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11月1日,志願軍四十軍一二六師代理師長郭寶恆(河北饒陽人,開國大校)帶領三七六團指揮員來到430.8高地,部署攻擊281.2高地的戰鬥。

郭寶恆說:“281.2高地是鐵原及夜月山、天德山側翼的前沿保障陣地,敵人必然固守,攻擊的難度不小啊!”

“從地形上看,可以隱蔽接近。” 三七六團團長李文清說,“唯有西及西北面便於攻擊,但不宜圍殲。”

“敵人背靠懸崖,進退都不利,攻擊還是容易奏效的。”參謀長周清補充道。

“敵人佔領281.2高地已經兩個多月了,炮火有了標高,兩側的團、營主力可隨時支援該敵作戰,大馬裏方向經常出沒戰車活動,必須作好防備。”李文清說。

經過觀察,他們決定由一營於3日向281.2高地守敵發起攻擊。三連爲第一突擊連,首先奪取高地西北的敵警戒陣地,隨後沿鞍部向西北方向突擊,奪取標高點。

二連一個排由標高點以西突破,斷敵退路,配合三連作戰。另二個排爲第二突擊隊,視情況發展投入縱深作戰,以迫擊炮、重機槍、六〇炮組成協同火力羣,配合突擊連行動。

一連1個排沿驛谷川進至高地東南截擊逃竄之敵,1個排在朱上沼堵擊增援之敵,1個排爲營預備隊。

九連1個排在方席洞西北及281.2高地之間堵擊可能由該方向增援之敵,另2個排分別襲擾394.8高地與中馬山之敵,配合一營作戰。

部署完戰鬥,郭寶恆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副師長,下去吧?”李文清問。

郭寶恆沒有回答,若有所思地拿着望遠鏡又觀察了一會兒,纔對李文清說:“我忽然來了靈感,產生了一個冒險的計劃。”

“冒險的計劃?”

“對!得冒很大的風險!”

“什麼風險?”

“我在想,爲了爭取作戰時間,就得縮短衝擊距離。部隊如果提前進至遊青洞、銀房洞一帶隱蔽,保持攻擊的突然性,取勝的把握會大得多。”

“將部隊置於敵人的炮火射程之內?”李文清問,“萬一被敵人發覺……”

“是啊,500多人潛伏在2條小山溝裏,萬一遭到轟炸,別說攻擊,連隱蔽都困難。”周清擔心地說。

“正因爲如此,我也暫時拿不定主意。”郭寶恆說,“回頭請示吳軍長後再作決定。”

“我完全贊成你的方案!”志願軍第四十二軍軍長吳瑞林聽取郭寶恆的彙報後,當即表示,“部隊一定要注意隱蔽,千萬不要暴露目標!”

2日黃昏,一營提前進入遊青洞、銀房洞一帶隱蔽。由於部隊準備工作充分,各級幹部認真檢查督促,800餘人巧妙地隱蔽在兩條小山溝內,沒露出任何痕跡。

3日白天,敵偵察機雖反覆盤旋偵察,均未發現目標,一營將士安全度過23小時。

17時,部隊奉命開進,經梧桐裏、252高地,19時進至260高地東側。2個小時的行進中,部隊過河翻山,無一人掉隊,始終保持了靜肅。

20時30分,重機槍、迫擊炮進入陣地部署火力,各連距預定位置只有600米。

擔任突擊任務的三連二排副排長陳德財一馬當先,率領全排跑步前進,僅10分鐘便奪佔281.2高地西北無名高地, 俘敵警戒哨一名。

緊接着,炮火壓制射開始了,呼嘯的炮彈一發接一發落在281.2高地上,炸得地動山搖。

在炮火掩護下,閆德福率領爆破組迅速向前運動。他們經過敵人的火力封鎖地段時,就用掃雷杆拉響地雷,又接連炸開敵陣地8道鐵絲網。

三連突擊排迅速發起衝擊,隨後跟進的二連也不甘示弱,勇猛無比地衝向敵陣。

三連突擊排以2挺機槍壓制兩側敵人火力,2個轉盤槍手搜索交通壕內,並以手榴彈將坑道內的敵人殲滅,佔領了突破口。

隨後,他們在副連長範興貴率領下,與二連二排會合,肅清了標高點南端的殘敵。

一連一排沿高地東側交通壕攻至標高點正東,摧毀敵人六〇炮4門,隨後向山東南推進,配合二連突擊排將敵人聚殲於標高點西南坑道內。

三小時後戰鬥勝利結束,一營就這樣攻克了281.2高地,共斃傷敵129名,俘敵24名。志願軍的推進,對鐵原西北的敵人形成了極大的威脅。

郭寶恆靈感突發的“冒險計劃”得以成功實施,換來一場乾淨利落的大勝,受到吳瑞林軍長的讚揚。

值得一提的是,在1952年6月上旬的金城反擊戰中,志願軍第六十軍軍長張祖諒在兵團司令員鄭維山的支持下,指揮3000多名將士上演了潛伏一晝夜後的驚世一戰。這一仗與郭寶恆策劃的281.2高地之戰有異曲同工之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