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提及歷史,我們都想到那些有名的人物。但是小人物也是歷史組成的重要部分。有的時候,一個小人物做了一件不起眼的小事,都有可能影響歷史。今天我們要提到的這位美國小夥,因爲在日本上錯車,卻意外影響了我國曆史。這期間發生了什麼呢?讓我們一探究竟。

這位美國年輕人叫格倫科恩,自小就很聰明,但是十分頑皮,他的運動天賦很高,11歲的的時候就獲得過游泳冠軍,他同時還在保齡球上有很高的水平。12歲的時候,他接觸了乒乓球,就愛上了這個運動,而這時,歷史的車輪也被慢慢推動。

也就是在4月4日這一天,美國隊的車載着科恩來體育館訓練。當時中國隊也正好在這,而且中國隊的水平相當高,吸引了科恩觀看,但是由於國家關係的原因,雙方都沒有什麼交流。訓練結束後科恩打算回去,沒有注意到自己國家的車早就離開了,他徑直走向另一輛車,而這輛車恰恰是爲中國隊準備的。科恩一上車,尷尬的氣氛就蔓延開來,雙方互相看着,都不知道說啥,還好中國隊員莊則棟主動和科恩交談,讓局面不再那麼尷尬。

作爲中國隊第一次與美國隊的隊員交談,爲了留下一個好印象,莊則棟送了科恩一塊織錦。而科恩因爲身上除了乒乓球拍,就沒別的東西了,想回禮也沒有成功。這時候雙方都沒有想到,這個美國小夥在日本上錯車,將是另一段歷史的開始。

科恩拿着織錦從車上下來的時候正好被記者拍到,頓時引起軒然大波。當時由於社會形態意識形態的對立,兩個國家關係相當冷淡,這時候發生這樣的事情,足以吸引所有人的眼球。第二天,科恩挑了一件衣服作爲回禮送給莊則棟,兩個人相互擁抱的畫面再一次被拍下,結果就傳出了兩個國家想要互相接觸的謠言,正好給了當時中美兩國政府一個接觸的契機。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乒乓外交”的由來,這次外交行動的速度簡直就是罕見,日本世乒賽剛結束,中國就邀請科恩所在的乒乓球隊來中國打友誼賽。而後面大家都知道了,這次外交非常成功,可以說爲中美關係正常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而科恩也因爲這事在美國名聲大噪,家喻戶曉,可以說是名利雙收。比較有趣的是,當時科恩面見周總理時,向他詢問對嬉皮士的看法,周總理回答的就很巧妙,認爲這是年輕人的一種生活方式,這評價傳回美國後,還讓嬉皮士的地位得到了提升。2004年4月6日,科恩病逝。雖然在歷史的滾滾車輪中,他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但他卻因爲一次上錯車,被載入史冊,也是不枉此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