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是单位里有名的工作狂,在组里加班更是常事。虽然已经为人母,但是很少看到同事谈论自家孩子事。不过近来,同事倒是总是为孩子的教育而烦心。原来,此前同事家的孩子一直被放在老家,由同事的婆婆帮忙照看。如今小家伙已经到了入园的年纪了,同事不得不把孩子接回来。

可是许久未见的母子俩在相处上并不愉快。孩子总是希望妈妈可以抽时间多陪陪自己,甚至会做出一些故意捣蛋的举动来引起妈妈的关注,而同事则觉得自己在为孩子能够有个好教育资源而奋斗,为什么孩子就这么顽皮不懂事呢!时间长了,同事发现孩子虽然年龄不大,但是脾气却越来越坏,入园后也常常故意闯祸,同事被孩子的教育烦得头疼。

一、孩子若有三种“请求”,父母不要轻易拒绝

厦门仙岳隧道有一名男童在快步疾行。路过的车流量很大,一名过路的司机发现情况后报了警。等到警察赶到的时候发现确实有一名小男孩在隧道里游荡。警察赶紧上前询问情况,并将他带离隧道。一番询问下,男孩表示自己要去外婆家,“爸爸妈妈没有时间陪我玩,他们就会对我发脾气。”男孩越说越委屈,手里死死地抓着心爱的玩具。原来男孩的父母工作忙,当天因为孩子顽皮而说了孩子几句,没想到孩子一气之下就拿着玩具跑出了家门。

1.想要父母的陪伴

在孩子的童年以及幼年时期,孩子内心的安全感诉求非常强烈,而这种安全感的来源就是孩子的父母。所以在这个时期,父母们会发现孩子表现得很黏人。事实上,孩子身上的这种黏人表现是有时效的,一旦父母们错过了,再想要回来弥补时,就会发现这是很难补偿的。

2.想要父母的认可

当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就开始有了表现欲,于是父母会发现孩子身上经常会有一些捣蛋行为。事实上,当父母觉得孩子的行为不可理喻或者无理取闹时,这也许是孩子想要父母看到自己、认可自己的一种表现。

3.想要父母的尊重

当孩子有了独立意识后,孩子们会希望拥有自己的空间,对于父母的尊重尤为看重。不过很多父母习惯把自己的掌控欲施加到生活经验不足的孩子身上,自以为是地认为这是对孩子好,但是却没有给予孩子最想要的人格以及独立性方面的尊重。

由此可见,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仅仅给予孩子物质满足是不足够的,更加要对孩子多观察,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诉求。只有当孩子内心的需求得到满足后,父母的教育才是有成效的。随意地拒绝或者否定只会让孩子越发地不服管教,破坏亲子依恋,让孩子与父母的关系疏远。

二、父母应该怎么跟孩子建立“亲子依恋”呢?

儿童心理学家戴安?鲍姆林德( Diana Baumrind )结合父母的教养方式总结出亲子间的四种依恋类型。分别是安全型、反抗型、回避型和混乱型。这其中安全型亲子依恋关系是最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

1.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

父母需要意识到的是,孩子对于父母的陪伴诉求在童年期最为强烈,孩子希望父母可以陪在自己身边,听听自己的讲话,和自己玩不同的游戏。但是生活中很少有家长能够符合孩子的心意。父母们很忙抽不出时间,或者是有时间时宁愿拿着手机也不愿认真地和孩子玩一会儿。当父母试着去用心地陪伴孩子时,就会发现想要得到孩子的配合并没有多么复杂。

2.给予孩子表达的机会

当孩子围着父母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的时候,父母不要觉得这时候的孩子很烦,尽量耐心地倾听,给予孩子表达的机会,父母会发现自己与孩子内心世界的距离越来越近了。当孩子可以在父母面前无所顾忌地进行表达时,亲子间的关系一定是亲密而和谐的。

3.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

孩子的想法也许在父母看来是缺乏逻辑的,但是对孩子而言那却是在实现自我。所以父母有必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和接纳,让孩子拥有一个更加宽松的成长空间,让孩子可以更加自由地发挥天赋。

良好的亲子依恋关系让孩子更加有安全感,进而对父母保持有信赖,对于父母的引导也更加愿意配合。并且心理学家们也发现,小时候拥有良好亲子关系的孩子,在长大后幸福感更高,性格特质也更加积极自信一些。大家对于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有哪些看法分享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