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業九年(公元613年),一位來自關隴貴族集團的核心人物楊玄感趁隋煬帝二伐遼東、天下大亂之際,起兵反隋,

自此楊玄感成爲貴族子弟反隋第一人

此時此刻起兵反隋,對於楊玄感來說時機正好,首先隋軍主力在遼東前線,而且自隋煬帝一伐遼東以來,國內民變不斷,加之隋煬帝登基後得罪了關隴貴族集團,他上不得臣心,下不得民心。

楊玄感打着爲民服務、爲貴族子弟打抱不平的口號起兵,備受百姓、貴族子弟擁戴,百姓送牛送酒來犒勞楊玄感,貴族子弟也紛紛趕來響應。


楊玄感畫像

然而楊玄感擁有一手好牌卻落得身首異處的下場,今天帶大家來探究一下楊玄感如何將一手好牌打爛。

關隴貴族集團被打壓,引發衆怒

西魏權臣宇文泰爲了對抗死對頭高歡的東魏集團,他竭力挖掘關隴地區的人才,創立關隴貴族集團。這個集團有幾個特點,裏面的成員幾乎由軍功貴族組成,高度集權。

而且內部還相互通婚,一個王朝的命脈牢牢掌握在關隴集團的手中,皇帝就是他們的董事長,如果皇帝辦事不妥當,或者觸犯他們的利益,那麼集團內部就有能力換人。

關隴貴族集團孕育了北周、隋、唐三個朝代,統治時間長達三百餘年之久,隋文帝楊堅、唐高祖李淵都是出自關隴集團,而且他們都是依靠關隴集團的支持才得以上位。

隋文帝楊堅建隋以來,他也知道關隴集團不好控制,怕將來有人像他一樣故伎重演奪取大隋江山。

但隋文帝也明白打擊關隴集團不能操之過急,所以他的施政基礎方方面面都考慮到關隴集團的核心利益。


隋煬帝劇照

然而隋煬帝即位後卻從多個方面開始打壓關隴集團。

首先,創辦科舉制度,

隋煬帝爲了避免人才過於集中,大量引進關東、江南的人才,擴大官員選拔範圍,主要目的是打擊關隴貴族壟斷人才。到了隋煬帝中後期,朝中十分之四的宰相都是來自江南,他最信任的武將大多也是來自南方,連皇后蕭氏也來自南方。

其次,對爵位和勳官進行改革

,當時只要立下軍功,便可授以勳官,而且可以蔭及子孫,隋煬帝廢除了勳官制,剝奪了附加在勳官上的一些特殊待遇。

再次,隋煬帝建立東都洛陽,目的也是爲了將政治經濟重心轉移,擺脫關隴集團的控制

。隋煬帝的一系列政治舉措,極大的損壞了關隴貴族的利益。

從科舉制度和勳官改革來看,隋煬帝無非是爲了廢除貴族的世襲制,打擊關隴集團,這樣一來關隴地區的貴族對隋煬帝頗爲不滿,尤其是楊玄感。


楊玄感劇照

隋朝貴族起兵第一人

大業九年(613年),隋煬帝二徵遼東,隋將來護兒隨軍出征,禮部尚書楊玄感負責在黎陽督運糧草,黎陽是隋唐大運河的交通中樞,而且在這個地方有一個龐大的糧倉,裏面存有大量的糧草。

楊玄感認爲這是他發動兵變的最佳時機。

一來,隋煬帝多年的橫徵暴斂失去民心,一伐遼東引發了農民起義,此後越來越多的農民揭竿而起,加入反隋的洪流之中。

二來,楊玄感認爲他佔據的地方糧草充足,兵馬充足,隋煬帝的注意力又在遼東,他可以趁後方空虛,發動叛亂。

於是楊玄感與趙懷義、王仲伯等人商議,找各種藉口不給前線運輸糧草,讓隋煬帝的將士們捱餓。

同年六月,楊玄感假傳聖旨,謊稱來護兒造反,以討伐來護兒爲名調集軍隊在黎陽集合。楊玄感起兵後,邀請好友李密也來參加,李密從長安趕往黎陽替楊玄感出謀劃策,擔任楊玄感的軍師。


李密畫像

李密向楊玄感提出上中下三策。

上策是先北上佔據幽州

,這樣一來可以切斷隋煬帝的後路,李密的言外之意是隋煬帝人心盡失,可以利用這一點舉兵北上,一舉將其殲滅。

中策是控制潼關

,潼關是通往關中的大門,拿下潼關就可以控制關中地區,關中是關隴貴族集團的大本營,而且易守難攻,我們可以取得貴族的支持,也能輕鬆抵禦東邊的敵軍。

下策乃直接進攻洛陽

,洛陽是新都,城牆高厚,易守難攻,如果攻打洛陽沒有必勝的把握。

手握重兵的楊玄感聽後不以爲然,他覺得天下人苦隋久矣,上至文武百官,下至黎民百姓,無不痛恨隋煬帝,無論他怎麼發兵,必勝也。在楊玄感看來,李密提出的下策乃是上策,東都洛陽建成後,六宮百官就遷居洛陽,洛陽纔是全國的政治重心,而且隋煬帝還把洛陽作爲征討高句麗的根據地,只要拿下洛陽就可以挾持百官家屬、后妃爲人質,那麼隋軍便會不戰而降。


楊玄感劇照

公元613年,楊玄感引兵渡河駐紮在春門,打着拯救百姓於水火的口號起兵,成爲關隴貴族集團起兵反隋第一人。

不聽一人之言,兵敗身亡

楊玄感起兵之時,正是百姓苦隋久矣之時,因此在招募新兵時很得民心,老百姓有的送酒肉犒勞楊玄感,有的加入他的隊伍,瞬間楊玄感的起義軍發展到十幾萬人。

楊玄感帶着他們進攻洛陽,京兆內史衛玄奉代王楊侑之命率領七萬隋軍迎戰,楊玄感採用詐敗的計謀取得初戰勝利。

雖然楊玄感驍勇善戰,初戰五戰皆勝,但是他忽略了攻破洛陽的難度,

如果楊玄感不能在短時間之內拿下洛陽,等到前線的隋軍主力撤回,那麼楊玄感危矣。

而在此時起義軍內部也出現了問題,楊玄感俘虜了隋煬帝的內史舍人韋福嗣,韋福嗣擅長溜鬚拍馬,把楊玄感哄得團團轉,並取得了楊玄感的信任,漸漸地楊玄感開始重用韋福嗣,疏遠李密。

李密勸誡楊玄感說,現在大業未定,你就重用韋福嗣這樣的牆頭草,奸邪小人,應該立即將其斬首,楊玄感不聽。事後李密對手下部將說楊玄感成不了大事,必敗也。

後來楊玄感還想稱帝,李密勸誡他說纔打了幾次勝仗,一個城池都沒有攻下,稱帝不合適吧,此時的李密已經對楊玄感失望透頂。


李密劇照

不久,洛陽守軍和長安城趕來的援軍對楊玄感裏外夾擊,形勢對義軍來說非常不利。

加上隋煬帝的援軍即將趕來,迫於無奈楊玄感只能採納李密的中策,率軍向潼關出發,轉而攻打長安。

但是此時形勢已經發生了變化,起義軍在洛陽受挫,士氣低落,而且各路援軍即將趕來,楊玄感兵敗只是時間問題。

在楊玄感一路西進來到弘農時,又犯下錯誤,他聽聞弘農裏裝滿糧食,準備攻下弘農補充下糧草,弘農太守楊智積跟隋煬帝是堂兄弟,對隋煬帝忠心耿耿,他聽聞楊玄感要攻打長安非常着急,就想攔住楊玄感。

楊智積深知楊玄感容易憤怒,於是他登上城樓大罵楊玄感,楊玄感爲了發泄心中的怒火,下令攻打楊智積,李密勸誡楊玄感說,現在我們可是追兵在後,不能在這裏耗費太多的時間,急取關中是上策。

但此時楊玄感已經氣得走火入魔了,他根本聽不進任何意見,連續攻打三天皆一無所獲,錯過了直取長安的最佳時機。

就在此時隋朝將領宇文述、衛文昇、來護兒、屈突通等人從前線趕來,率領幾十萬大家合圍楊玄感,楊玄感寡不敵衆,深知自己難逃一死,爲了不受屈辱,他讓弟弟楊積善殺了自己。

楊玄感雖然身死,但隋煬帝依舊難消心頭之恨,下令將楊家滅族,並將楊姓改爲梟姓。


隋煬帝劇照

楊玄感起兵之時,佔據着天時地利人和之勢,在李密提出的反隋三策中,楊玄感卻選擇了最難以實現的下策。當起義軍被隋朝軍隊裏外夾擊之時,楊玄感轉而選擇向潼關進發,攻打長安,在進軍長安的路上,楊玄感被隋軍激怒,不聽李密的勸阻,錯失了直取長安的最佳機會,最終兵敗被殺。如果在起兵的過程中,楊玄感能夠多聽李密的幾句話,結局或許就不會那麼慘,中國的歷史甚至都有可能會改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