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總的來說,漢武帝立劉弗陵爲太子,一方面是劉弗陵自身優勢明顯,深得漢武帝喜愛,一方面是歷史上外戚專權亂政讓他十分忌憚,而劉弗陵剛好沒有強大的母族作爲支撐。而此時如果立劉弗陵爲太子,子幼母壯,那麼呂后專權的歷史又會重演,充分考慮之下,漢武帝是不會在此時立劉弗陵爲太子的。

首先,劉弗陵是漢武帝的親生兒子,劉弗陵的母親是漢武帝的寵姬鉤弋夫人,歷史上傳說劉弗陵非武帝親生,大概是訛傳。至於漢武帝爲什麼要立幼子劉弗陵爲太子,我想原因有五點:
一、呂氏外戚專權對西漢前期君臣的影響
呂雉呂太后在漢王朝專權長達十五年,呂家人趁機封王封侯,權勢熏天,幾乎危及到劉家天下。呂后專權對漢朝初期的君臣產生了重要影響,爲此,漢景帝、漢武帝一直小心防範外戚專權。
呂后薨逝,周勃、陳平誅滅了大部分呂家勢力。在討論立嗣問題上,防範新的外戚專政又成爲重要問題。

呂后
漢文帝就是因爲母親薄姬家族勢力單薄被立爲皇帝的。周勃、灌嬰等大臣對呂氏專權的印象特別深刻,他們連竇太后失散多年的兄弟都防範起來。漢景帝也因太子劉榮母族勢力過大而廢除劉榮。
所以,西漢皇帝十分忌憚外戚專政的事情。
二、漢武帝對外戚專政的防範有增無減
漢武帝剛剛當上皇帝時,想要大興儒學,推動立明堂、草巡狩、行封禪等事,但卻受到竇太后的牽制和阻撓,因爲竇太后信奉黃老之學。
漢武帝想要實行他的政策,只能等竇太后死後纔行。
對於一個雄心勃勃的皇帝來講,雄心被遏制,這是令他最惱火的事情,所以受制於竇太后的這段經歷,讓劉徹十分討厭外戚專權。
另外,當初劉徹能成爲太子,主要是與館陶公主的女兒陳阿嬌的婚姻關係。在劉徹登基後,館陶公主常常仗着自己幫助劉徹有功,居功自傲,頻繁干政,這讓漢武帝劉徹十分生氣。

關於陳阿嬌皇后被廢一事,表面上是因爲陳皇后無子,而實際上是因爲陳皇后的母親館陶公主勢力過大,漢武帝想要抑制外戚勢力而廢后,並不是喜新厭舊的緣故。因爲據史書記載,陳皇后被廢后,還花費巨資求醫藥,希望能懷上孩子。
雖然皇后名號沒了,但是陳阿嬌享受的富貴榮華一點都沒有改變,而且還有機會親近漢武帝。所以被廢不過是抑制皇后一族的辦法而已。
可見,呂后、竇太后專政的歷史對漢武帝來說是影響很大的。
三、成也衛氏,敗也衛氏
衛子夫原來只是一名侍女,後來受到漢武帝的寵幸,成爲一國之母,衛家也因此飛黃騰達,成爲當朝顯貴。
衛青反擊匈奴,戰功赫赫,被封爲大將軍,衛君孺是丞相公孫賀的妻子,衛少兒與陳平的曾孫陳掌通、霍去病一起被封爲驃騎將軍。公孫賀既是衛青的姐夫,也跟隨衛青北擊匈奴,有功封侯。

衛子夫
“先是,衛長君死,乃以青爲將軍,擊匈奴有功,封長平侯。青三子在襁褓中,皆爲列侯。及皇后姊子霍去病亦以軍功爲冠軍侯,至大司驃騎將軍。青爲大司馬大將軍。衛氏支屬侯者五人。青還,尚平陽主。”
衛氏一族的權勢,幾乎是炙手可熱。如此強大的外戚在漢武帝看來,就是眼中釘,心頭刺,他一定會想辦法遏制衛氏的發展。
衛青是霍去病的舅舅,在反擊匈奴時,漢武帝先對衛青大加賞賜,元朔五年春,在反擊匈奴戰役後,漢武帝封衛青爲大將軍,加封六千戶,衛青的三個兒子也因此封侯。
後來霍去病出現,漢武帝看中霍去病,對衛青變冷淡下來。
最顯而易見的是元狩四年,衛青、霍去病各帶五萬騎兵出擊匈奴,漢武帝用五千八百戶益封賞驃騎將軍霍去病,霍去病手下的官吏也多得封賞,但是衛青卻沒有得到封賞,手下的兵也沒有賞賜。
漢武帝

漢武帝會對衛青冷淡,一方面是漢武帝對衛子夫的寵愛轉到了王夫人身上,一方面是他開始忌憚衛氏一族,心中漸漸對他們防範起來。
讓衛士集團徹底覆滅的是“巫蠱事件。”
公孫父子的巫蠱之事由京師大俠朱安世告發,朱安世在獄中上書漢武帝,告發公孫敬和陽石公主私通,公孫敬讓人在人偶上寫下惡毒的話咒罵皇帝,埋在上甘泉的路上。
皇帝立即派人查證,證據確鑿,公孫父子被抓,最後死在獄中,全家被抄。後來這件事又被江充利用,誣陷衛皇后、公主、太子等,衛氏一族身敗名裂。
也許巫蠱之事只是漢武帝誅滅衛皇后一族的藉口,真正的原因是衛氏家族勢力強盛,引發漢武帝的防範和猜疑,雙方矛盾激化。

衛青
漢武帝忌憚衛青的地位,不會直接奪走衛青的兵權,相反他表面上會安慰衛家、穩定衛家。但是,在漢武帝心裏,他沒有真正信任衛家,而處於驚弓之鳥狀態下的衛家,當然不會相信漢武帝給他們的安慰。
兩方互相猜疑,使矛盾深入發展,朝中居心不良的大臣趁虛而入,產生了爭奪儲君之位的想法,這纔是巫蠱之禍的深層原因。
總之,衛氏家族勢力的壯大,讓漢武帝擔心去世後,衛家可能出現呂后專權的局面,那麼漢朝的萬世基業便會毀於一旦。
四、廢太子劉據
漢武帝16歲登基,但有兒子時已經29歲了,對於古人來說,這個年齡得子確實有點晚,所以漢武帝對長子劉據是非常喜愛的。
他先舉行了祭祀大典,讓大文學家枚乘和東方朔爲長子作祝,不久又封衛子夫爲皇后,大赦天下。劉據7歲時,被封爲太子,20歲入主東宮,漢武帝對他的培養源源不斷,竭心盡力。
可以說,在漢武帝心中,劉據就是皇太子的最佳人選,理想的接班人。
但是,漢武帝后來發現,太子劉據秉性懦弱,禮讓恭謙,性格與自己相差太遠,他既沒有自己的雄才大略,也沒有自己的野心勃勃,更沒有框定天下、征服四方的能力,無論是政務、軍事還是謀略,太子劉據都差太遠了。漸漸地,他對劉據產生了不滿之情。
五、偏愛幼子劉弗陵
隨着衛家失勢,衛皇后年老色衰,衛太子的優勢漸漸消失。這時幼子劉弗陵出生了,太子的地位變得微妙起來。
劉弗陵的生母鉤弋夫人此時正得寵,再加上劉弗陵是懷胎十四月才生的,這讓漢武帝聯想到十四個月纔出生的明君堯,所以漢武帝認爲劉弗陵將來必定是堯舜之才。
劉弗陵7歲時,身材魁梧高大,聰穎過人,漢武帝常常當衆誇獎他,說他像自己。像不像自己是漢武帝挑選繼承人的重要標準,至此,漢武帝的立嗣傾向是非常明顯的啦。
鉤弋夫人

雖然武帝喜歡幼子,但太子劉據並沒有大過錯,所以,不能輕易廢除。而此時如果立劉弗陵爲太子,子幼母壯,那麼呂后專權的歷史又會重演,充分考慮之下,漢武帝是不會在此時立劉弗陵爲太子的。
然而,漢武帝喜愛幼子的表現,給了朝中大臣不良的信號,他們開始陷害太子,使太子和武帝之間的矛盾不斷升級,最終爆發了“巫蠱之禍”,太子集團徹底覆滅。
六、處死鉤弋夫人,託孤易嗣
太子死後,漢武帝雖然後悔過,但並沒有改變他易嗣的決心。爲了讓劉弗陵順利登上皇位,以後沒有外戚專政的隱患,漢武帝狠心處死了自己的愛姬鉤弋夫人。
後元二年,漢武帝在甘泉宮召見諸王,讓劉弗陵帶着諸王祭拜鉤弋夫人的墓,意在讓諸王擁護劉弗陵。
接着,漢武帝精心挑選了霍光、田千秋、上官桀、金日磾、桑弘羊五位大臣作爲輔政大臣,輔佐劉弗陵。
在立劉弗陵爲太子後的第二天,漢武帝在五柞宮中安然去世。
總的來說,漢武帝立劉弗陵爲太子,一方面是劉弗陵自身優勢明顯,深得漢武帝喜愛,一方面是歷史上外戚專權亂政讓他十分忌憚,而劉弗陵剛好沒有強大的母族作爲支撐。歷史上成王敗寇,有時真的不是一錘定音,而是有很多不可控因素存在的。
點亮在看,給你好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