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列装后SA.319B“云雀”III直升机用于部队正常训练使用、也用于影视拍摄、民航运输,80年代陆航成立后和众多法制直升机一起构成陆航主力,比如前面所提到的小羚羊、海豚直升机等。经过和法国南方航空公司商务谈判,1967年1月17日中法双方签订购买合同,中国一次采购15架“云雀”III直升机。

    提到法国航空工业成果,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达索公司,以及由达索打造的幻影系列战斗机。凭借无尾三角翼独特造型、优秀的实战表现一度风靡全球,价格虽然一如既往的贵,但是连二手货经常也被人一扫而空可见其影响力。其中最具代表性机型就是那款幻影2000,当年我们也想购买就是兜比脸还干净,试飞之后留下一脸不舍最后只能无果而终。

    不过今天我们要说的是直升机,这就必须涉及到法国航宇公司,这家公司产品线丰富罗列几个名称保证大家都知道。包括:云雀、小羚羊、松鼠、海豚、超美洲豹、超黄蜂等直升机型,是不是感觉很熟悉?没错,因为它们在国内要么有引进装备,要么有仿制版本对应型号(直-8、直-9、直-11),经常在天上飞不认识才奇怪。

    本文主角是“云雀”III直升机,研制企业是法国航宇公司的前身——法国南方航空公司,它改进自云雀II型直升机。简单理一下关系,云雀II直升机是一款轻型单发多用途直升机,1955年定型服役,是全球第一款以燃气涡轮发动机代替活塞发动机的直升机。分类上比较有代表性,比同期活塞式米-4(后来的直-5)直升机先进,这也为后续我国引进“云雀”III打下基础。

    “云雀”II直升机基本性能如下:五座(机组1名、乘客4名),采用一台阿都斯特IIC6涡轮轴发动机(550匹马力),空重0.895吨,最大起飞重量1.6吨。最大飞行速度185千米/小时,最大航程565千米,最大升限2250米。云雀II型从数据上看是一款妥妥的轻型直升机,可以执行侦察、海空救援或者反坦反舰等多种任务,500千克的有效载荷还能用于战地伤员撤离(外挂担架)等。

    

    1959年2月28日,“云雀”II的升级改型“云雀”III直升机登台首飞,同样是单发布局换装了一台阿都斯特IIIB涡轮轴发动机(870匹马力)。有了更强动力支持“云雀”III整体外形大了一小轮,机高3米(2.75米),机长10.03米(9.7米),螺旋桨直径11.02米(10.2米)。空间更大原来五座改为七座,空重1.143吨,最大起飞重量2.2吨,最大飞行速度210千米/小时,最大航程540千米,最高升限3000米,爬升率4.5米/秒(4.2米/秒)。性能上较“云雀”II有显著提升,正式进入2吨级直升机行列。

    “云雀”III直升机武器标配为一挺7.62毫米机枪或一门20毫米机炮,两侧还有四个外挂点,可以挂载4枚AS11或两枚AS12空地导弹,充当起非专业轻型武装直升机。同时还有舰载型号,可以配套鱼雷攻潜反舰,或者外挂救生绞车用于海上搜救等,妥妥的轻型多用途个头虽小却什么事都能干。“云雀”III直升机外销数量高达1400多架,出口多达数十个国家,甚至还有印度、罗马尼亚、瑞士授权制造版本,好用又实惠也算是幻影战机之外的一款巅峰机型。

    “云雀”III有两个系列改型SA.316和SA.319B,两者最大区别就是发动机,SA.316采用一台阿都斯特IIIB涡轮轴发动机。SA.319B早期采用阿斯泰祖II涡轴发动机,后来改为阿斯泰祖XIV/14涡轴发动机,相比前者在发动机效率方面得到提升,同时有效减少了油耗。SA.319B和SA.316型号相比,在起飞重量、飞行速度、悬停升限以及航程作战半径方面都有明显提升,所以一款好的发动机绝对能起到事半功倍效果。

    到这里又要拉分割线了,1964年有两个爆炸性消息,首先是1月27日中法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其次同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自此东西方两个游离于超级大国之外的强国走到一起。两条信息都足够吸引外界眼球,中法之间的军事交流、军贸往来也由此开始走向频繁、务实。

    1963年4月3日,中法建交前一年国防科委主任聂帅向总理建议,引进10架“云雀”III直升机。建议如下:发展直升机一定坚持走自主研制道路,但是目前相关技术储备太过薄弱,可以效仿购入英国“子爵”客机方式,通过驻厂验收、参观学习等机会搜集资料。然后间接培养国内研发团队,提升该领域的科研水平,同时也可以解决现实中的直升机使用欠缺。

    上世纪60年代,当时国内充当主力的还是4吨级直-5(仿自米-4)直升机,采用活塞式发动机属于世界第一代水平。正是考虑到该机型已经落伍,在实际使用中达不到要求,因此在整个60-70年代才想尽办法四处出击。除了自主研制拉长型的直-6(没能成功)外,还向苏联采购米-6、米-8直升机,当然也包括法国“云雀”III直升机(科研人员其实很关注国外航空发展趋势,只是苦于没有机会及渠道获取信息)。

    

    在派出代表团赴法国参考访问基础上,和空军确认后建议采购10架,其中留一到两架用于科研(测绘仿制)。这中间要插入一段意外的促成因素,“云雀”III直升机是在中法两国建交前提出,中方有采购意向但并不明确。而1966年初,当时关系已经不是那么亲近的苏联,却突然向中国推荐最新款米-8“河马”中型直升机。这两款机型一对比肯定首选米-8,不论是大小、性能以及部队适用程度明显都更好,但是风向标一直在变,同年4月苏联就以米-8技术不过关搁置了该交易。

    正是由于这一变故,更加坚定了中方向法国求购“云雀”III直升机的决心。经过和法国南方航空公司商务谈判,1967年1月17日中法双方签订购买合同,中国一次采购15架“云雀”III直升机。其中包括高级客机型5架,普通客机型6架,普通客机型带起落浮筒2架,普通客机型带起升吊挂装置2架。

    这里要补充一点1967年、1968年中法两国氢弹先后试验成功,对于两国间军事合作的亲密程度,外界一直盛传与此相关。

    

    1968年,15架“云雀”III直升机通过海运方式抵达中国湛江,并就地装配分别给予空军以及民航使用。SA.319B“云雀”III直升机,是中法军贸的开端,也是我国最早采购并装备的西方直升机,以其性能在当时属于先进行列。列装后SA.319B“云雀”III直升机用于部队正常训练使用、也用于影视拍摄、民航运输,80年代陆航成立后和众多法制直升机一起构成陆航主力,比如前面所提到的小羚羊、海豚直升机等。

    通过一组珍贵的镜头了解服役中的“云雀”III直升机,下图是正在教学中的场景,背景主角就是“云雀”III直升机。60-70年代很少见的中西方装备同框,隔壁前景还有强-5强击机,以及歼字头的几款老爷机。

    80年代军旅题材影视作品《骆驼草》,其中就有民航涂装的“云雀”III直升机,以后背后直-5直升机。

    除上面民航、教学使用外,后期编入陆航用于教学训练用途,这些“云雀”于2013年到寿退役,此前由于数量不多出现频率不大见到机率小,因此大家可以去航空博物馆看它最后的身影。正是有了这次尝试以及大量使用经验,中法之间军事交流以及军贸合作一路向前,包括后期引进的小羚羊、松鼠、海豚、超美洲豹、超黄蜂等直升机。在引进加仿制的基础上,打造出直-9、直-8两款中坚产品,直接构成直-10、直-20出现前陆航半壁江山。

    

陆航“云雀”III直升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