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11月1日,志愿军四十军一二六师代理师长郭宝恒(河北饶阳人,开国大校)带领三七六团指挥员来到430.8高地,部署攻击281.2高地的战斗。

郭宝恒说:“281.2高地是铁原及夜月山、天德山侧翼的前沿保障阵地,敌人必然固守,攻击的难度不小啊!”

“从地形上看,可以隐蔽接近。” 三七六团团长李文清说,“唯有西及西北面便于攻击,但不宜围歼。”

“敌人背靠悬崖,进退都不利,攻击还是容易奏效的。”参谋长周清补充道。

“敌人占领281.2高地已经两个多月了,炮火有了标高,两侧的团、营主力可随时支援该敌作战,大马里方向经常出没战车活动,必须作好防备。”李文清说。

经过观察,他们决定由一营于3日向281.2高地守敌发起攻击。三连为第一突击连,首先夺取高地西北的敌警戒阵地,随后沿鞍部向西北方向突击,夺取标高点。

二连一个排由标高点以西突破,断敌退路,配合三连作战。另二个排为第二突击队,视情况发展投入纵深作战,以迫击炮、重机枪、六〇炮组成协同火力群,配合突击连行动。

一连1个排沿驿谷川进至高地东南截击逃窜之敌,1个排在朱上沼堵击增援之敌,1个排为营预备队。

九连1个排在方席洞西北及281.2高地之间堵击可能由该方向增援之敌,另2个排分别袭扰394.8高地与中马山之敌,配合一营作战。

部署完战斗,郭宝恒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副师长,下去吧?”李文清问。

郭宝恒没有回答,若有所思地拿着望远镜又观察了一会儿,才对李文清说:“我忽然来了灵感,产生了一个冒险的计划。”

“冒险的计划?”

“对!得冒很大的风险!”

“什么风险?”

“我在想,为了争取作战时间,就得缩短冲击距离。部队如果提前进至游青洞、银房洞一带隐蔽,保持攻击的突然性,取胜的把握会大得多。”

“将部队置于敌人的炮火射程之内?”李文清问,“万一被敌人发觉……”

“是啊,500多人潜伏在2条小山沟里,万一遭到轰炸,别说攻击,连隐蔽都困难。”周清担心地说。

“正因为如此,我也暂时拿不定主意。”郭宝恒说,“回头请示吴军长后再作决定。”

“我完全赞成你的方案!”志愿军第四十二军军长吴瑞林听取郭宝恒的汇报后,当即表示,“部队一定要注意隐蔽,千万不要暴露目标!”

2日黄昏,一营提前进入游青洞、银房洞一带隐蔽。由于部队准备工作充分,各级干部认真检查督促,800余人巧妙地隐蔽在两条小山沟内,没露出任何痕迹。

3日白天,敌侦察机虽反复盘旋侦察,均未发现目标,一营将士安全度过23小时。

17时,部队奉命开进,经梧桐里、252高地,19时进至260高地东侧。2个小时的行进中,部队过河翻山,无一人掉队,始终保持了静肃。

20时30分,重机枪、迫击炮进入阵地部署火力,各连距预定位置只有600米。

担任突击任务的三连二排副排长陈德财一马当先,率领全排跑步前进,仅10分钟便夺占281.2高地西北无名高地, 俘敌警戒哨一名。

紧接着,炮火压制射开始了,呼啸的炮弹一发接一发落在281.2高地上,炸得地动山摇。

在炮火掩护下,闫德福率领爆破组迅速向前运动。他们经过敌人的火力封锁地段时,就用扫雷杆拉响地雷,又接连炸开敌阵地8道铁丝网。

三连突击排迅速发起冲击,随后跟进的二连也不甘示弱,勇猛无比地冲向敌阵。

三连突击排以2挺机枪压制两侧敌人火力,2个转盘枪手搜索交通壕内,并以手榴弹将坑道内的敌人歼灭,占领了突破口。

随后,他们在副连长范兴贵率领下,与二连二排会合,肃清了标高点南端的残敌。

一连一排沿高地东侧交通壕攻至标高点正东,摧毁敌人六〇炮4门,随后向山东南推进,配合二连突击排将敌人聚歼于标高点西南坑道内。

三小时后战斗胜利结束,一营就这样攻克了281.2高地,共毙伤敌129名,俘敌24名。志愿军的推进,对铁原西北的敌人形成了极大的威胁。

郭宝恒灵感突发的“冒险计划”得以成功实施,换来一场干净利落的大胜,受到吴瑞林军长的赞扬。

值得一提的是,在1952年6月上旬的金城反击战中,志愿军第六十军军长张祖谅在兵团司令员郑维山的支持下,指挥3000多名将士上演了潜伏一昼夜后的惊世一战。这一仗与郭宝恒策划的281.2高地之战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