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上就是“三不慣兩不管”的全部內容,身爲家長,孩子將來的成就與生活,和家長的教育有很多大的關係。孩子本應該獨立完成的一些事情,卻由家長來代勞。

李玫瑾教授曾在《圓桌派》節目中說過,家長教育孩子存在一些弊端:“有些家長總是管一些不該管的,該管的反而又不管。”

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一直以來都是被熱議和關注的,在教育孩子的路上沒有人是一帆風順的。

教育子女這個深刻的話題,是所有家長需要耗費很多時間與精力來完成的。從孩子出生的那一瞬間起,作爲父母的我們不僅有把他們養大成人的責任,還要去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教育好他們。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路上,不要過分的去幹涉孩子,應該管教的最後被我們忽視,最後導致孩子沒有得到正確的認識,壞習慣慢慢積攢。

要想教育一個優秀的孩子,讓孩子從教育中的獲益,將來不會走彎路更容易有出息,需要做到“兩不管,三不慣

兩不管

1、孩子自己能完成的事情,家長不要管

孩子自己可以完成的事情就讓他自己做。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隨着年齡的增長,所能夠掌握額的能力也會得到不斷提高和發展。

家長過分的插手孩子的事情會讓孩子失去處理事情的能力,被家長養成一個巨嬰。孩子本應該獨立完成的一些事情,卻由家長來代勞。以至於孩子從小便失去自理能力,如果連自己的生活都照顧不好,那還怎麼能做好其他事情呢?

2、孩子能夠面對的挫折不管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很多家長習慣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家長需要學會放手,孩子自己能夠承受的事情,家長就不要再摻合了。

在每個人的成長道路上,遇到挫折與困難是在所難免的。適當的困難有助於孩子增強內心的抗壓能力,畢竟孩子將來要獨自面對自己的人生,所以學會接受失敗,才能更加獨立的生活。

三不慣

1、“好喫懶做”不慣

惰性是我們人身上搜具有的弱點,是人類的一生之敵。而對於成長中的孩子們來說,能力有限,身上的惰性自然會有並且難以克服。

所以,當家長髮現孩子有“好喫懶做”的習慣後,一定要正確的引導,以身作則,讓孩子不斷的改變,防止“好喫懶做”對孩子的以後造成影響。

2、“不尊重別人”不慣

著名的哲學家約翰·洛克曾說過:"禮貌是兒童與青年所應該特別小心養成習慣的第一件大事。"

尊重他人這一美好品格應該是每個人都要具備的基本素質,如果自己家的孩子經常的出言不遜,不懂的尊重別人,這時候家長要及時制止,孩子沒有禮貌會影響以後的社交和人際關係,等孩子長大以後,想改都難改回來!

3、原則性的錯誤不能慣

之所以被稱之爲原則,那就是不能被改變或隨意更改。愛玩是孩子的天性,調皮搗蛋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這並不意味着毫無原則和底線,當孩子的行爲和做法觸碰到底線的時候,父母就應該表達出明確的態度。

以上就是“三不慣兩不管”的全部內容,身爲家長,孩子將來的成就與生活,和家長的教育有很多大的關係。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一流的父母造就一流的孩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