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兩個孩子的寶媽,深知帶孩子的不易。在教育孩子道路上也是邊學習邊實踐。不知不覺,老大九月份就要上小學了。

一邊感慨時間飛逝的同時,一邊感受到了身邊家長們的焦慮。其實開始我沒有太着急,想着孩子順其自然發展。可是最近被不知哪裏得到我聯繫方式的各種機構打電話推薦各種幼小銜接課程。然後就是周圍同齡孩子的寶媽們的熱議,我意識到幼小銜接的重要性。

我四處打聽,上網查閱,最後總結一點我的小看法,當然也不一定全對,只是我的一些心得體會。

幼小銜接那點事兒

其實幼小銜接並不是一個知識銜接的過程,更多的是能力銜接。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遠遠勝過知識的超前學習。沒有必要非要強加給孩子一些超前的知識,影響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幼小銜接是能力的儲備而非單純知識的儲備。

因爲我本人從事教育行業,所以對孩子知識教育方面比較重視。但我開始的做法也許是很多家長都會範的錯誤。

我很早就給老大買了一年級上冊的語、數、外三本書。因爲我教他知識沒有方向,總覺得跟着書本走肯定更系統。

在我教了他一個多月的時候,孩子幼兒園剛好有專家講座,就是關於幼小銜接的。裏面就講到超前學習的壞處。一是現在把小學上的內容學完,開了學課堂上他就會覺得我已經會了,就不認真聽。很容易就養成不認真聽課的習慣。

二是萬一到了一年級下甚至後面,自己沒有提前學,沒有了那種自認爲的超前優越感反倒會慢慢影響他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三是現在教他知識,只是純粹的知識的灌輸,我並沒有讓他產生學習的興趣,甚至有時因爲剛接觸新知識,自己聽不懂就覺得很灰心着急,反而對學習沒有了一點興趣。

所以在那之後雖然我也會教授一些知識,但更注重興趣的培養。比如數學知識,我不再按照課本按部就班的去灌輸,而是轉換在生活中去學習。比如我會買來好喫的水果,給他幾個,給弟弟幾個,然後用整體和部分的概念讓他理解着去運用學習加減法。

還比如因爲疫情沒有去上幼兒園。每天會約小朋友玩。我就會在這件事上培養他的兩種能力。一個是自覺性和獨立性,一個是認識鐘錶的能力。

每天上午我會陪他一起認認字,通過遊戲方式學學拼音。中午睡完覺我要去上班,我就會把拼音,寫字以及數學題的任務給他佈置好放在那裏。然後告訴他,認真寫完了就可以打電話約同學玩。他就真的會在我出門的時候自己打開臺燈認真寫作業。每天晚上回來我給他檢查。我覺得這種自覺完成作業的習慣比單純學習知識更重要。

另外我會給他說,和朋友玩到幾點就回家。他會自己戴着電話手錶,我會告訴他怎麼看時間,慢慢的時間也就能懂個大概了。

那麼家長這個時候該如何做呢?

1.家長應該提前告知孩子在新的學校裏要認識新的老師和同學。讓他提前做好準備,要去一個全新的環境了,要慢慢適應這個環境。

2.要給孩子說,上了小學不再像幼兒園以遊戲爲主。學校裏面45分鐘一節課,要認認真真聽課,課下的作業也會多。每天必須認真先把作業完成。還要提前預習第二天的課程。做作業前認真複習,做完作業認真檢查。

3.告訴孩子,上了小學,沒有老師提醒統一定時喝水、上廁所。要學會獨立,每次下課先看看有沒有需要去廁所。而且每次課前把書本準備好。

4.要培養孩子對學校的嚮往和對老師尊敬熱愛的心。但有些家長喜歡拿學校和老師嚇唬孩子:“再鬧,把你送學校去,讓老師管你!”等等,諸如此類的語言會使孩子未入學校就產生恐懼感,容易形成心理障礙,這對孩子的入學心理準備極爲有害。

另外,心理專家還提醒,上了小學以後,孩子就進入了一個完全不同的新生活,父母一定要多給予鼓勵,應該用平等相處、不責罵、不懲罰的態度對待孩子,這是非常重要的

心理學中的一些啓發。

  • 羅森塔爾效應,也可稱作標籤效應。你給孩子貼上什麼樣的標籤,他就會朝你說的方向發展。所以,儘量用期許的眼神、讚許的笑容、激勵的語言來滋潤孩子的心田,使孩子更加自尊、自愛、自信、自強,那麼,你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來的成果就會有多大!
  • 超限效應。在爲幼小銜接做準備,在培養孩子各方面能力方面,一定不要太嘮叨。一件事情刺激過多、過強和作用時間過久就會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反抗的心理現象,這就是“超限效應”。
  • 德西效應。在培養孩子學習興趣方面,如果單純的用金錢或者獎勵玩具的獎勵機制,就會慢慢讓他失去對學習的興趣。我們應該通過一些對學習有幫助的獎勵激發他們內在的學習動力和興趣。比如書本之類的就要比玩具好得多。
  • 南風效應,也就是溫情教育。意思在我們教育孩子過程中,儘量不要只用“棍棒”“吼叫”的教育方式。要有耐心,多陪伴。

總之,從幼兒園到小學是孩子學校生活的第一步,身心準備比知識儲備更重要,家長要幫助孩子提前做好心理準備,讓他們很快適應學校生活,順利度過人生的第一個轉折期。家長更要從生活獨立、人際交往、禮儀教養、規則意識、學習能力、情緒管理等各方面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的滲透。

總結

  • 我們既不要高估幼小銜接班的作用,也不要高估自己對未來孩子成績不好的承受力。
  • 既不要高估挫折對孩子的負面影響,也不要低估小情緒處理不好可能潛在的心理問題。
  • 既不要高估學校對孩子的作用,也不要越俎代庖做了學校該做的事。
  • 相信學校,相信孩子,相信自己,三方合力,才能書寫當代教育。教育之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