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时,北周明帝宇文毓即位后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558年的二月,北齐的豫州刺史司马消难秘密派出手下的中兵参军裴藻,找了个借口,乔装改扮入关,向北周朝廷请降。

没过多久,北周皇帝宇文毓派遣柱国达奚武、大将军杨忠,率领五千骑兵前去迎接司马消难的归降,以此表达诚意。为了不惊动北周大军,他们选了一条小路,悄然深入北齐境内五百里。

在此期间,达奚武和杨忠先后三次派人去通知司马消难,但是均没有得到回音。

达奚武与杨忠决定继续前进,他们率领骑兵来到距虎牢只有三十里的地方,达奚武怀疑城中情况有变,准备撤军而还。

大将军杨忠却反对说:“只有前进而死,那里可以后退求生(有进死,无退生)!”随后连夜率领一千多名骑兵来到了虎牢城下。

虎牢城建筑在四面峭绝的地方,十分险要。杨忠率军来到虎牢城下,夜阑人静,只听得城里的巡夜人一阵阵敲打梆子的声音在夜空中回荡。

达奚武也来到城下,他命令身边的数百名骑兵向西而去,杨忠则带着另外的骑兵仍巍然不动,直等到城门打开时就蜂拥而入,并派人急忙通知达奚武。

这时,北齐的城防大都督伏敬远率领二千甲士占据虎牢东城,高举烽火,严格警备。

达奚武进城后看到这一形势又变得胆怯起来,不想守城了,只打算多掠取一些财物,带着司马消难及其家属回朝,命令杨忠带领三千骑兵殿后,实施掩护。

达奚武、杨忠从虎牢城撤退后,北齐军队也杀气腾腾地尾追而来。当北周骑兵到达洛水之滨时,北齐的追兵越来越多,不停地鼓噪呐喊,跃跃欲渡,看上去他们打算将对手全部歼灭。

在这个危急时刻,众人都很慌乱,唯有杨忠镇定自若。他指挥骑兵们渡过洛水后,下达了一个看似非常奇怪的命令:要骑兵们全部下马,解下马鞍躺在岸边休息。

骑兵们大惑不解,不知道杨大将军葫芦里卖的什么药,都有些惊疑不定。

杨忠却大声说道:“你们不必疑虑,现在你们好好休息,等下做好了饭,你们尽管饱餐一顿。只管照我说的做就行了,不信你们看,敌人绝对不敢渡过河来求战!”

士兵们看到大将军如此从容淡定、充满信心,也纷纷定下心来,悠然自得地躺下休息。

齐军看到南岸的北周将士都不慌不忙解鞍下马,在岸边或坐或躺,有的还轻松聊天,怀疑其中有诈,吓得果然不敢渡河,只是呐喊了一阵就撤走了。

杨忠发现齐军撤走后,这才指挥骑兵们从容不迫地慢慢撤退。

柱国达奚武亲眼目睹杨忠退兵的过程之后,非常感慨地说:“我达奚武还自为是天下的勇健之士,现在我可是心悦诚服地佩服智勇兼备的杨大将军了。”

北周朝野也一致表示,大将军杨忠在虎牢迎降过程中所表现的大智大勇,沉稳镇定,实在令人钦佩。

他面对强敌的追击,命将士“解鞍而卧”,以此闲暇,示强于敌,起到威慑敌人的作用,致使齐军在疑虑中不敢渡河求战。杨忠的这种镇定自若、料敌如神的大将风度实为达奚武所不及。

由此可见,在敌我相争、刀光剑影的战场上,指挥员的镇定自若是相当重要的。没有镇定自若,就难以对敌情作出正确判断,既不能身先士卒、也无法谋划制胜的良策。其结果,要么导致上下皆六神无主、仓皇溃退,为强敌所败;要么凭一股血气之勇,盲目迎战而落入敌人圈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