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爲國際記者的鄒韻,有近10年的外景採訪經歷,還曾常駐美國4年,多次與央視新聞主播康輝、白巖松等進行直播連線報道。幾天前,全國政協委員、央視主持人白巖松接受南都記者採訪,在談及清華大學公佈取消新傳本科招生、擴大研究生培養計劃時說,現在的新聞教育在濃縮新聞能力、提問能力、寫作能力、表達能力4大新聞核心能力教育方面存在嚴重不足,新聞教育需要回到核心能力的訓練上,這樣才能更好地迎接媒體格局的變化。

兩會期間,新華社記者張揚因拍攝兩會報道Vlog迅速走紅,一度成爲新華社的“網紅招牌”。

在Vlog中,她不僅有一雙會笑的眼睛,極具親和力和感染力,還有伶俐的口齒和幹練的表達,OSMO POCKET、GO PRO設備的熟練運用使她的報道生動、場感極強,一條原本嚴肅的時政新聞,在她的解讀和報道下變得妙趣橫生,在B站收穫了近20萬次播放,她也成爲了“網紅記者”屆名副其實的“頂流”。

在表面上看起來,揚之所以能夠“出圈”,傳播手段的創新、平臺型媒體的崛起有關,而實際上,她的走紅源自作爲名新聞記者的堅守。當人們好奇這個看起來年紀輕輕的記者是怎樣駕馭這些高難度的報道時,張揚自己在Vlog中給出了答案。原來,她的一鳴驚”並非“空穴來風,作爲一個久經沙場的“老,她在新華社已經工作10年了,今年也是她再次來到兩會做報道。

機會總是垂青那些有準備的人。張揚不是第一個人,也不會是最後一個。這讓我想起同樣作爲兩會報道“網紅記者”的鄒韻。

在兩會報道的Vlog視頻中,一口流利英語很是吸睛。作爲國際記者的鄒韻,有近10年的外景採訪經歷,還曾常駐美國4年,多次與央視新聞主播康輝、白巖松等進行直播連線報道。這樣的經歷讓她得到了充分的鍛鍊。

那時候的她,不是科班出身,沒有名氣,不被關注,但這並不影響她的勤奮、踏實。2012年,美國曾遭受颶風災害,她在第一時間趕到斷水斷電的現場,現場裏高空墜物、核電站警戒等各種風險並存,信號隨時可能中斷,她就在這種情況下,站在冰冷的水裏,與康輝連線發回了5分鐘的現場報道。

當所有人都尋求最安全的地方謀生時,她毅然決然的奔赴現場,只爲了給屏幕前的觀衆還原最真實的現場。

十年磨一劍,出鞘必鋒芒。從美聯儲政策發佈會現場,到精準扶貧的小村莊,再到國慶直播會場,她經常需要冒着生命危險,頂着颶風,冒着大雨,深入災區最嚴重的地方跟央視直播間內的主持人做連線報道,這磨礪了她在短時間內,靈活、高效組織語言,準確、生動傳達信息的能力。

2019年,鄒韻參加中央電視臺主持人大賽,獲得新聞類總決賽冠軍,如果你瞭解她獨一無二的履歷,就會知道,哪有什麼“走運”,只不過她在努力的路上從未停止過奔跑。

李七月是同鄒韻共同參賽的明星選手。說到七月,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在她在主持人大賽中模擬主持《中國詩詞大會》的片段,在三分鐘內,她以詩傳情,用“柳樹、紅豆、月亮”三種意象的詩詞進行闡發,展現出了豐富的詩詞儲備量和高超的藝術鑑賞力。網友也紛紛表示:“下一個董卿就是她!

你知道嗎?這樣一個愛詩詞、愛文藝的主持人,曾經也是一個有過8年工作經驗的新聞記者。

李七月曾經兩次參加央視主持人大賽。2011年的央視主持人大賽上,她 在一段限時300秒的採訪報道中,乎浪費了全部的時間,沒有問到任何有價值的信息,這讓她無緣繼續比賽,也正是這段經歷,激勵她選擇成爲一名真正的記者。

她一直在尋找自己在舞臺上“失敗”的原因,當她真的走了很多路,爬過許多山,她才明白,記者的功夫應該在腳下,而不只是在嘴上。 在《等着我》採訪的過程中,她曾差點被丟下的花盆砸到頭遠方的家》,她走過1000多個市縣鄉村,用山泉水洗手洗臉成了她最天然的護膚方式,喫老鄉自家菜園子裏的小菜是她最健康的營養品……

無論是張揚、鄒韻還是李七月,她們都只是千千萬萬名記者中的一員。在日新月異的融媒時代,新聞者的生存狀況令人堪憂,這直接影響了他們的實踐式和專業操守今天,我們如何做記者?網紅記者的“出圈”又我們什麼?

幾天前,全國政協委員、央視主持人白巖松接受南都記者採訪,在談及清華大學公佈取消新傳本科招生、擴大研究生培養計劃時說,現在的新聞教育在濃縮新聞能力、提問能力、寫作能力、表達能力4大新聞核心能力教育方面存在嚴重不足,新聞教育需要回到核心能力的訓練上,這樣才能更好地迎接媒體格局的變化。

這是作爲一名王牌新聞人的給出的答案,而在這四大能力之外,我們同樣需要呼喚那些老生常談而又經常容易被忽視的個人品質——德性、匠心、創造。只有在實踐中不斷磨礪這些品質,“無冕之王”才能去除“唯恐天下不亂”的污名,“鐵肩擔道義,妙筆著文章”。

畢竟,以不變應萬變的唯一方式,就是時刻準備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