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我們介紹三個關於家庭生活中與孩子進行交流的方法,促進家長與孩子之間更多互動。家長可以隨時隨地與孩子進行溝通交流,因此對孩子語言、社交能力的幫助會更多,更有效。

大賽爸爸之前的文章介紹過口肌訓練遊戲、發音訓練技巧、脣舌等發聲器官訓練技巧、音節訓練技巧等家庭訓練的方法,這些訓練的最終目的都是讓孩子可以開口自由的表達,與他人進行正常的社交,長大後可以更好的適應社會生活。

孩子的交流,首先是孩子與家長進行的交流。家長可以隨時隨地與孩子進行溝通交流,因此對孩子語言、社交能力的幫助會更多,更有效。今天我們介紹三個關於家庭生活中與孩子進行交流的方法,促進家長與孩子之間更多互動。1.多樣的表達方式

家長要知道表達不僅僅侷限在語言,還有很多表達方式,如手勢、表情、肢體等,這些表達方式都有助於促進語言的發育。

在孩子還沒掌握語言表達需要用到的詞、句子時,手勢、表情、肢體等對孩子來說都是很重要的表達方式。孩子在進行此類“表達”時,家長需要足夠的重視。

一開始,尤其是在孩子小的時候,家長容易忽略這些“表達”,未及時回應孩子的這些“語言”,這並不利於孩子語言的發展。家長和孩子在一起時,要多留心孩子的“表達欲”,及時做出反應,嘗試用孩子的這些“語言”形式來和孩子交流,有時候也是不錯的辦法。2.場景模擬遊戲

家長可以和孩子進行不同角色的體驗,在體驗的過程中增加交流。例如,家長和孩子可以一起玩職業模擬的遊戲。我是小小售貨員、我是小醫生、我是小老師等都是孩子生活中會經歷,比較容易進行模擬的遊戲。

家長可以先帶着孩子觀看相關場景的故事、卡片等,也可以直接帶着孩子進入這些場所(如超市、圖書館),帶領孩子去觀察和感受實際發生的事情,不同角色會做的事情以及角色之間可能產生的對話。

在開始扮演的時候,如果孩子還是不知道該怎麼樣說、怎樣做,爸爸媽媽可以分別飾演一個角色,當成一個話劇演給孩子;也可以一位家長協助孩子,例如媽媽和孩子共同扮演一個角色,在旁邊輔助孩子,提示她、幫助她設計對話等,爸爸扮演另一個角色,這樣讓孩子先參與進來。多重複幾次,孩子就可以比較順利的進行自我扮演了。3.創造社交機會

人是社會動物,孩子也不例外,需要與小朋友一起進行社交和遊戲。家長要創造條件,讓孩子與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玩耍。

例如,帶孩子參加幾個家庭的聚會,邀請小朋友來家裏組織讀書會,或者只是簡單的在小區的遊樂設施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都是讓孩子接觸小朋友的機會。

在進行這樣的社交活動時,家長不要太心急,先要尊重孩子的規律,在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適當的進行引導即可。如果一開始孩子們各玩各的,各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家長沒必要非要讓他們一起玩同樣的東西。孩子之間不一定要通過語言才能“交流”。

當然家長可以創造一些機會,讓孩子們之間可以儘早產生聯繫。比如,放一首音樂,大人和孩子一起拉起手來跟着節奏舞蹈;或者一起玩老鷹捉小雞;或者拿出泡泡機,吹泡泡讓孩子們去捉泡泡等。孩子之間熟悉後,在交換玩具、分享食物的過程中,慢慢就會有語言交流。

大賽爸爸說

家庭訓練的目的是通過家長參與到日常干預中,爲孩子提供幾乎是隨時隨地的、最適合他的“訓練”。因爲家長是最瞭解孩子的人,且與他共度的時間最多,能利用的時間也是最多的,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包括喫飯、洗澡、睡覺這些時間都可以進行教導。

可以說是日常生活即訓練,訓練即生活。家長和孩子進行多方面的語言交流,可以幫助孩子更好的理解和使用語言,堅持下去,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會大有改善,相應的一些行爲問題也會逐漸減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