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业九年(公元613年),一位来自关陇贵族集团的核心人物杨玄感趁隋炀帝二伐辽东、天下大乱之际,起兵反隋,

自此杨玄感成为贵族子弟反隋第一人

此时此刻起兵反隋,对于杨玄感来说时机正好,首先隋军主力在辽东前线,而且自隋炀帝一伐辽东以来,国内民变不断,加之隋炀帝登基后得罪了关陇贵族集团,他上不得臣心,下不得民心。

杨玄感打着为民服务、为贵族子弟打抱不平的口号起兵,备受百姓、贵族子弟拥戴,百姓送牛送酒来犒劳杨玄感,贵族子弟也纷纷赶来响应。


杨玄感画像

然而杨玄感拥有一手好牌却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今天带大家来探究一下杨玄感如何将一手好牌打烂。

关陇贵族集团被打压,引发众怒

西魏权臣宇文泰为了对抗死对头高欢的东魏集团,他竭力挖掘关陇地区的人才,创立关陇贵族集团。这个集团有几个特点,里面的成员几乎由军功贵族组成,高度集权。

而且内部还相互通婚,一个王朝的命脉牢牢掌握在关陇集团的手中,皇帝就是他们的董事长,如果皇帝办事不妥当,或者触犯他们的利益,那么集团内部就有能力换人。

关陇贵族集团孕育了北周、隋、唐三个朝代,统治时间长达三百余年之久,隋文帝杨坚、唐高祖李渊都是出自关陇集团,而且他们都是依靠关陇集团的支持才得以上位。

隋文帝杨坚建隋以来,他也知道关陇集团不好控制,怕将来有人像他一样故伎重演夺取大隋江山。

但隋文帝也明白打击关陇集团不能操之过急,所以他的施政基础方方面面都考虑到关陇集团的核心利益。


隋炀帝剧照

然而隋炀帝即位后却从多个方面开始打压关陇集团。

首先,创办科举制度,

隋炀帝为了避免人才过于集中,大量引进关东、江南的人才,扩大官员选拔范围,主要目的是打击关陇贵族垄断人才。到了隋炀帝中后期,朝中十分之四的宰相都是来自江南,他最信任的武将大多也是来自南方,连皇后萧氏也来自南方。

其次,对爵位和勋官进行改革

,当时只要立下军功,便可授以勋官,而且可以荫及子孙,隋炀帝废除了勋官制,剥夺了附加在勋官上的一些特殊待遇。

再次,隋炀帝建立东都洛阳,目的也是为了将政治经济重心转移,摆脱关陇集团的控制

。隋炀帝的一系列政治举措,极大的损坏了关陇贵族的利益。

从科举制度和勋官改革来看,隋炀帝无非是为了废除贵族的世袭制,打击关陇集团,这样一来关陇地区的贵族对隋炀帝颇为不满,尤其是杨玄感。


杨玄感剧照

隋朝贵族起兵第一人

大业九年(613年),隋炀帝二征辽东,隋将来护儿随军出征,礼部尚书杨玄感负责在黎阳督运粮草,黎阳是隋唐大运河的交通中枢,而且在这个地方有一个庞大的粮仓,里面存有大量的粮草。

杨玄感认为这是他发动兵变的最佳时机。

一来,隋炀帝多年的横征暴敛失去民心,一伐辽东引发了农民起义,此后越来越多的农民揭竿而起,加入反隋的洪流之中。

二来,杨玄感认为他占据的地方粮草充足,兵马充足,隋炀帝的注意力又在辽东,他可以趁后方空虚,发动叛乱。

于是杨玄感与赵怀义、王仲伯等人商议,找各种借口不给前线运输粮草,让隋炀帝的将士们挨饿。

同年六月,杨玄感假传圣旨,谎称来护儿造反,以讨伐来护儿为名调集军队在黎阳集合。杨玄感起兵后,邀请好友李密也来参加,李密从长安赶往黎阳替杨玄感出谋划策,担任杨玄感的军师。


李密画像

李密向杨玄感提出上中下三策。

上策是先北上占据幽州

,这样一来可以切断隋炀帝的后路,李密的言外之意是隋炀帝人心尽失,可以利用这一点举兵北上,一举将其歼灭。

中策是控制潼关

,潼关是通往关中的大门,拿下潼关就可以控制关中地区,关中是关陇贵族集团的大本营,而且易守难攻,我们可以取得贵族的支持,也能轻松抵御东边的敌军。

下策乃直接进攻洛阳

,洛阳是新都,城墙高厚,易守难攻,如果攻打洛阳没有必胜的把握。

手握重兵的杨玄感听后不以为然,他觉得天下人苦隋久矣,上至文武百官,下至黎民百姓,无不痛恨隋炀帝,无论他怎么发兵,必胜也。在杨玄感看来,李密提出的下策乃是上策,东都洛阳建成后,六宫百官就迁居洛阳,洛阳才是全国的政治重心,而且隋炀帝还把洛阳作为征讨高句丽的根据地,只要拿下洛阳就可以挟持百官家属、后妃为人质,那么隋军便会不战而降。


杨玄感剧照

公元613年,杨玄感引兵渡河驻扎在春门,打着拯救百姓于水火的口号起兵,成为关陇贵族集团起兵反隋第一人。

不听一人之言,兵败身亡

杨玄感起兵之时,正是百姓苦隋久矣之时,因此在招募新兵时很得民心,老百姓有的送酒肉犒劳杨玄感,有的加入他的队伍,瞬间杨玄感的起义军发展到十几万人。

杨玄感带着他们进攻洛阳,京兆内史卫玄奉代王杨侑之命率领七万隋军迎战,杨玄感采用诈败的计谋取得初战胜利。

虽然杨玄感骁勇善战,初战五战皆胜,但是他忽略了攻破洛阳的难度,

如果杨玄感不能在短时间之内拿下洛阳,等到前线的隋军主力撤回,那么杨玄感危矣。

而在此时起义军内部也出现了问题,杨玄感俘虏了隋炀帝的内史舍人韦福嗣,韦福嗣擅长溜须拍马,把杨玄感哄得团团转,并取得了杨玄感的信任,渐渐地杨玄感开始重用韦福嗣,疏远李密。

李密劝诫杨玄感说,现在大业未定,你就重用韦福嗣这样的墙头草,奸邪小人,应该立即将其斩首,杨玄感不听。事后李密对手下部将说杨玄感成不了大事,必败也。

后来杨玄感还想称帝,李密劝诫他说才打了几次胜仗,一个城池都没有攻下,称帝不合适吧,此时的李密已经对杨玄感失望透顶。


李密剧照

不久,洛阳守军和长安城赶来的援军对杨玄感里外夹击,形势对义军来说非常不利。

加上隋炀帝的援军即将赶来,迫于无奈杨玄感只能采纳李密的中策,率军向潼关出发,转而攻打长安。

但是此时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起义军在洛阳受挫,士气低落,而且各路援军即将赶来,杨玄感兵败只是时间问题。

在杨玄感一路西进来到弘农时,又犯下错误,他听闻弘农里装满粮食,准备攻下弘农补充下粮草,弘农太守杨智积跟隋炀帝是堂兄弟,对隋炀帝忠心耿耿,他听闻杨玄感要攻打长安非常着急,就想拦住杨玄感。

杨智积深知杨玄感容易愤怒,于是他登上城楼大骂杨玄感,杨玄感为了发泄心中的怒火,下令攻打杨智积,李密劝诫杨玄感说,现在我们可是追兵在后,不能在这里耗费太多的时间,急取关中是上策。

但此时杨玄感已经气得走火入魔了,他根本听不进任何意见,连续攻打三天皆一无所获,错过了直取长安的最佳时机。

就在此时隋朝将领宇文述、卫文昇、来护儿、屈突通等人从前线赶来,率领几十万大家合围杨玄感,杨玄感寡不敌众,深知自己难逃一死,为了不受屈辱,他让弟弟杨积善杀了自己。

杨玄感虽然身死,但隋炀帝依旧难消心头之恨,下令将杨家灭族,并将杨姓改为枭姓。


隋炀帝剧照

杨玄感起兵之时,占据着天时地利人和之势,在李密提出的反隋三策中,杨玄感却选择了最难以实现的下策。当起义军被隋朝军队里外夹击之时,杨玄感转而选择向潼关进发,攻打长安,在进军长安的路上,杨玄感被隋军激怒,不听李密的劝阻,错失了直取长安的最佳机会,最终兵败被杀。如果在起兵的过程中,杨玄感能够多听李密的几句话,结局或许就不会那么惨,中国的历史甚至都有可能会改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