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雖然朱棣登上政壇的過程並不光彩,史書也不會改寫他篡位的事實、多殺戮的殘忍,但在他登基稱帝以後,卻也真的做到了努力治國撫定內外,二十二年勵精圖治,使中國的軍事、外交等達到漢唐以來的新的高峯,收復失地、擴張版圖種種功績,也可以看的出他作爲一位帝王的雄才偉略。除卻軍事、政治上的作爲,朱棣還有一項至今我們耳熟能詳的舉措,在當時更是促進了明朝與很多國家的外交,即是派遣鄭和下西洋。

在電視劇《大明風華》中,生動再現了明朝幾位性格迥異的帝王。朱家三代的皇權紛爭也時常被觀衆津津樂道。可仁厚善良的朱高熾,少有抱負的朱曕基,都不及雄武善斷、寬嚴並濟的朱棣人物豐滿。是他發動靖難之役,篡位登基,誅殺舊臣……逆反之名本該爲後世不恥。可也是他,登基後勵精圖治,修篆《永樂大典》,五徵蒙古,維護領土統一,實現永樂盛世。功績與非議並存的大明成祖朱棣究竟有怎樣傳奇的一生?是非功過,後世又該怎樣評說?

一、成爲藩王,南征北戰中的青年時代

明朝一直有皇子冊立封藩的國策。朱棣作爲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自小聰穎勇武,年僅十歲,便受封了燕王,但因爲年紀尚小,一直在京師燕邸中學習讀書,跟隨在朱元璋身邊,聆聽教誨。在這段時間,朱棣還曾和兄弟一起回到鳳陽老家去歷練,體察民情,從而對百姓的疾苦有了深刻的認識,民間的大小事宜,也沒有不知曉的。這段寶貴的經歷,不僅使朱棣的才華能力有所增長,更爲他日後做燕王乃至做皇帝奠定了基礎。

隨着年紀漸長,朱棣逐漸成爲一個驍勇善戰又有謀略的青年,洪武十三年,便到封地燕京去鎮守。燕京是元朝的首都,又接近元朝亡國北逃的蒙古人,朱元璋要選擇有能力可以鎮守在此的皇子,這個人就是朱棣。當時元惠宗逃亡到元上都,建立"北元",以圖復辟,北元的丞相咬住以及太尉乃兒不花等多次在塞北作亂,嚮明朝挑釁。朱棣兩次領命帶領軍隊北伐,生擒敵軍將領,打壓蒙古人的氣焰,取得了卓越成果。

這些鎮守燕京,領軍作戰的經歷,使他在軍隊中獲得了很高的威望,也讓他成爲兄弟各個藩王中軍事實力最強的皇子。

二、爭奪皇權,發動靖難之役

朱元璋因病去世後,皇太孫朱允炆登基稱帝。朱允炆性情仁善,和爺爺朱元璋以及幾位叔叔比起來,則更顯得優柔寡斷。朱元璋去世前,十分不放心,怕他把持不住朝廷大局,幾個叔叔手握重兵會威脅他的帝位。於是朱元璋特命幾個兒子仍在外地就藩,不準回京師重地。饒是如此,登基後的朱允炆仍舊憂心忡忡。

因爲明朝的封藩基本上仿照漢朝,而漢朝最終也因爲諸侯王的勢力太大造成了七國之亂。想到歷史的前車之鑑,爲了確保自己的江山穩固,朱允炆開始計劃削弱幾個藩王的勢力。

在幾個親信大臣的鼎力支持下,先後有五個親王被廢除,而燕王朱棣因爲勢力過大且並沒有過錯,暫時並沒有被廢黜。而隨着削藩的進行,各藩王與朝廷的矛盾不斷激化,最終形成了勢不兩立的陣型。此時,手握重兵且實力雄厚的朱棣便成爲了藩王之首。

建文元年,朱棣以"清君側"爲由,稱主張削藩的幾個大臣爲奸臣,自己當掃平奸佞,故而起兵。早年參加過多次軍事戰爭的朱棣,不僅有雄厚的兵力,也有豐富的作戰經驗,揮軍南下,不久,就攻破了北平,拿下了薊州,通州、密雲等見燕王勢不可擋主動依附,朱棣的軍隊以不可抵擋的陣勢不斷南侵。

直至靈璧之戰大獲全勝後,燕軍又一路從揚州至鎮江,最後抵達金陵,進入京城,在文武百官擁戴下登基,改號"永樂"。長達四年的戰爭結束,史稱"靖難之役"。

三、設內閣,改吏治,收復失地,開創永樂盛世

朱棣在帝位二十二年,雖然是篡位登基,但卻也留下了不可否認的功績。當時很多老臣認爲朱棣即使做了皇帝,也"名不正言不順",更不支持新朝新政。爲了鞏固皇權,明成祖朱棣恢復了早已經不再延用的錦衣衛,並且設置了直接由自己管轄指揮的東廠,廠衛合勢,以此偵查消息,強化自己的統治

此外,朱棣也善用賢才,招攬能人志士。他選擇忠心又有才能的臣子進入文淵閣,一起參與機要政務,從而使內閣制度逐步完善形成。

等國家內部安定以後,朱棣便把精力放在了收復國土、擴張版圖上。爲了清掃蒙古人的殘餘勢力,朱棣五次北征蒙古,且次次得勝,鞏固了塞北的邊防。曾經屬於我國版圖的安南,在中原陷入戰火時趁亂獨立,朱棣也通過了戰爭將安南重新歸入我國領土。攘外安內,朱棣一步步實現了自己的抱負,也維護了中國的領土完整。種種作爲看來,稱"雄才大略"也並不爲過。

除卻軍事、政治上的作爲,朱棣還有一項至今我們耳熟能詳的舉措,在當時更是促進了明朝與很多國家的外交,即是派遣鄭和下西洋。鄭和一生共七次下西洋,大明的船隻先後共到達了三十多個國家,在明成祖當政時期,鄭和便出海遠航六次,在海外很好的樹立了大明國威,展示了大明朝的軍事力量與經濟實力,同時促進了貿易、文化的發展。由此,隨着明朝的不斷發展與下西洋等外交,當時各國知曉明朝的實力與威儀,竟出現了"萬國來朝"的盛況。可以說當時外交的繁榮,並不亞於漢唐。

經濟文化方面朱棣也並沒有懈怠,修編《永樂大典》,遷都北京,建造規模宏大的故宮,疏通運河,促進南北經濟交流……從各個方面做出努力,使明朝經濟繁榮,國力強盛,使百姓真正看到一個"永樂盛世"。

雖然朱棣登上政壇的過程並不光彩,史書也不會改寫他篡位的事實、多殺戮的殘忍,但在他登基稱帝以後,卻也真的做到了努力治國撫定內外,二十二年勵精圖治,使中國的軍事、外交等達到漢唐以來的新的高峯,收復失地、擴張版圖種種功績,也可以看的出他作爲一位帝王的雄才偉略。

參考文獻:

《明史·成祖本紀》

《明史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