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喜歡讀歷史的人都知道魏忠賢不是東西,這個人壞啊,跟趙高一樣,是個頭頂長瘡,腳底流膿的閹人。沒有一點值得稱道的地方,真的是這樣嗎?
比誰壞,不是針對誰,各位都是垃圾
魏忠賢(1568年-1627年12月11日),字完吾,北直隸肅寧(今河北滄州肅寧縣)人,漢族,明朝末期宦官。自宮後改姓名叫李進忠,由才人王氏複姓,出任秉筆太監後,改回原姓,皇帝賜名爲魏忠賢。明熹宗時期,出任司禮秉筆太監,極受寵信,被稱爲“九千九百歲”,排除異己,專斷國政,以致人們“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明崇禎繼位後,打擊懲治閹黨,治魏忠賢十大罪,命逮捕法辦,自縊而亡,其餘黨亦被徹底肅清。
魏忠賢的特務機關業務能力非常強,有一次,四人夜裏在密室飲酒,其中一個人喝醉了,謾罵魏忠賢,另外三個人嚇得不敢出聲。那個人還未罵完,東廠番子將四人押到魏忠賢的住所,立即將罵的人處寸磔,就是活剮了,而慰勞另外三個人金子,三個都被嚇得魂飛魄散不敢動。史料證實,魏忠賢獨裁時期,官員唯利是圖,禮義廉恥全部不要了,上下級人身依附登峯造極,其中,大臣向太監拜乾爹之風最爲荒唐搞笑。
倪大紅版魏忠賢很真實
天啓皇帝朱由校在生命彌留之際,召見五弟朱由檢,託付後事,語重心長地說了這樣一句話:“善視中宮,魏忠賢可任!”他居然託孤魏忠賢。崇禎以爲自己聽錯了,把我託孤給一個太監?歷史上的顧命大臣,一般命運多舛,何況一個破天荒的太監。崇禎繼位的時候,他面臨的國家形勢非常嚴峻。國內難民揭竿四起、山海關外清兵虎視眈眈,在這種嚴峻形勢下,皇帝迫切需要坐鎮中央的“能臣”來威震八方,顯然當時魏忠賢似乎是勝此重任的唯一人選。
很符合歷史啊
魏忠賢對新皇也極度逢迎。但崇禎卻對這個老奴沒有興趣。很快清算的日子到了,魏忠賢畏罪上吊自殺,崇禎皇帝剷除魏忠賢閹黨之舉,在當時還是大快人心的。無論哪方面講,魏忠賢絕對算不上一個好人,他該死,歷史上沒有一點優點的人不多,魏忠賢還是有值得稱道的地方的。
平心而論,魏忠賢這個人,心狠手辣,殘忍歹毒,在人品方面可謂乏善可陳。但此人在政治作爲上,並非一無是處,比如用人方面,與曹操有得一比。他們擁有一個相近的用人觀:“唯纔是舉”。曹操在打天下時,爲了“唯纔是舉”打出招賢榜,公然招聘那些“不仁不孝”的人爲官,而魏忠賢所網羅的閹黨骨幹,雖然很多品質不怎麼樣,但大多卻不是笨蛋。而且,有些蓋世奇才,也能爲其發現任用、譬如有“大明長城”之稱的袁崇煥,就是在魏忠賢主政期間,被大膽啓用的,此間大明遼東局勢平穩,既有袁崇煥的勇武之功,也有魏忠賢的用人之功,魏忠賢知道自己不是那塊料 ,放手讓袁崇煥幹,他對袁崇煥還是有知遇之恩的。
崇禎皇帝上臺大規模肅清閹黨,在當時雖說人人拍手稱快,爲日後的滅亡埋下了禍根,這些多年鬥爭中打拼出來的強力特務機關是維護皇權的不二人選。這些閹黨不是一無是處,那明末那個危如累卵的社會環境下,只有高壓政策才能使朝廷下達的指示貫徹落實。沒有閹黨鉗制士大夫,皇權只是個擺設。
後來,明末起義軍蜂起,關外的多爾袞步步緊逼,軍餉不足了。崇禎向朝臣籌款,就差跪下給大臣磕頭了,只募到了20萬兩。沒有暴力機關的政府,怎麼可能收得上錢,又怎麼可能發揮職能呢?他真的以爲,那空殼子的皇權就代表了一切,如果魏忠賢和他的特務機關還在的話,哪一個敢不交錢,站出來說話。
士大夫們也舒了口氣,幸虧魏忠賢死了,否則大家都得出血咯。但沒多久,沒軍餉的軍隊戰敗了、譁變了,李自成掃蕩天下,殺進京城。那些當初只願捐幾千、一萬兩銀子的勳貴、大臣、藩王們,誰家最後不抄出個百十萬兩,不僅最後內褲都不剩,連命都丟了。爲什麼無政府主義是錯的,因爲沒有人牽頭集中力量辦大事維持秩序的話,每個人都會是最後的輸家。
沒有魏忠賢,明內廷也會推出李忠賢張忠賢,因爲大明皇室急需有人通過高壓統治在飢餓與混亂中維持中央的運轉。而皇權的鞏固,客觀上大大延緩國家陷入糜爛的速度,製造向心力,延續文明的火種。大明深宮中有膽識有能力有決斷還得有魅力的太監能有幾人呢?
在某種意義上說,在當時袁崇煥殺得,魏忠賢殺不得。當崇禎皇帝爲了收餉,急的直跺腳的時候,他腦子裏恐怕是懷念魏忠賢的。魏忠賢該死,但是崇禎不該殺。看到最後的老鐵麻煩給個關注唄,好人一生平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