂投醫,還是苦於救國無門

蔣維平1878年生,原名蔣順發,別名姬賓禮,河北省方山縣人。

家庭貧窮的蔣維平7歲便在村裏拾柴撿菜,15歲的他進城當了一名衣鋪學徒,16歲的他又當了四年長工。

貧窮的生活並沒有打垮蔣維平,反而激起他對生活的抗爭,在改變自身的同時,蔣維平也在努力思索救國救民之路。

目睹列強在中國大地上作威作福的日子,蔣維平毅然選擇從軍,希望靠自己手中的三尺青鋒,還多災多難的中華民族一個太平盛世。

理想是美好的,現實卻狠狠地給了蔣維平一擊。

在李鴻章處當兵一年的日子裏,蔣維平親眼目睹了清政府是如何賣國求榮的,內心強烈的愛國意識,使得蔣維平毅然決然地脫離了清軍的隊伍。

在之後的日子裏蔣維平一直過着平淡的生活,1911年4月,蔣維平與二站村程德賢結婚,婚後兩人育有一女。

時間來到了1912年,這一年對於中華民族來說是個重要的年份,因爲在這一年清帝退位,在中國盛行2000年的帝制自此終結。

曾經腐敗的清政府正式成爲過眼雲煙,這使得蔣維平重新燃起了改造中國的希望。

逼迫清帝退位的袁世凱一時成爲了蔣維平心中的“大英雄”,蔣維平便選擇在袁世凱的手下當兵。


這一當就是八年,這八年時間裏蔣維平從一個大頭兵一直升到團副,雖然袁世凱在1916年就已經死去了,但是蔣維平一直選擇離開。

富有正義感的蔣維平後來因爲毆打騎兵一旅一團的團長,被開除了軍籍,不得已之下選擇了離開待了八年之久的軍隊。

也就是在這一年的8月,蔣維平投到了當時的民國總理段祺瑞的麾下,巧合地是蔣維平在段祺瑞的麾下也是待了8年。

在這8年裏,蔣維平官越做越大,到最後成爲段祺瑞麾下一個騎兵團的團長。

後來因爲張學良東北易幟,部隊開始縮編,蔣維平所在邊防軍被解散,蔣維平被迫從部隊離開。


東北軍易幟,中華大地名義上處於國民黨的統一領導之下,蔣維平萌生了在國民黨手下效力的念頭,想通過國民黨實現自己救國救民的理想。

但是國民黨鑑於蔣維平是個“不安分”的人,害怕蔣維平在從軍後會給部隊帶來不利影響,選擇拒絕了蔣維平的請求。

蔣維平一氣之下選擇回鄉務農就醫,就此結束自己的戎馬生涯。

回顧蔣維平戎馬的32年,南征北戰,在軍閥混戰中撞得頭破血流,苦苦沒有找到救國救民的道路。

在希望的背後是一次次對於中國大地上軍閥的失望,那麼蔣維平會在心灰意冷中結束自己的一生嗎?

答案是不會,因爲蔣維平會在接下來的日子遇到自己的伯樂。

二、抗戰進行時,蔣維平終遇伯樂,平生夙願得以平

蔣維平在回鄉的日子裏建起了醫務室和藥房,努力爲窮人治病和服務,雖不能上陣殺敵,但是蔣維平卻覺得要比在軍閥手下當官的日子要開心許多。

治病救人的蔣維平雖然過起半隱退的日子,但是時刻沒有忘記關心國家大事。

自九一八事變,日本佔據了整個東北,加快了侵略中國的步伐。


在當初聽到東北軍一槍沒放便撤出了東北,蔣維平的心中是屈辱的,因爲蔣維平曾經守衛過東北的土地,“祖宗之地不能尺寸與人”是蔣維平想對十幾萬東北軍將士說的話。

時間來到了1935年,距離九一八事變已經過去了四年,這一年已經57歲的蔣維平遇到了中共北平地下黨員李向前。

兩人一見如故,頓時成了忘年之交,在這段時間蔣維平和李向前經常共商救國大事,在李向前的帶動下,蔣維平萌發了初步的革命思想。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帝國主義開始了全面侵華的步伐。


戰火很快燒到了蔣維平的老家房山縣,日本人在房山燒殺搶掠,造成了很多難民的存在。

蔣維平的愛國意識使得他主動承擔起救濟這些難民的工作,百姓都對蔣維平這種做法感恩戴德。

1938年3月,蔣維平得知中共房徠涿聯合縣遊擊支隊長包森來到南窖開闢抗日根據地消息後,蔣維平立馬讓女兒寫了封申請書。

“爲抗日救國,我志願加入八路軍”,十幾個字便透露出蔣維平濃濃的愛國之情。

在女兒寫好申請書之後,蔣維平和義子冒着生命危險將這封申請書送到八路軍手中。

自此,60歲的蔣維平正式成爲一名八路軍戰士,同年的5月,蔣維平又經人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爲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


在這個風雨飄搖的年代,蔣維平毅然決然地接過了救國救民的大旗,這一刻的蔣維平是開心的。

參入中國共產黨之後,蔣維平也在積極爲抗日隊伍做出貢獻。

1940年3月,蔣維平跟隨部隊駐紮在陝西米脂縣,針對部隊缺醫少藥的現實,蔣維平爬山涉水採草藥並以身試藥,研究配置藥品,解決了部隊缺藥的困境。

1942年,蔣維平響應毛主席“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號召積極開荒種地,努力緩解根據地日益嚴重的經濟問題。

在蔣維平當農場廠長的日子裏,不僅實現根據地糧食的自產自足,而且還上交了很多餘糧,有力地支持了抗日根據地的建設。

1945年8月8日,日本裕仁天皇宣佈投降,中國的抗日戰爭取得了完全的勝利,蔣維平的抗戰生涯也畫上了一個完整的句號。


三、醫者仁心,一個勤儉節約的人民模範

蔣維平不僅在醫術上努力救治傷員,而且在生活上也努力關懷受傷的戰士,真正地體現了什麼叫醫者仁心。

戰士于振江餵豬時,手指頭不小心被咬掉,復員安置出現了問題,蔣維平便將他接到家中居住,並且幫助他娶了媳婦成了家,使他安居樂業。

蔣維平不僅自己參加了八路軍,過繼的兒子蔣志剛也在蔣維平的帶動下參加了八路軍,之後蔣志剛不幸犧牲,老年喪子也讓蔣維平着實傷心了很久。

但是傷心歸傷心,蔣維平始終沒有忘記艱苦奮鬥的作風,蔣維平的孫子蔣鎮的婚禮就辦的十分簡樸。

甚至沒有擺酒席請賓客,只是請親戚家裏人喝了點小米粥熬白菜,在結婚儀式上他還送了兩把錘子和鐮刀給孫子和孫媳婦,用來提醒他們不要忘記艱苦奮鬥的傳統。

蔣維平平時對自己也是十分地“摳”,他努力節省生活中的每一分錢,將這些節省下來的錢用於治病救人以及支援家鄉生產建設。

1956年,家鄉石鼓村農業社的資金缺乏,蔣維平聽後二話沒說將自己節省下來的兩千元錢全部捐給了農業社,幫助他們買了兩部雙輪雙樺犁、四架噴霧器、一匹馬 ,並且建設了果園。


蔣維平因爲工作的原因常年在外,但是蔣維平一有時間便會回鄉看看,給家鄉的年輕人說說當年的革命故事,鼓勵他們努力爲家鄉做出貢獻。

結語

1964年7月12日,蔣維平積勞成疾在張家口二五一醫院逝世,享年86歲。回顧蔣維平參加革命的26年,始終奮鬥在第一線,爲救國救民奉獻了自己的餘生。之後在蔣維平的公祭儀式上,沿街送靈羣衆達到近萬人,也在無聲中彰顯着蔣維平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作者:空境勿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