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探訪一下古人的"慢生活"。這首詩,尤其是詩中"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二句,歷來被評爲"靜穆"、"淡遠",得到很高的稱譽。

提起陶淵明,很多人率先想到的應該是他的那句"採菊東籬下,悠然現南山"。

陶淵明,字元亮,晚年更名潛,別號五柳先生,私諡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柴桑人,東晉傑出詩人、、,被譽爲"隱逸詩人之宗"、"之鼻祖",江西首位文學巨匠。

陶淵明的詩文感情真摯,樸素自然,清高耿介,灑脫恬淡。影響了幾代文人的思想和創作。

他是中國山水隱逸派的開山祖師,他所描繪的"桃花源"成了後世無數文人爭相追求的精神樂土。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探訪一下古人的"慢生活"。

《飲酒•其五》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縱觀全詩,陶淵明,他的生活可真真是"慢"出了境界。全詩的宗旨是歸復自然。

於是有了這首詩的前四句。開頭說,自己的住所雖然建造在人來人往的環境中,卻聽不到車馬的喧鬧。"車馬喧",意味着上層人士之間的交往,因爲陶淵明喜歡訴窮而人們又常常忘記貴胄之家的"窮"與平民的"窮"全不是一回事,這兩句詩的意味就被忽視了。所以緊接着有一問:你如何能做到這樣?而後有答,自然地歸結到前四句的核心——"心遠地自偏"。指超脫於世俗利害的、淡然而全足的精神狀態。進一步說,"車馬喧"不僅是實在的事物,也是象徵。它代表着整個爲權位、名利翻騰不休的官僚社會。

這四句平易得如同口語,其實結構非常嚴密。第一句平平道出,第二句轉折,第三句承上發問,第四句回答作結。高明在讀者的思路不知不覺被作者引導到第四句上去了。難怪連造語峻峭的王安石也大發感慨:自有詩人以來,無此四句!

陶淵明在自己的庭園中隨意地採摘菊花,偶然間抬起頭來,目光恰與南山相會。"悠然見南山",這"悠然"不僅屬於人,也屬於山,人閒逸而自在,山靜穆而高遠。在那一刻,似乎有共同的旋律從人心和山峯中一起奏出,融爲一支輕盈的樂曲。

最後二句,是全詩的總結:在這裏可以領悟到生命的真諦,可是剛要把它說出來,卻已經找不到合適的語言。

在詩的結構上,這二句非常重要。它提示了全詩的形象所要表達的深層意義,同時把讀者的思路引回到形象,去體悟,去咀嚼。

這首詩,尤其是詩中"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二句,歷來被評爲"靜穆"、"淡遠",得到很高的稱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