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韓一 北京報道

2020年總資產2.88億元、淨資產1.62億元的地球空間信息技術提供商吉威空間,欲給旗下空間大數據基礎平臺、遙感智能技術平臺、多級營銷服務體系等項目融資6.68億元,闖關上交所科創板。

“公司各類業務未來有多大市場空間,公司業績增長是否具備可持續性。”對於已有15年發展歷史的吉威空間,上交所近期發出首輪問詢,核心要求公司說明經營業績是否存在發展疑問。

專業從事遙感與地理信息技術研發15年,主要服務政府部門用戶的吉威空間爲何仍有經營持續性疑問。公司經營層面有哪些癥結待解,是否會對上市進程構成實質性障礙?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先後多次致電公司,截至發稿未獲得正式回應。

15年業績“風雨”起伏

吉威空間前身,吉威有限誕生於2008年1月,由中國測繪地理信息學會常務理事張揚和王曉紅夫婦牽頭設立。

成立伊始,吉威空間就自帶高端專業光環,當年即承建了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國家級數據庫和管理系統項目。

深耕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等領域近15年,吉威空間認爲自身已掌握空間大數據和遙感智能的硬核技術,相關軟件技術居國內領先水平。

招股書顯示,當前吉威空間主營業務分爲地理信息技術服務、遙感應用技術服務、自然資源及相關行業信息化三個板塊,主要產品包括Atlas 空間大數據基礎平臺、SmartRS 遙感智能技術平臺、GEOWAY工具軟件。

聚焦地球空間信息技術領域十餘載,吉威空間爲何仍有業績持續性疑問,這家闖關科創板的專業技術公司經營有幾分成色?

財務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報告期,吉威空間實現主業營收分別爲 1.24億元、2.82億元、3.08億元及3922.43萬元,對應各期淨利潤分別爲-3245.73萬元、5487.52萬元、6148.87萬元和-5289.81萬元,合併層面上,吉威空間在2021年上半年甚至尚存在累計未彌補虧損1723.89萬元。

“三年一期,公司在2019年、2020年實現盈利,但2021年上半年仍存在未彌補虧損,主要原因可能是前期存在較大規模虧損,或是在2021年上半年出現經營問題,也可能是加大經營研發所致。”北京某頭部券商研究員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諮詢時分析認爲,受限於某些特定行業,公司出現短暫性虧損並不構成實質問題。

吉威空間的經營異常屬於上述哪種類型?

“公司最近一期期末存在未彌補虧損爲偶發性因素,主要是報告期初未彌補虧損相對較大及收入季節性影響所致。”對於業績虧損,吉威空間歸結爲因所處行業特性所致。

據招股書披露,吉威空間當前客戶對象主要分爲兩類,一是政府部門及其下屬事業單位,二是地理信息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報告期內,吉威空間政府客戶(包含事業單位)收入佔比分爲達95.63%、97.61%、98.19%和71.95%。

“公司客戶主要集中在國家級、省級的政府部門及事業單位,受政府採購制度和預算管理制度的影響,該類客戶項目驗收主要集中在年底,因此公司主營業務呈現明顯的季節性特點,第四季度收入佔比較大。”吉威空間表示,2018年至2020年,公司第四季度收入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爲52.54%、74.71%及 78.71%,受上述因素影響,公司前三季度可能出現利潤虧損的情形。

吉威空間在上述解釋,只在一方面解釋了公司存在季度性虧損的原因,作爲已經有着十餘年發展歷史的擬上市企業,公司爲何還存在報告期期初的大規模虧損?

“服務政府機關的行業,經營更容易受到行業政策性影響。”上述券商研究員指出。

吉威空間的發展歷史一直伴隨着政策的起伏。

追溯公司的經營歷史數據,吉威空間自2012年11月19 日整體改制以來,公司僅在2012年至2015年實現盈利,2016年至2018年則出現虧損。

吉威空間在回覆的問詢函中表示,出現連續虧損的主原是公司所處特種領域改革於2015 年年底正式啓動,原有測繪客戶機構調整較大,公司項目受影響嚴重。尤其是2018年,國家進行機構改革,成立自然資源部,並籌劃啓動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較多客戶未在當年實際開展業務,公司因此出現較大虧損。

招股書顯示,2018年吉威空間合併報表下的資產負債率高達104.93%,一度出現資不抵債的情形,公司經營受政策性的影響可見一斑。

保薦機構對賭做估值

公司的上市路程同樣充滿波折,股改以來公司先後兩批次引入投資者,對賭上市,先後業績無法達成面臨股份回購。

2012年公司業績向好,吉威空間進行股改,引入投資者信中利,並簽署增資對賭等協議,股改增資後,信中利成爲當時持股5%的唯一外部機構。

當時雙方約定,吉威空間在2014年年底前實現首次公開發行,如不能實現如期上市,信中利有權要求公司或控股股東回購其持有的公司股份,如果公司的回購行爲受到法律限制,公司控股股東則應以其從公司取得的分紅或從其它合法渠道籌集資金收購其所持有發行人的股份。

因爲前次上市進展未能如願,同時吉威空間陷入持續虧損,目前吉威空間實控人張揚等不得不履行股份回購等對賭條款。

2019年11月,爲協助信中利退出,吉威空間、張揚與信中利簽署回購協議,約定信中利同意張揚自行受讓或尋找合格第三方受讓信中利所持有的公司2.92%股權,對應股數 131.4萬股,對價不低於1500 萬元。信中利剩餘 2.08%公司股權,信中利享有反稀釋權。

同時,雙方約定,如吉威空間在2021年一季度末前未提交發行上市申報材料並獲受理,或者2022年3月1日前未能實現首次公開發行,或者經審計的 2019年公司淨利潤加公司因實施員工股權激勵而導致的當年淨利潤影響數之和未達到 5000 萬元,或2020年公司淨利潤加公司因實施員工股權激勵而導致的當年淨利潤影響數之和未達到 8000 萬元,信中利有權在任意條件之一觸發後,要求張揚受讓或公司回購其所持有的 2.08%公司股權。

“根據目前吉威空間的財務數據和上市進程,吉威空間和其實控人再次對賭失敗,新的上市期限無法達成,2020年淨利潤不達標。”北京某律師接受記者採訪時認爲,信中利仍有權利要求對賭方履行對賭條款。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不僅外部投資者在急於退出吉威空間,公司創始人、董事高管等內部人士也在報告期不斷退出。

2018年4月,吉威空間前身創始人之一鄔皛頔在公司計劃再次上市之際,與張揚簽署股轉協議,將其持有股份,轉讓給實控人張揚。

2020年10月至2020年12月,吉威空間三名獨立董事張富根、鄔倫、徐海燕先後辭任,公司董事人數爲僅剩5人,並且其中3名董事張揚、王曉紅、李晶雲同時兼任公司高級管理人員,兼職人數超過董事總數的 1/2,不符合有效的《公司章程》,吉威空間不得不緊急增選董事。

21世紀經濟報道注意到,上述董事離職之時,恰逢吉威空間再度引進機構投資者簽署上市對賭協議之際。

2020年10月,吉威空間增資236.84萬股,對應持股比例爲5%,公司註冊資本變更爲4736.84萬元,新增出資由新機構股東中證投資(中信證券投資有限公司)出資5000萬元認繳。

中證投資正是吉威空間此次發行的保薦人和主承銷商中信證券的全資子公司。

此次增資完成後,吉威空間對應投後的估值由2018年首次股權轉讓時的1.36億元大幅上升至估值10億元。2020年12月,吉威空間實控人張揚與睿才添益簽署股轉協議,張揚出讓149.73萬股給睿才添益,轉讓價格27.45 元/股,對應公司投後估值爲13億元。

兩次引資操作後,吉威空間認爲,公司已符合“預計市值不低於10億元,最近兩年淨利潤均爲正且累計淨利潤不低於5000萬元,或者預計市值不低於10億元,最近一年淨利潤爲正且營收不低於1億元”的科創板上市標準。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保薦券商關聯方在內的新投資者,同樣要求吉威空間簽署對賭協議。

其中吉威空間及張揚、王曉紅夫婦共同向中證投資承諾,公司2020 年經審計淨利潤不低於 1億元,2021年經淨利潤不低於1.5億元,如未能達到業績承諾,中證投資有權選擇以現金補償或股份補償的方式要求張揚、王曉紅或公司承擔業績補償責任。

同時,雙方約定,吉威空間須在2022年年底前完成上市,否則中證投資有權要求公司以約定價格回購或張揚、王曉紅受讓其持有的公司全部或部分股份。

根據吉威空間報告期的經營數據來看,公司目前與中證投資等新投資者的業績對賭承諾顯然已再度落空,公司和實控人夫婦或將面臨鉅額的業績補償。目前,吉威空間從2021年交表被正式已受理,截至5月份才完成首輪問詢,公司如約上市的期限時間僅剩半年,能否如約上市不確定性再度增加。

(作者:韓一 編輯:李新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