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傳說村中張有旺的大女兒素花與掖縣毛公的兒子毛郎自小定下了親事。”素梅說:“爹孃要是讓我嫁,我早就上轎走了。

在山東濰坊昌邑市卜莊鎮西石橋村,至今流傳着“姊妹易嫁”的傳說。

傳說村中張有旺的大女兒素花與掖縣毛公的兒子毛郎自小定下了親事。遺憾的是,毛郎還未成年,毛公就去世了。之後,毛郎以放牛羊爲生,生活日漸艱難。

《姊妹易嫁》連環畫插圖

到了結婚的年齡,毛郎去張家娶親。素花嫌毛家太窮,死活不上轎。妹妹素梅實在看不過去,就去勸姐姐。素花說:“事不關己,說什麼都行。你看着好,你爲什麼不嫁?”素梅說:“爹孃要是讓我嫁,我早就上轎走了。”素花說:“好啊。反正轎子來了,你去吧。”

素梅的話啓發了正爲此事發愁的父親。張有旺就對二女兒說:“孩子啊,爲了咱張家的臉面,你就幫幫爹,替你姐上了這轎吧。”於是,素梅就坐進娶親的嬌子嫁到了掖縣。

《姊妹易嫁》郵票

成親後,素梅讓毛郎專心讀書,自己承擔起了一切家務。三年後,毛郎考中新科狀元,成了當地的名門望族,兩人一生其樂融融。素花雖然嫁進了一個富裕之家,卻因爲丈夫好喫懶做、揮霍無度,最後敗光了家業,連喫飯都成了問題。

清代小說家蒲松齡所著的《聊齋志異》中,就有《姊妹易嫁》的篇章。後來,《姊妹易嫁》被改編成了呂劇,流傳得更爲廣泛。

相關文章